2017护理药理学教学大纲蔡喜平张正勇本大纲是根据21世纪医学类规划新教材护理《药理学》(范怀河主编)的教材,结合学院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而编写的理论教学大纲。
一、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药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基础课程,是治疗学的基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个方面。
护理《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药物学与护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护理药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护理人员如何应用药理学知识在临床防治疾病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护理药理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
“掌握”是指《药理学》的重点内容,“熟悉”是指《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其他的内容则要求学生“了解”。
三、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教学内容和重点分为三个层次:重点和难点内容、基本内容、一般性内容。
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对基本内容教师作一般讲解,对一般性内容安排学生自学。
具体详见各系统药物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特点为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包括学习能力、科学分析综合能力及科学思维方法和初步科学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护理药理学教学是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两种方式进行的。
理论课主要是采用课堂讲解或多媒体课件进行启发式教学,着重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适当介绍药理学的重大进展,并指导学生自学。
实验课是通过药理实验、课堂讨论等方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五、学习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时,应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应有笔记本)。
努力完成每章节后面的“思考题”。
必须以药理作用机制及特点为核心,通过推演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再联系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这种纵向链式联系学习的效果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以各系统的典型药为代表,突出有关各药的特点进行选择用药及联合用药。
新药不断涌现,老药也会发现新用途,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也不是静止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先发现现象,再逐步追究机制。
2017年9月教学内容第一章药理学总论(5个课时)一、概述目的要求:掌握药物和药物学的概念、护士在药物应用中的职责;教学内容:药物的概念: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和计划生育的物质。
药理学包括两方面内容:药效学和药动学护士在药物应用中的职责给药前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处方与安全用药的主要措施,疗效评价。
二、药物效应动力学目的要求: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特点,了解量反应与质反应、效价强度与效能的概念,受体的类型。
教学内容:药效学概念。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药物治疗效果: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表现。
药物的量效关系:量效关系曲线,量反应与质反应,效价强度与效能,半数有效量,治疗指数。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受体的概念与性质,受体的类型,激动剂、部分激动剂、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
药物作用机制。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目的要求:熟悉药物体内过程及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稳态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熟悉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的概念;了解药物的体内转运方式。
教学内容:药动学概念。
药物的体内转运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膜动转运。
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的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组织成分结合、组织器官血流量、特殊屏障。
生物转化与药物代谢酶。
药物的肾脏排泄、肝胆排泄及其他排泄途径。
药时曲线,药物消除动力学的类型和概念。
连续恒速给药:稳态血药浓度、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时间、维持量和负荷量。
基本药动学参数:生物利用度、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目的要求: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教学内容: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
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的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病理因素、精神因素。
药物依赖性、耐受性和耐药性。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10个课时)一、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途径;熟悉化学治疗、抗菌谱和耐药性的概念;了解机体、抗菌药、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机体、抗菌药、病原体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与用药监护。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天然青霉素抗菌谱、用途、不衣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护理要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抗菌作用特点、抗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熟悉青霉素类和头孢霉素类的作用机制,羧苄青霉素抗菌作用特点;了解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抗菌机制及其复方制剂的药理依据。
教学内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青霉素G 的抗菌谱、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耐酸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广谱青霉素、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类和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类的抗菌谱和临床应用。
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抗菌谱、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用药护理要点。
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红霉素的抗菌谱和抗菌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与耐药机制;了解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的抗菌特点和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与耐药机制。
红霉素的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琥乙霉素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用药护理要点。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链霉素、庆大霉素的抗菌特点、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熟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了解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抗菌机制、耐药机制和不良反应。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用药护理要点。
五、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四环素、氯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熟悉多西环素的作用特点;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与耐药机制。
教学内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与耐药机制。
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用药护理要点。
六、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常用喹诺酮类药的抗菌谱、作用特点、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的抗菌机制与耐药机制,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了解呋喃妥因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教学内容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的抗菌机制与耐药机制。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证及药物相互作用。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和呋喃妥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证。
用药护理要点。
七、抗真菌和抗病毒药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两性霉素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常用抗真菌药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了解常用抗病毒药的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抗真菌药:克霉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 B、制霉菌素、氟胞嘧啶、灰黄霉素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的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
用药护理要点。
八、抗结核病药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和链霉素抗结核菌的作用特点、应用和不良反应;了解吡嗪酰胺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第二线和新一代抗结核病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抗结核病药物应用原则。
九、常用消毒防腐药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各类消毒防腐药的作用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其中毒的处理;了解消毒防腐药的杀菌或抗菌机制及影响其作用的因素。
教学内容:消毒防腐药的杀菌或抗菌机制及影响其作用的因素。
苯酚、甲酚、乙醇、醛类、酸类、氧化剂、卤素类、表面活性剂、染料类、重金属盐类、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其中毒的处理。
消毒防腐药的选择应用。
第三章用药护理要点—抗恶性肿瘤药(3个课时)一、细胞增殖周期和药物分类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过程与抗恶性肿瘤药的关系教学内容:细胞增殖周期及肿瘤细胞群的分类。
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抗恶性肿瘤药选择性差,产生不良反应的表现和用药注意事项,掌握用药护理要点,三、常用抗恶性肿瘤药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抗代谢类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类如环磷酰胺、顺铂;干扰转录过程类如放线菌素D、阿霉素;干扰蛋白质合成类如长春新碱类、三尖杉生物碱类;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第四章抗寄生虫药(3个课时)一、抗疟药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氯喹、奎宁、伯氨喹、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熟悉抗疟药的分类;了解疟原虫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疟原虫的生活史和耐药性,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等;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伯氨喹;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乙胺嘧啶、磺胺类和砜类。
各药的抗疟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用药护理要点。
二、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甲硝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熟悉替硝唑、乙酰胂胺的作用特点及用途;了解抗阿米巴病药的选药原则。
教学内容:抗阿米巴病药甲硝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三、抗肠蠕虫药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药护理要点,驱肠蠕虫药的选药原则;熟悉主要驱肠蠕虫药的抗虫谱、抗虫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哌嗪、左旋咪唑等药的抗虫谱、抗虫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驱肠蠕虫药的选药原则。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6个课时)一、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分布与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熟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了解递质ACh 和NA 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和作用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