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的德育论

中国古代的德育论


道 德 在持意 困久志 境经 中常 磨的 练恒 心
井谦
道 德 养有 去情 人而 除感 利不 那 物居的些 ,,欲防 无不望艾 私盈 品 忘不 德 我骄 发 展 ——

—— ——
—— ——
—— ——
(一) 道德认识阶段
孟 子
朋长夫君父 友幼妇臣子 有有有有有 信序别义亲
孔子
孝仁 悌义 忠礼 信智
礼 仁
(三)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1关于外部影响的德育原则和方法 (1)环境熏陶 (2)朋友观摩 2关于主观努力的德育方法与原则 (1)自省自讼 (2)省察自监 3关于教育时机的德育原则与方法 (1)蒙以养正 (2)禁于未发 4关于教师指导的德育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 (2)以身作则 (3)表扬与批评
(四)道德行为阶段
1 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 要求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过错 3 要求学生通过行为训练形成良好地道德习惯
二 德育的功能
(1) 德育有助于教化人民,安定国邦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大学》 (2) 德育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理想人格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 “学者当须立人之性。仁者,人也。当辨其人之所以 谓人,学者学所以为人。” (3)德育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尚书》
‘‘ 不知 惑’ ’者
行明 无智 过
(二) 道德情感阶段
孔子以为学生应懂得“爱人”和“克己复礼”,培养学生的 道德情感时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三)道德意志阶段
志于道”才能“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培养道德意志的方法 1 在困境中磨练意志 2 培养抵制诱惑的的能力 3 培养坚持不懈的恒心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德育论

何为“德育”
德——道德 育——教育
?
现代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 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 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 面。程 宋代教育家陆九渊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了德育过 程,可谓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益履 困恒 道 改道德 过德行 行行为 善为 的 训 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