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生理调节PPT课件
药物变更: 天然雌激素(戊酸雌二醇) 的使用
减少合成雌激素对代谢的影响,适合年 龄大的妇女使用
17
孕激素分类
合成
19去甲孕酮
17羟孕酮
19去甲睾酮
Trimegestone drosperinone
甲孕酮 甲地孕酮 醋酸氯地孕酮 醋酸环丙孕酮
炔诺酮 醋酸炔诺酮 异炔诺酮 去氧炔诺酮 双醋炔诺酮
左炔诺孕酮 去氧孕烯 炔诺肟脂 孕二烯酮
18
口服避孕药:不仅仅避孕……
避孕益处:
额外益处:
新发现益处:
非意愿妊娠
“周期”控制
骨量
流产(人工&自然) 痛经
结直肠癌
异位妊娠
贫血
风湿性关节炎
妊娠期间发病/死亡 痤疮、皮脂溢
高雌激素性无排卵
多囊卵巢
经前期综合症
盆腔炎症性疾病
卵巢良性肿瘤
良性乳腺肿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19
口服避孕药的治疗作用
降低雌激素剂量 新的孕激素类型 更广的选择(应用剂型、方案、剂量和给药途径)
改善耐受性 降低副作用 提高非避孕益处
16
雌激素的变化
剂量降低: 乙炔雌二醇剂量从开始的
150μg降低到目前的20-30μg
减轻消化道反应 降低VTE的发生
——第一例COC相关血栓于1967报道 ——1970年EE剂量降至30-35μg
每次出血总量一般不超过80mL。月经血除 含有全血成分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 宫颈粘液、阴道脱落细胞等。
3
月经相关的卵巢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在月经周期的前半周期来自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 胞。在卵泡旱期,雌激素分泌量最少,其后逐渐增加。
在排卵前24-36h形成月经周期的第一个峰,排卵后雌激素 水平迅速下降,排卵后第3天可低至仅为排卵前峰值浓度 的50%,其后黄体细胞参与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在排卵 后7-8d黄体成熟时形成雌激素在月经周期的第二个峰。黄 体萎缩时,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在月经前回复至月经周 期的最低水平。
孕激素主要来自排卵后的黄体细胞,故排卵前的血浆孕酮 值低,变化小;至排卵前黄体生成激素(LH)分泌峰时,血浆 孕酮才开始上升,在排卵后7-8d黄体成熟时达到峰值。在 高水平维持2 --3d以后,孕酮水平开始下降,至月经来潮 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
4
月经相关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变化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发生的相应 增生、分泌和脱落出血的周期性变化,为妊娠或 下一次月经周期作准备;若未受孕,则子宫内膜剥 脱、出血。
月经生理调节
1
月经的概念
月经(menstruation)是非妊娠子宫内膜生 理性的周期性剥脱和出血,是卵巢激 素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是女性生殖功 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
月经的生理
正常发育的女性,其月经在青春期初潮, 围绝经期终止。青春期和围绝经期的月经 周期可不规律,多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 >35d),也可月经频发(月经周期<21d)}与卵 巢不排卵或黄体功能缺陷有关。而性成熟 期的月经周期多较规律。
功血
PCOS 内异症,腺肌症 人流术后的应用 简单型增长过长 高促性腺素闭经 原发性痛经 黄体功能不足
11
月经的调节
由此可见,以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为主的月经 周期调节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 统,相关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以及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实现月经 的调节和重复。
其中卵巢生物钟样的调控作用在月经调节方面起 重要作用。卵巢作为月经周期调控的枢纽,通过 其月经相关活性物质的周期性变化、对下丘脑一 垂体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实现月经(周期)的完整、 精细调节.
12
13
现代口服避孕药 的临床应用
14
现代新型短效口服避孕药的种类
药物 妈富隆
炔雌醇(μg) 30Fra bibliotek孕激素 (mg)
0.15
孕激素种类 去氧孕烯
美欣乐
20
0.15
去氧孕烯
敏定偶
30
0.075
孕二烯酮
达英-35
35
2.0
环丙孕酮
优思明
30
3
屈螺酮
15
COC的发展趋势
依据避孕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接受 程度,COC进行以下改进:
6
月经的调节
参与月经调节的下丘脑激素主要是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其持续的脉 冲样节律分泌调节垂体FSH(促卵泡生成素) 和LH(促黄体生成素)的合成和分泌,间 接控制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激素分泌,同时 又可超短(负)反馈调节(抑制)其自身的合成 和分泌。
7
月经的调节
参与月经调节的垂体激素主要是FSH和LH, 由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合成和分泌, 直接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和激素的合成和 分泌,又短(负)反馈调节(抑制)GnRH的合成 和分泌。其中FSH较偏重于对卵巢卵泡发育 和雌激素合成的调节,而LH较偏重于对卵 巢孕激素合成、排卵和黄体功能维持的影 响。
分泌期子宫内膜酸性粘多糖合成减少有利于胚胎 着床;而分泌晚期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引发的子宫 内膜血管收缩因子增加、基质蛋白酶激活和相应 抑制因子的失活、溶酶体酶大量释放以及凋亡细 胞的出现皆有助于正常的月经来潮
5
月经的调节
月经的调节是神经内分泌的综合调节,主 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的神 经、体液因素自上而下对卵巢功能的调节 和卵巢活性物质相应的自下而上的反馈调 节,即所谓的以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为主 的月经(生殖)周期调节轴。
排卵以后,雌激素与孕激素和抑制素协同 作用,发挥对下丘脑和垂体月经相关激素 分泌的明显负反馈调节,尤其是抑制FSH分 泌,阻止新的卵泡在黄体期的发育。
10
月经的调节
卵巢黄体退化以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 一方面对子宫内膜的支持作用消失,子宫 内膜萎陷、缺血、崩解、脱落、出血,月 经来潮。另一方面,伴随抑制素水平的下 降,解除了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 作用,GnRH和FSH、LH再度恢复分泌,刺 激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月经周期。
8
月经的调节
参与月经调节的卵巢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 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序贯 性支持和促进作用,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月 经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则有长反馈调节 作用。
9
月经的调节
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长反馈调节作用 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排卵前第一个雌 激素峰值对下丘脑和垂体的长反馈调节是 正反馈调节,激发排卵前下丘脑一垂体 GnRH/LH/FSH峰形成诱导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