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交通概论

城市交通概论


① C型用地是指道路上的混合交通用地,即公交车辆与社会车 辆混合共用道路路面,也可布设优先车道或专用车道,但不具 有隔离带等实体分隔,行驶至交叉口需要遵循信号控制规则。
② B型用地是指沿行驶方向以缘石、栏栅以及高度差别等方式, 将公交车道与其他车道相隔离的用地方式,但是在交叉口仍需
与横向的行人、车辆混合通行。
(1)占用独立的道路空间,制约其他车辆使用 BRT具有人均占 用道路资源少的优势,有利于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2)系统稳定性差 尽管BRT系统多数采用了物理方式分隔专用 道,但仍属于半封闭系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还摆脱不了周边
环境的影响。 1)路口信号的影响。 2)路段横向干扰影响。 3)运送能力受限。
基本相同。
表7-7 BRT、轻轨和地铁交通的技术经济比较
① BRT系统适用于中距离、中运量、准快速的出行需求,它能 给乘客提供的最理想的服务是速度在20~30km/h的中距离出行, BRT专用道上的车辆运送能力为1~2万人次/h,该运送能力大于 常规公交;然而,当大城市主要交通走廊断面客流规模超过2.5
③ A型用地是完全隔离的用地类型,不受交叉口信号的影响, 也不受任何行人与车辆的干扰,也称为“完全隔离”或“专用” 型,它可以布设在地下或高架桥上,也可以用平面方式布设。
表7-4 四种常见公交方式的系统组成比较 表7-5 四种公交方式的系统运营比较
③ A型用地是完全隔离的用地类型,不受交叉口信号的影响, 也不受任何行人与车辆的干扰,也称为“完全隔离”或“专用” 型,它可以布设在地下或高架桥上,也可以用平面方式布设。
表7-6 四种公交方式的系统效能比较
③ A型用地是完全隔离的用地类型,不受交叉口信号的影响, 也不受任何行人与车辆的干扰,也称为“完全隔离”或“专用” 型,它可以布设在地下或高架桥上,也可以用平面方式布设。
图7-22 四种公交方式投资成本和系统效能的对比
③ A型用地是完全隔离的用地类型,不受交叉口信号的影响, 也不受任何行人与车辆的干扰,也称为“完全隔离”或“专用” 型,它可以布设在地下或高架桥上,也可以用平面方式布设。
3.新型BRT豪华车辆
① 容量更大。采用铰接式大客车,载客量可达180~270人,较 普通公交车大为增加,如图7-11所示。 ② 舒适性更高。采用大开窗,通风采光良好;内置空调,环境 舒适;车体悬挂式设计,减振效果良好,如图7-12所示。 ③ 上下车更方便。采用大开门、多车门以及与站台等高设计的 低底板,使得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者在内的所有乘客都能 够安全、快捷地实现无障碍上下车,大大提高了方便性,如图 7-13所示。 ④ 低污染。BRT车辆多采用清洁燃料和低能耗的动力装置,这 样就有效地控制了尾气排放,降低了污染。 ⑤ 乘客信息更丰富。BRT车辆多配
(2)建设周期短而见效快 就单条线路建设而言,从立项到完工 所用时间,BRT系统大约需要1~2年完成,轻轨系统需要3~4
年完成,而地铁系统则需要5~6年完成。
(3)运行速度快且可靠性高 与常规公交相比,BRT具有运行速 度快且可靠性高的特点。
(4)灵活性高 BRT系统具有轨道交通不可类比的优势。
5.其他智能运营保障技术
表7-1 智能技术在BRT系统中的应用一览表
四、BRT系统的特点
1.BRT系统的优势 2.BRT系统的局限性
1.BRT系统的优势
(1)低廉的造价与运营费用 与轨道交通相比,BRT系统最大的 优势之一就是其投资与运营成本要低很多。 (2)建设周期短而见效快 就单条线路建设而言,从立项到完工 所用时间,BRT系统大约需要1~2年完成,轻轨系统需要3~4 年完成,而地铁系统则需要5~6年完成。 (3)运行速度快且可靠性高 与常规公交相比,BRT具有运行速 度快且可靠性高的特点。 (4)灵活性高 BRT系统具有轨道交通不可类比的优势。
① 交通工具的建设造价越高,其载客容量就越大,运行性能也 越好。地铁交通方式的建设对城市人口数量和市中心人口数量 都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适用于200万以上人口以及市区人口密
集的特大城市。
② 快速公交与地铁交通之间没有替代关系,但是与轻轨交通之 间有比较明显的替代关系,因为它们的路面特征和站距等要求
图7-23 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适应服务范围
2.BRT系统的技术经济性与适用条件分析
① 交通工具的建设造价越高,其载客容量就越大,运行性能也 越好。地铁交通方式的建设对城市人口数量和市中心人口数量 都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适用于200万以上人口以及市区人口密 集的特大城市。 ② 快速公交与地铁交通之间没有替代关系,但是与轻轨交通之 间有比较明显的替代关系,因为它们的路面特征和站距等要求 基本相同。
1.BRT系统的优势
(8)充分利用现有公交运营管理经验 虽然BRT系统运营管理方 式与传统的普通公交略有不同,但是诸如线路的运营管理、司 售人员的管理体制、运营调度和车辆维修方式等都与现有普通 公交管理方式大致相同。
(1)低廉的造价与运营费用 与轨道交通相比,BRT系统最大的 优势之一就是其投资与运营成本要低很多。
(5)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 BRT与其他交通方式运行是完全 分离的,减少了拥堵时可能发生的追尾、碰撞等事故;车辆追 踪系统和交通事故管理系统的应用,也使得在事故发生时能够
表7-2 不同运及输时方式实每1施00万救人援公里。污染与能耗情况
(6)系统易于升级
(7)有利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 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城市机动车的拥有率与使用率将持续增长。
图7-17 运营车站信息管理子系统
图7-18 BRT车站动态信息发布
3.电子收费子系统
图7-19 车站闸口的自动售检票系统
4.车辆自动定位子系统
5.其他智能运营保障技术
图7-20 站台高度与车辆底板等高
5.其他智能运营保障技术
图7-21 安全屏蔽门
2.BRT专用站
图7-5 BRT专用车站
2.BRT专用站
图7-6 BRT车站预售票系统及进出站通道
2.BRT专用站
图7-7 BRT车站停车定位系统
2.BRT专用站
图7-8 BRT站台与车辆底板水平衔接
2.BRT专用站
图7-9 BRT车站信息显示系统
2.BRT专用站
图7-10 常州BRT车站外观建筑特征与标致
10PO5
主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快速公交系统发展概述 快速公交系统的组成与特性 快速公交专用道及其实施的客流条件 快速公交的运营管理中的几项主要技术
第一节 快速公交系统发展概述
一、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意义 二、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与发展历程
一、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意义
① 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解决交通走廊内公交车辆的拥挤和延误。 ② 可以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节约市民的出行时间。 ③ 相比轨道交通可以节省巨额的投资建设费用。 ④ 可以平衡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 ⑤ 可以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7-13所示。
④ 低污染。BRT车辆多采用清洁燃料和低能耗的动力装置,这 样就有效地控制了尾气排放,降低了污染。
⑤ 乘客信息更丰富。BRT车辆多配
图7-14 BRT车内信息显示
⑥ 外形美观。BRT车辆多采用流线形设计,色彩艳丽,不仅便 于识别,还可以体现BRT系统的品牌效应。
二、BRT线路
图7-15 干支线结合式BRT线路
① 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解决交通走廊内公交车辆的拥挤和延误。
② 可以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节约市民的出行时间。
③ 相比轨道交通可以节省巨额的投资建设费用。
④ 可以平衡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
⑤ 可以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二、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快速公交系统的组成与特性
一、BRT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BRT线路 三、BRT智能运营保障体系 四、BRT系统的特点 五、BRT系统的特性比较与适用性分析 六、BRT在公交系统中的发展模式
图7-12 BRT车辆舒适的内部环境
② 舒适性更高。采用大开窗,通风采光良好;内置空调,环境 舒适;车体悬挂式设计,减振效果良好,如图7-12所示。
图7-13 BRT车辆水平登降
③ 上下车更方便。采用大开门、多车门以及与站台等高设计的
低底板,使得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者在内的所有乘客都能 够安全、快捷地实现无障碍上下车,大大提高了方便性,如图
万人次/h,BRT系统一般难以支撑。
② BRT对道路宽度、车道数、交叉口间距等都有一定要求,而 这些要求在某些大城市的中心区域或繁华地段是难以满足的; 相反,轨道交通则不受上述条件约束,因此从这一点来看BRT
一、BRT系统的基本组成
1.BRT专用道 2.BRT专用站 3.新型BRT豪华车辆
一、BRT系统的基本组成
图7-1 北京南中轴路快速公交系统的基本组成与运营情况
1.BRT专用道
图7-2 厦门全封闭高架公交专用路
1.BRT专用道
图7-3 济南北园大街高架桥下BRT专用路
1.BRT专用道
图7-4 杭州BRT专用道
1.BRT系统的优势
(5)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 BRT与其他交通方式运行是完全 分离的,减少了拥堵时可能发生的追尾、碰撞等事故;车辆追 踪系统和交通事故管理系统的应用,也使得在事故发生时能够 及时实施救援。 (6)系统易于升级 (7)有利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 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城市机动车的拥有率与使用率将持续增长。
二、BRT线路
图7-16 复合式BRT线路
三、BRT智能运营保障体系
1.道路交叉口的交通信号优先控制子系统 2.乘客信息服务子系统或公交运营车站信息管理子系统 3.电子收费子系统 4.车辆自动定位子系统 5.其他智能运营保障技术
1.道路交叉口的交通信号优先控制子系统
2.乘客信息服务子系统或公交运营车站信息管理子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