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


• ①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
• ②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③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 • ④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答案:A
• (2010· 课标全国)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
。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 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
2005年
0.92吨标准煤
2600万吨
137.5万吨 96.6万吨
2010年
0.74吨标准煤
1820万吨
112.6万吨
82万吨
降低比例
20%
30%
18%
15.1%
• • • • • • •
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措施有 ①关闭化工企业,发展环保产业 ②开发推广节约和治污的先进实用技术 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 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②③分别从推广节约和治污的先进 实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正确阐述了如何实现节能 减排的目标,均应选;①主张关闭化工企业的做法是错误 的;④与题意不符。
• 思考: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提示:漫画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经济发 • 展而忽视环境保护。这启示我们应统筹 •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
• 1.(2009· 广东文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生活
质量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
费的小康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生态
、社会等全面发展的小康

社会
发展 状态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
间、城乡之间、不同收 入群体之间存在差距
发展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
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 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
共同富裕原则
相 同 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 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
•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 ①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 键。 • ②措施: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 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①地位: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②措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 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 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3)科学发展观; 4)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 (三)完成《赢在高考》第十课练习

限时作业
• (2010· 天津文综)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
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建的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
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
• • • • • • • • • • •
请列举出本课必记知识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
• 二、知识点背记与课后练习检查 思考、简答、背记(背考点、背要点、背概念) (一)思考:如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考点简答与背记: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经济目标: 1)小康社会; 2)经济建设的要求
•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2)全面小康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 ,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总体小康
低标准的小康。人均国 标准 不 同 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 美元
全面小康
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 收入国家水平生活
关 注 热 点
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 展、统筹区域发展、自 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 的重大问题,结合科学 发展观的知识考查相关 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 点
• 2011科学发展十大热点问题,GDP不再“越高越好”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时代。中国 的GDP从1978年的2683亿美元,猛增到2010年的5.879万亿美元,30余 年间增长了20余倍,平均增速接近10%。从多省(区、市)的情况看 ,GDP超万亿(人民币)的省份迅速增加。在2009年14个省(区、市 )GDP总量超万亿元后,2010年“万亿俱乐部”新增加3名成员,达到 17个。从GDP增速来看,2010年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区、市) GDP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有28个省份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 速。 • 然而与此同时,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长速度却并不乐观。公开数据 显示,1978~2007年间,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5.65%下降到 11.15%;全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62.34%下降到42.60%。 1978~2007年间的GDP年均增长速度是9.8%,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 7%,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8%。居民收入增速不仅低于GDP增速, 还低于消费支出增速。

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 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特别提醒: •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一项艰巨的 任务,它是继续消除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 发展的阶段,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①地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②措施: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
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必修①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案2 科学发展观和小社会的 经济建设
高 考 考 点
(1)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经济建 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科 学发展观,经济持 续协调发展
考 查 重 点
(1)科学发展 观的内涵 (2)如何实现 经济持续协 调发展 预 测 命题
• 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 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 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C
• (2010· 福建文综)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 产权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 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这表明 •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 答案:A
• 2.(2011· 广州十校联考)某镇政府认为“小康不小康,关
键看住房”,于是不惜财力建设“别墅式新农村”。这一 认识和做法 • • • • A.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 B.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C.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D.坚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
• 答案:A
• 3.(2011· 西宁联考)当前我们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
• 答案:C
• 2011年某市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 发展观中的 • ①以人为本 • A.①②③ ②全面发展 B.①②④ ③协调发展 C.①③④ ④可持续发展 D.②③④
• 答案:C
• (2010· 课标全国)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
展迅猛。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
12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 能源产业是因为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减小。这表明全面小
康社会建设 •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解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要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不能单纯 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故①错误。
能力。
• ①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 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 ②措施: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
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
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 部地区率先发展。
• 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