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新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新教案

静观镇教育管理中心备课教案任课教师:王成燕任教学科:音乐任教年级:二年级上所在学校:静观中心校2015 年 9 月 1 日单元(章节)分工安排静观中心小学二年级上期音乐学科教学计划第一课阿里里教学内容:歌曲《阿里里》《阿西里西》听赏《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阿里里》,感受其欢快的情绪,并大胆加入律动、舞蹈动作、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2.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3.初步学会歌曲《阿西里西》,能自信地用快乐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学会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并随歌曲节奏进行律动。

教学重难点:1.能用轻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阿里里》,感受其欢快的情绪,并大胆加入律动、舞蹈动作、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阿里里》:1.能用轻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阿里里》,感受其欢快的情绪,并大胆加入律动、舞蹈动作、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2.能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力度变化。

3.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重难点:轻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阿里里》加入律动、舞蹈动作、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1.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你们认真观察,仔细听,会有意外的惊喜哦!2.音乐将我们带到哪里来了?(生:云南)3.我们一起来用你们好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师生一起:你们好)4.那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用什么和我们打招呼?(课件出示云南小朋友用阿里里、花花塞与我们打招呼)5.我们一起来学习用阿里里、花花塞打招呼;(注意表情)6.学生和老师一起有表情的喊阿里里。

(边喊边加上动作)7.师:看纳西族的人民在干什么?(撒秧)a.师:是的,每年到了春季,纳西族的人们就开始忙于春耕,以前的纳西族人们是弯着腰插秧,现在的纳西族的人们不用那么辛苦了,只要把秧撒下去就可以了,像我们这里就是习惯抛秧。

b.谁来学学这个撒秧的动作?C.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示范d.全体一起学习撒小秧8.纳西族人民还喜欢边唱着歌儿边撒秧。

9.我们一起来念念他们在撒秧的时候喜欢念的这首儿歌(老师带着念一遍)10.念得真好,让我们边念边拍拍手,为他们的劳动加加油!你们看这里有一些拍手的节奏,那是怎样拍的呢?生:师:我们先看前面2小节是怎么拍的,第一拍是拍什么?那第二拍呢?还是一样的吗?把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连起来拍念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四小节是怎么拍的,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拍拍。

生一起来学习拍第三四小节。

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怎么拍的,谁来试试?学生把第一行歌词一边拍一边念出来,拍会了第一行第二行就也会拍了。

因为他们是一样的。

11.师生拍手一起念儿歌(边念边拍手、拍腿)12.听教师范唱(小朋友们拍的真是棒极了,那你们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曲呢?认真听,呆会告诉我你最喜欢歌中的一句)a.问学生最喜欢唱歌中的哪一句、请生一起来唱唱,其他学生一起来唱生:阿里里花花塞师:其实他们在歌中都是衬词,是美好的意思。

b.师:好,我们赶紧来学学吧13.学生随琴唱唱歌词14.你们学得怎么样?有没有还不会唱的?15.师生共解疑难句16.师生接唱游戏(边唱边加上声势伴奏。

第一段我先唱,学生接,第二段学生唱我来接)17.分组接唱游戏18.哇!你们真是太聪明、接的可棒了,你们想不想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是怎样来唱着首歌的?他们的心情怎样?师:他们唱的怎么样?那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师:是的,勤劳的纳西族人们一边撒秧,一边期待着稻子丰收的场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19.下面请你们也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用欢快的,跳跃的声音来唱唱,让我们的声音唱的像拍皮球一样有弹性. (注意微笑)20.教师随时注意学生的表情,并加以示范。

三.参与表现1.师:纳西族的人们夸你们唱的真是太棒了,要是能为这首歌曲配上简单的劳动动作和声势伴奏就好了?前面我们不是学了个撒秧的动作吗?还有拍节奏吗,我们一起加进来试试?那些同学想边唱边劳动请举手。

那些同学想边唱边拍。

两种任你选择?师: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纳西族的人民辛辛苦苦撒的秧,经过他们精心的培育,终于有了大收获,瞧,他们正在举行庆丰收大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就让我们带上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去参加他们的丰收大会吧?2.师:哪个组愿意当劳动队的、哪个愿意当声势伴奏队的、哪个组愿意当唱歌队的。

每个队先由队长组织组织大家练习3.师:小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丰收大会马上就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动起来,拍起来、唱起来吧!4.师生共演。

四、课堂小结从你们刚才精彩的表演中,我看出你们已经和纳西族的人民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是的,劳动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着!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再见!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欣赏民族管弦乐版本《阿细跳月》,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难点:1、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2、能够赏析出《阿细跳月》主题旋律和《跳月歌》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准备:钢琴伴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介绍和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导入1、图片介绍彝族的人文景观,触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古老和神秘”(教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这个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请同学猜答民族)(图片1: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秀丽迷人的山村;图片2、云南著名的石林就是由这个民族传说中的阿诗玛幻化而成;3、这个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因为这个民族崇尚黑色,也被称为“黑族”;4、这是一个善于酿酒、嗜爱饮酒、形成独特酒文化的民族;5、“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

6和7图在“火把节”上这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一个让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由于在表演中习惯使用大三弦进行伴奏,《阿细跳月》也叫《大三弦舞》。

你们现在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彝族)2、复习学生学习过的彝族歌曲,增添学生边律动边演唱的情趣。

①师:“其实彝族离我们很近,不信,大家听。

”(欣赏《彝家娃娃真幸福》)要求:边轻唱边跟着老师律动。

②跟伴奏演唱边律动边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③过渡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彝族的一首被美国人称为世界十大民族音乐之一的《阿细跳月》二、赏析民乐版《阿细跳月》1、学生完整听赏整首乐曲,听后交流感受(教师可从情绪、旋律特点上去引导学生交流)师: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力度速度的变化说说你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吧自己的感受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必须保持安静)如果学生没有听出旋律相同的特点,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能哼出这首曲子的一两句旋律吗?”教师变换调式哼唱旋律,问:“大家是不是一直听到这段旋律?”2、感受乐曲旋律不变的特征和五拍子的强弱规律第二遍教师带领学生边听边做身体律动:前三拍高举双手拍手,后两拍拍膝盖。

导入语:古人说得好,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就是人类的歌喉,老师也想来唱一唱,看看老师边唱边做什么动作。

听后询问:做了哪几个动作(拍手、拍膝盖)拍几下手、拍几下膝盖,一共组成几拍节奏的旋律?(五拍)“五拍子旋律的强拍和次强拍分别在哪一拍上呢?”听老师再来唱一唱、拍一拍。

(第一拍和第四拍)学生拍节奏,教师唱主题旋律。

教师总结:五拍子是《阿细跳月》最大的节奏特点。

1、介绍《阿细跳月》曲名和由来:“那么,《阿细跳月》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由来的呢?”教师介绍。

探索旋律作曲手法,学唱主题,导入:“我们同学能哼出这首曲子的旋律吗?(学生尝试)教唱歌谱。

教师演唱后,问:“你们听到有哪些音符?(12356)这是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出现最多的是哪几个音呢?(135)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最大的特点。

”再跟着钢琴学唱主题。

2、观看舞蹈视频,要求学生:你们看出《阿细跳月》的舞蹈中脚上的两个基本动作?(前三拍走、后两拍踢腿)3、教师示范舞蹈,边讲解脚上的动作边示范学生跟着老师练习舞蹈;再听音乐练习。

4、学生安静地听辨《阿细跳月》的乐器和欣赏民乐版的《阿细跳月》视频①过渡语:“同学们的舞蹈跳得真好,让我们休息一会,来听听这首乐曲都用到哪些民族乐器来演奏的呢?”(学生听赏后交流)②人们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今天欣赏的民族乐器合奏的《阿细跳月》不仅为全中国人民所喜爱,更是早就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2011年中国民族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专场演出,就是以这所乐曲作为第一首演奏曲目。

今天给大家欣赏的同一个乐团是在澳门行政区音乐厅演奏的视频。

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模仿乐器演奏,感受乐器音色的变化。

”三、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彝族最经典的曲目《阿细跳月》,我们同学有哪些收获呢?总结:《阿细跳月》独特的五拍子的节奏、旋律、舞蹈,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独有音乐文化,体会到了彝族是一个爱跳舞、唱歌的民族,热爱生活的民族。

”课后小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阿西里西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阿西里西》,能自信地用快乐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2.学会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并随歌曲节奏进行律动。

3.学习唱名re mi教学重点:1.学会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友好相处、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带有彝族音乐特色的曲调和歌词,是学生学唱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学习唱名re. mi二、新歌教学1.播放歌曲《阿西里西》,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名字是《阿西里西》,是一首彝族的歌曲。

请大家听听歌曲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阿西里西”(我们的好朋友)和“丘都拉迪嗡啊”(表现欢乐的衬词)的含义。

2.按节奏读歌词3.学唱《阿西里西》。

三、歌表演1.播放彝族舞蹈录像,选择印象深刻的动作。

师:请你注意观察片中跳舞人的脚下动作,模仿其中的动作,一会儿做给大家看。

2.生学动作3.随音乐做动作。

4.边唱边表演。

四、拓展1.分组做游戏,要求学生边唱边做游戏。

师:我们分组可以练习歌表演的动作,也可以把你们平时玩的游戏边唱《阿西里西》并进行表演,比一比哪组表演得好?2.让学生评价各组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