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之身世感怀类诗歌练习(教师版)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早春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与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释】①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柳诗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
B、李诗描写了诗人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
C、两诗都写到了“望”,就内容而言,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
D、两诗都写到了“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
(2)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简要分析其好在哪里。
(6分)(1)A(A项错在“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不够全面准确,由“散向峰头望故乡”可见柳诗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2)(1)“割”意思是割断、割裂(解释字义,2分),(2)海边的群山像锋利的剑刃一样将自己的愁肠割断,使用了比喻手法,(置回原句分析1分,手法1分)(3)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被贬之痛和思乡之愁。
(感情2分)或:(1)“绕”意思是围绕、环绕(解释字义,2分),(2)青山将崖州城层层围住,使得诗人无法从此处脱身,使用了象征(或拟人)手法,(置回原句分析1分,手法1分)(3)写出了自己政治上的困境。
(感情2分)3.(2013年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诸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4.(2013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答: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答: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5.(2011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参考答案】本诗首联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补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
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
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典故出自《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的一种无奈的超脱。
(补充:这个典故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
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尾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
人生无论贤愚的确最后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
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6.(2008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7.(2013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①三四两句中的“烟”的特点:2分。
“色白”“具有动态”(流动)各1分。
②如何描写:2分,对“色白”和“具有动态”的描写各1分。
色白:只指出比喻而未进一步分析(如“使用了比喻手法来描写”)可以算对;未指出比喻手法而在分析中指出了如云的白色,可理解为包含了比喻,也算对。
具有动态:实际上采用了比拟手法,不过评分标准中未指出,所以,指出“比拟”(拟物)算对,未指出不算错。
具体分析中指出来“流”的作用即应算对。
注意:如果没有明确回答第一问(答出“色白”和“具有动态”),而在分析描写时指出了这两个特点,可以认为已经看出来了“烟”的特点,但回答不明确,第一问可给1分。
如果在分析描写时只指出来一个特点(如有“色白”而无“具有动态”),则第一问不得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①原因一,喜爱山中夜景(1分);分析,重点是“惜夜景”(1分)。
②原因二,思家(1分);分析,重点是“无家客”(思家)和“独”(孤独)(1分)。
不分析“独”也不扣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4分)答: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表达了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以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之情。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细节?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案:该诗即事感怀,通过写家书封好又拆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11.(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