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距今50万年的周口店“北京猿人”(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类•伏羲——画八卦•燧人——钻木取火•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尧、舜、禹——禅让制“禅始不禅终”(二)先秦时期--奴隶社会1、夏:(前2070年至1600年)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封建社会❖(一)确立和初步发展¡ª¡ª春秋战国、秦、❖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前221年至前206年)秦始皇的主要事迹: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机构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攻越族陈胜吴广起义秦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
3、汉西汉:(前202年至25年)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文学家:司马相如军事家:卫青、霍去病理财家:桑弘羊音乐家:李延年政治活动家:张骞绿林、赤眉起义东汉:(25年至220年)刘秀:汉光武帝光武中兴(东汉)蔡伦张衡:《灵宪》、地动仪两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1、三国鼎立❖2、魏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鼎立三国: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马钧:浇灌工具翻车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的发展(七擒孟获)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分天下最后归于曹魏,继而司马氏代魏建晋,史称“西晋”❖公元316年,匈奴攻占洛阳,西晋灭亡。
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与此同时,北方各族的统治者先后建立起16个封建割据国家,史称“十六国”。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总称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北朝,与南朝并存,史称“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江南得到开发。
北魏孝文帝(鲜卑)迁都洛阳与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叔和、范缜、法显、王羲之、顾恺之、谢灵运等名人。
(三)隋唐时期——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期1、隋朝,定都长安,前后历经两帝:隋文帝和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杨坚建立隋朝(581年至618年)“开皇之治”、隋炀帝实行科举考试、三省六部制、大运河、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 、李密、翟让起义。
2、唐朝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18年至907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王仙芝、黄巢起义陶瓷、绢、锦均闻名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市唐本草、药王孙思邈、茶圣、诗仙、诗圣、画圣、书法鉴真、玄奘、莫高窟后周李渊建立了唐朝。
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四)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南唐等十个割据政权(十国)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960年至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1127年至1276年)都城临安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称大汗,先后消灭西夏及金忽必烈: 建立元朝1271年至1368年),1276年灭南宋,建行省制度红巾军起义: 灭元。
1、宋元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辽、金、西夏并立。
❖征战不息。
❖宋南迁,爱国名将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沈括,北宋科学家、改革家。
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是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
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五)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1、明朝❖元末,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明朝,并灭掉了元朝,统一了全国。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派遣郑和下西洋。
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
郑和航海图郑和宝船模型2、清朝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金(161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1644年迁都北京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1795康雍乾盛世。
❖历史上三个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2、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八一南昌起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4年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节中国历史小常识•5、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大哉乾元”)•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陈朝(陈霸先)•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之“金”)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1、帝王称谓❖“后”、“王”的称谓始于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
•“天子”一称始于西周。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始称“皇帝”。
•此后,“皇帝”的称谓被我国封建社会历代君主所沿用,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
2、皇族、皇戚称谓•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封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孙。
❖公主:汉代开始专指皇帝之女,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
清代除皇帝之女外,其他皇族之女均称“格格”。
❖驸马:魏晋以后指皇帝的女婿,清代称“额驸”。
三、名号1、谥号、庙号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谥号,一是庙号。
谥号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前事迹拟定的一种称号。
➢美谥:如昭、文、武、庄、烈➢恶谥:如厉、炀、幽➢平谥:如怀、悼、哀➢谥号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
庙号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就是庙号。
如:讨论下列帝王的称号哪是谥号?哪是庙号?2、尊号(徽号)帝、后在生前接受的尊崇颂扬性称号。
如:慈禧——圣母皇太后3、全称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
如乾隆帝: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讳弘历4、年号❖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是某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它起源于汉代。
❖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建元”,为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年号纪年(公元前140年)。
❖元年: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新君继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
❖年号的拟定,均选吉利样瑞词语。
❖一般选用两个字。
如明世宗的年号:嘉靖❖也有用四个字的:如唐代武则天年号: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个别也用六个字的:西夏惠帝赵秉常年号:天赐礼盛国庆❖明清两代仅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其他都是一个。
需强调的是乾隆、康熙只是年号。
5、陵号帝王陵墓的名号,始于西汉。
如:汉茂陵6. 避讳“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空字、缺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
起源于周朝,避讳有“国讳”,“家讳”和“圣人讳”三种。
四、古代天文历法1、纪年方式❖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帝号纪年❖汉武帝以前没有年号,以帝王的年次纪年,史书记载时则连同帝号合称。
比如周宣王元年、二年,鲁隐公元年、二年等,一直延续到下一嗣王即位或改朝换代新帝即位。
❖年号纪年❖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称年号自汉武帝始。
❖元年:❖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五、日期、时辰及记录方法❖阳历:以太阳的运动为依据。
❖阴历:以月亮的运动为依据。
▪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的十五日叫“望”,▪十五日的后一日叫“既望”,▪每月的最后一日叫“晦”。
古代计时方法❖古代一昼夜为一日,用干支纪日。
❖用十二地支记录每天的时辰。
❖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时辰。
❖每日24小时,2个小时为一时辰。
❖子时23:00——1:00计时❖漏壶❖每个壶近底部都有一个滴水口,壶盖上开有一个进水孔。
❖圭表❖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
❖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
❖香篆(更香)❖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
❖优点:材料易得、价格便宜、使用方法简便、可以随身携带,用于行进中的车船、军队和商旅。
❖缺点:如使用时易受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