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科教学
开题报告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科教学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 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伟利 104754120591
Contents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研究目的 3 文献综述 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5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方法 6 论文构思
7 进度安排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的
理论层面
实践层面
知视本识觉阐质可表释 特视征让征我化 的学们习一变直得在更预知 视教 课 教努容习识 觉师 堂 学力学应、可表易教评生用复视征育价习化的
3文献综述
3文献综述—国外研究
1、理论研究逐渐深入 2、对知识可视化的应用研究重视 3、对知识可视化方法应用效果反思
的研究增多 4、关注知识可视化相关的评价问题
接受程度
22、、教为师什对么知要识可知视识化可的视了化解程度以及 3、应如用何过进程行中知出现识的可问视题化 34、、知可识视可化视什化视么觉类表型征的在知实识际教学中
应用效果如何
5研究方法
文问 献卷访实 综调谈验 述查法法 法法
论文框架
一、引言 二、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理论基础 三、知识可视化的工具与比较 四、知识可视化在生物课堂的应用探索 五、知识可视化存在的问题反思 六、总结展望
3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
40 30 20 10 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论文数量
4本论文创新之处
生物教育
质性研究知识 可视化理论同 实际的生物教 学相结合
生物教学中知 识可视化的具 体应用
5研究问题及方法
问题提出:
11、、学什生么对是知知识可识视可化视的化了解程度以及
耳俗 听话 为说 虚: , 眼 见 为 实
闻不荀 之闻子 而不有 不若云 见闻: ,之
虽, 博闻 必之 谬不
若 见 之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00%
7%
80%
60%
40% 55%
20% 10%
0% 听见的
38%
30%
读到的
80%
语言 谈话方式 表情பைடு நூலகம்
看见的
研究背景—理论基础
1、双重编码理论 2、脑科学理论 3、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4、可视化理论 5、知识管理理论
(5):146-146,149,2012. [7]朱德利.基于本体的知识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6. [8]张宝平.表演展示激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42):195-195,196,2013. [9]董爱华.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学教改[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02):54-56,1997.
参考文献
[10]陈永毅.视觉注意视野下教育视听资源构建模式的审视[J].(02):66-69,74,2012. [11]赵娜.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知识管理[J].文教资料,(11):208-209,2009. [12]李星怀.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剑南文学,(3):297-297,2013. [13]李万龙。可视化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9):33-34,2013 [14]张会平,周宁.基于知识可视化的隐性知识转换模型研究[J].
30(2):178-181,2007. [21]杨俊柯.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112,2012. [22] 王强,岳丽华,任明雷等.基于SVG的生物学知识可视化表示框架及其应用[J].
计算机工程,32(9):270-272,2006. [23] 赵慧臣.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8(1):75-80 ,2010. [26]付鸿鹄.e-Science环境下知识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7(4):63-65,2007. [27]徐妲,钟绍春,马相春等.基于Flash3D技术的小学立体几何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进度安排
~~ 2013.12 搜集相关文献,寻找立题依据,
确定选题方向,完成开题报告。
2014.01~04 细分研究问题,分析搜集数据,
得出结论,撰写论文,修改
2014.05
毕业答辩
参考文献
[1]王朝云,刘玉龙.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6):18-20.2007. [2]钟志贤,陈春生.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J].中国电化教育,(1):23-27.2004. [3]赵国庆.知识可视化2004定义的分析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3):15-18,2009. [4][加]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3. [5]李靖.从学术论文看国内知识可视化的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7):152,196,2013. [6潘政流.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探讨[J].学园:教育科研,
达
觉 表 征
知
识
的
1研究背景
知 识 以视觉符号为构成元素可视和 视知觉可以感知的符号化视结构 为分析对象 觉 表 征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60-63,2007. [15]陈永毅.视频公开课中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图文重构[J],23(1):41-44,2013. [16]申灵灵,罗立群.思维地图及其在美国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1):58-61,2008. [17] 赵国庆,贾振洋,黄荣怀等.基于GraphML的知识可视化接口的定义与实现
——以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6):93-96,2008. [18]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
开放教育研究,11(1):23-27,2005.
参考文献
[19]钟达.知识可视化及其教学应用[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5,2010. [20]周宁,陈勇跃.知识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23(4):119-124,201
报告结束
谢谢指导!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概念图
知
思维导图
识
可
视
视觉隐喻
化
视
觉
知识动画
表
征
……
参考文献
1研究背景
图传指知 知
形达可识 图和以可 像表用视 手示来化
识 可 视
段复构
化
杂建
知、
识
的
1研究背景
研是 究知 对识 象可
视 化 的
重是 视
要图 形像 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