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3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

第33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


放入水螈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为“S”型。
答案 A
考点三
群落结构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及时间结构都与环境中 的生态因素有关,它们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
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1.垂直结构 植物分层:主要受光或温度影响。 动物分层:主要受植物提供的食物及空间影响。 2.水平结构的形成
主要受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等因素的影响。
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
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
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 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大多数群落表现 生物的昼夜活动,群 为集群分布 ________或 落的季节变化 斑块状镶嵌 _________
表 现
想一想
提示 间。
如何利用群落的结构知识来指导渔业的生产?
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理论进行鱼塘混养,让不同生
活习性的鱼分布于不同的水层,充分利用了水域的立体空 四、生态位
1.概念:物种利用群落 各种资源的幅度 以及该物种与群
6.(2008·全国卷Ⅰ,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 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 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
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
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构建知识网络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种群 含义 生物 因素 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 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群落 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 群的集合体
区 别
不同物种的个体间通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通过 过种间关系组成的有 种内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 机整体 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 生率和死亡率、性比率、 种群分布型、种群存活曲 线等 物种丰度、优势种、群 落结构、种间关系、群 落演替等
(2)竞争与捕食
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而
发生的斗争现象。而且两种生物生活习性越相似,竞争 越激烈,如水稻与稗草之间的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
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例
如,狼吃兔,兔吃草。竞争关系的生物某一方由于在竞 争中失败可能灭绝;捕食关系中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 另一种生物灭绝,相反,捕食关系中的生物在自然系统 中相互依赖而生存。
名 称
能量关系图
特点
特点
举例
寄 生
பைடு நூலகம்
对寄主有害,对 寄生物有利。如 果分开,则寄生 生物难以单独生 存,而寄主会生 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 菟丝子与 大豆;噬 菌体与被 侵染的大 肠杆菌
名 称
能量关系图
特点
特点
举例
竞 争
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 牛与羊; 两种生物生存 农作物 能力不同,如 与杂草; 图a;生存能力 大草履 相同,则如图b;虫与双 一般生态需求 小核草 越接近的不同 履虫 物种间竞争越 激烈
落中 其他物种相互关系 的总和。 2.意义: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 地位 、作用和重要性 。
3.生态位重叠
(1)含义:两个物种 利用同一资源时 所发生的现象。 (2)类型:完全重叠和 部分 重叠。 (3)结果 ①资源丰富时,可以共用同一种资源,不伴随 竞争。 ②资源短缺时,会发生 竞争 。 a.生态位完全重叠的两个物种,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 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这就是生态学上的 竞争排除 __ 原理 。
三、群落结构的类型比较
垂直结构 含 义 原 因 群落中的生物在 不同高度 上的配 置状况 水平结构 群落中的生物 在水平方向 上 的配置状况 时间结构 群落的组成和外 貌随 时间而发生 有规律 的变化
阳光 、食物、栖息 营养、 水分 、土 壤、小地形、 场所、温度、氧气 等 风 和火等
植物在不同高度上 表现为分层现象 , 动物也随之具有 分层 现象
对位训练
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
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 C )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解析 农作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密植的目 的是减少作物为争夺阳光、水分、矿质元素等而发生的 种内斗争;草与农作物属于不同的物种,除草是为了防 止种间斗争(竞争);虫和作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属于 种间关系。
3.时间结构的形成 主要与生物的昼夜变化与群落季相有关。 4.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
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时间结构的变 化是生物对环境的良好适应。
对位训练
5.如图横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 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 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名 称
能量关系图
特点
特点 一种生物以 另一种生物 为食,数量 上呈现出 “先 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 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 变化
举例
捕 食
羊与草; 狼与兔; 青蛙与 昆虫
3.相近关系的区别
(1)种内斗争与竞争 种内斗争是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如 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竞争则是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 种生物个体之间,如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放养 后,大草履虫因竞争食物失败而死亡。
(1)生态位不只是说明物种的具体栖息地,还说明这一 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生态位远比栖息地复 杂。
(2)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可
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但这种现象较少发生,更 多的一种情况是生态位相似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生 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它们的竞争,使它们 共存下来(如图)。
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W的值越小,
种内斗争就越剧烈。 答案 A
8.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中两个物种在夏季和秋季 的食区范围。根据图中存在X的事实可推断出( )
A.这两物种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食物竞争 B.两物种在秋季产生地理障碍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2)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二。 (3)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发生变化,出现差 异,逐渐减少竞争。
错因分析
不能分析两条曲线的含义和走向;对种间关系
的理解过于简单,不能认识种群变化的实际曲线与模式 曲线的区别。 纠正训练 1.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如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 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虚线表示海水中硅酸盐的浓 度(μ mol·ml-1)。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
第33讲
回扣基础要点
一、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结构特征
必备知识梳理
1.含义: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特点:具有一定的 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并
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3.实质: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1.物种丰度:指群落中 物种数目 的多少。
如图中,两个种群的生态位有重叠之处。例如,一个种 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食
物有些是共同的,即图中c,自然选择对于以c为食的个
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两个种群中以c为食的个体就日 趋没落,结果两种群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各就各位, 都生存了下来。
对位训练
7.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 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 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D.两物种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解析
由于两种群的食物对象相同,在食物缺乏的情况
下就存在着生存斗争——竞争。夏季食区范围不同,不 能随机交配;秋季食区范围相同,不存在地理隔离;食 区范围与氧气供应关系不大。 答案 A
解题思路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清单
竞争的结果
(1)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一。
1.种内关系
(1)含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 (2)类型: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3)意义:种内互助对个体生存和物种发展都是有利的; 而种内斗争虽然对失败的个体不利,但对物种的发展是 有利的。
2.种间关系 名 称
能量关系图
特点
特点
举例
互 利 共 生
相互依赖,彼此 有利。如果彼此 分开,则双方或 者一方不能独立 地衣; 生存。数量上两 大豆与 种生物同时增加、 根瘤菌 同时减少,呈现 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特征
联系
①种群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即一定空间内所有 生物种群的集合体构成群落 ②群落是种群间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的有 机整体
提醒
①种群、群落概念中的空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研
究范围的大小。
②不管是种群,还是群落,它们研究的均是生物,不包
括无机环境。 对位训练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 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
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 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解析 该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析图能力。由图可以看 出,物种之间资源状态重叠的部分是d,在d范围内资源重 叠的程度越大,种间竞争激烈程度越强;W表示在到达最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 甲、乙、丙三者之间可形成一条食物链,由于丙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