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建设单位:垃圾处理场评价单位: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0一六年十二月概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增长。
海口市垃圾处理场是海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局下属科级事业单位,其管辖的颜春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海南省第一家按国家标准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卫生填埋场,场址位于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南二环路颜春岭段(110°4′21.77″东经,19°56′1.69″北纬),距离海口主城区38公里,是海口市及澄迈县部分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场所。
该场于1998年开始建设,200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
垃圾填埋库区占地面积272亩,与项目相关的措施有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沼气发电项目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厂。
本报告只对垃圾填埋场做评价。
本项目在1995年8月18日取得海口市垃圾处理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琼环建字[1995]45号),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和环评报告书中所提出的要求来对海口市垃圾处理场进行运营管理。
现今距离垃圾处理场开始投产使用的时间15年的时间,为此,垃圾处理场(建设单位)委托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编制环境现状评估报告。
环评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进行现场踏勘、广泛收集已有资料,同时认真听取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建议,在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得到了澄迈县环保局的大力支持及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深表谢意。
本项目已经建成,因此,本报告对该项目现状实际建成内容进行详实调查及工程分析,结合该项目工艺流程进行产污分析,工程分析,结合该项目工艺流程进行产污分析,对现场未完善的环保污染防治措施按照相关环保管理要求提出了整改方案。
建设单位在完善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整改后,我公司按照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制定了验收监测方案,并委托东莞市华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现场采样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各环境要素在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
本项目的选址符合澄迈县城市发展规划,与各类生态功能区划不相冲突,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及环境管理政策的要求,建设单位落实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后,其污染物可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性水平。
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经澄迈县环保局备案后,可纳入环保日常监管。
目录一、项目概况 (1)二、法律、标准和环境敏感目标 (3)三、工程分析 (9)四、项目政策与规划相符性分析 (17)五、环境质量现状评估 (18)六、固体废弃物环境现状评估 (25)七、生态现状评估 (26)八、环境风险评估 (27)九、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有效性评估 (35)十、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36)十一、环境现状评估结论及建议 (41)附图: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四置图项目平面布局图附件:垃圾填埋场的环评批复一、项目概况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单位:垃圾处理场项目地点:澄迈县老城开发区颜春岭处项目性质:环卫工程项目投资:1.36亿元1.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项目位于澄迈县老城开发区颜春岭处(110°4′21.77″东经,19°56′1.69″北纬),距海口市中心区38公里,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项目东面为荒地和树林、南面为树林、西面相邻着的建筑为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北面隔着南二环路的是垃圾处理站的污水处理系统,距离项目最近的敏感点是在东北方向2170m处的文连村,项目周边四置情况详见附图2。
该项目于1995年履行过环评报批手续,取得海南省环境资源厅(琼环建字[1995]45号)文同意建设。
(1)原环评批复建设内容: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项目占地272亩,其中第一填埋区占地64亩,第二填埋区占地208亩,设计库容为1109万m³,总投资1.36亿元,设计日处理垃圾为1000t。
在1998年开始建设,200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承担着海口市及澄迈县部分地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任务。
原环评批复要求项目场区要设有完整的过磅系统,垃圾填埋、压实、覆盖系统、污水防渗系统、污水收集系统、沼气收集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对场地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
(2)本次现状评价范围:根据现场勘查结果,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规模与原环评批复规模基本一致,批复所要求建设的相应污染防治措施及监测系统均已随主体工程建成并同期投入使用,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次现状评价的范围仅涉及填埋区272亩范围,该填埋区目前已填埋了90%的容量。
(3)其他配套建设情况调查:根据现场调查及查阅资料情况表明,配套渗滤液处理厂由于实际需要,于2011年进行过工艺改造并编制过环评报告,取得澄迈县国土环境资源局的批复文件(澄土环资[2011]196号),从日常检测报告来看,改造后的渗滤液处理厂处理效果良好。
项目北侧建有一个沼气发电工程,由海南康达新能源有限公司2007年12月投资建设,2009年5月投产,不属于原垃圾填埋场环评评价范围,为独立项目,本报告不对其进行评价。
该沼气发电工程于2008年5月编制环评报告并取得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批复文件(琼土环资监表字[2008]44号),主要利用沼气发电系统来进行能源的利用,每月发电量约为45万度,有助于减少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沼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项目西侧相邻处建设了一个垃圾焚烧厂于2011年5月突入使用,不属于原垃圾填埋场环评评价范围,为独立项目,本报告不对其进行评价。
1.2项目总平面布局项目占地面积为272亩,本项目现状评估仅为原环评评价的垃圾填埋区域,不涉及后期兴建的沼气发电工程、垃圾焚烧厂等建设内容。
1.3供配电项目使用的是电网系统所提供的电,场区备有一台康明斯250kw的发电机用于备用发电。
1.4给排水给水:项目用水来源于自来水,主要用于员工的生活用水。
排水系统:本项目填埋区设有防渗措施、垃圾渗滤液收集、雨污分流措施和污水处理措施。
雨水与项目所产生的渗滤液分开,废水经收集,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老城市政污水管网。
1.5劳动定员及岗位布置本项目现有干部职工11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6人,专业技术人员15人,场区不设餐厅厨房。
下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股、人事股、宣传股、污水处理厂等部门。
二、法律、标准和环境敏感目标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执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29);(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令);(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展改革委令2011第9号)及发改委第2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起施行;(13)《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文;(1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26日;(15)《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发布稿,2008年2月1日起实施);(16)《海南省清理整治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琼环函【2016】817号。
2. 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 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2013);(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10)《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1)《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
3.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本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保护局下达的规范标准,执行的标准如下:3.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本项目地处于海南省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属于环境功能分区的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的要求。
具体标准值详见表3表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2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本项目所处地区地下水质量为Ⅳ类,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Ⅳ类标准。
同时记录井口位置、井口标高、井深、水位标高、出水量、水温、取水用途和井水性质等。
具体标准详见表4。
3.3声环境声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地处于工业区,项目北面场界是南二环路,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4a类标准,其余场界执行3类,具体标准详见表5。
3.4生态环境本项目在2001年5月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垃圾填埋场在建场时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所提出的要求来进行防渗漏措施的布置。
项目东面和南面1000m范围内主要为荒地和树林、人工经济林地,西面为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公司(0m)、东北面的澄迈德盛宏化工实业公司(660m)、西北面的中航特玻材料公司(850m)。
项目所在区域人工经济林地的种类也较为简单,主要为桉树、紫檀树和椰子树等海南常见植被,类型简单,生物多样性一般,无省级或国家级保护物种,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4. 污染物排放标准4.1项目废水排放标准项目外排废水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表2中的监测因子以及浓度限值的规定。
详见表6表6 新建和现有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限值项目废水主要是填埋垃圾的渗滤液,本项目垃圾渗滤液经过收集系统的收集将其引入污水处理站进行沉淀、反硝化、硝化、超滤、纳滤以及反渗透等一系列工艺的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以后排入老城污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