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心时代”的中外文明

“轴心时代”的中外文明


C.促进社会公平
D.维护法律尊严
A
★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一定的思想文化。 随着政治经济状况的巨大变化,社会的巨大 变革,碰撞出的思想文化,闪烁出耀眼的火 花。
三、“轴心时代”的精神文明
中国 古希腊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 苏格拉底 百家争鸣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柏拉图 果 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汉书》
中国 古希腊 耕地少,三面临海良 港多,受地理环境影 海洋文明 响,发展海外贸易, 工商业发达。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农耕文明 井田制瓦解,土地 私有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成
特 点
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商品交换频繁,有较强 自给自足,商品交换 的开放性和掠夺性。 少,较封闭。
发展 成为中国古代乃至 趋势 近代经济的主体。 战国铁器牛耕
专制制度
公民集体民主制
儒家思想
人文精神的起源
如何看待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中国: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重大工程的修建,科 技文化进步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经起过一 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影响了向近代的社会转型。
西方:发扬了民主与法制;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 一,经常分崩离析,易摧毁文明,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古希腊文明衰 落的原因之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 ——“轴心时代”。他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 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25度 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 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 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 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 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对 后世影响深远。
D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表现在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缘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向公职人员发放津贴 ④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 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 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实质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障平民利益
世界史部分: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 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 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 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一、“轴心时代”的物质文明
2、从政治角度看,都处于没有专制君主的相对自 由的环境中。 3、从社会环境看,重视交往,重视人才,知识分 子活跃。
4、从内容看,丰富多彩,关注“人”以及人与社 会的关系。
5从影响看,分别开创了东西两方文化的源头,影 响深远。
四、中外综合对比:
中国 物质 文明 古希腊
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政治 文明
精神 文明
由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和时民主政权感到失望,柏拉图离开 雅典,曾三次到叙拉古,企图建立理想城邦,但都失败了。柏 拉图《理想国》反对现实世界中的民主制度,主张建立一个由 哲人王统治的国家。在他设计的理想国中,居民按照智慧品德 分成三部分:统治者、军人和平民,各司其职;反对私有制, 提倡公有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是最早的乌托邦 思想的体现。 (2)根据材料分析柏拉图建立“理想国”没能实现的原因。(6 分 答:①反对现实的民主制度;②不具操作性;③不适应时 代发展趋势。
亚里士多德
老子、孔子
普罗塔哥拉
特 学派众多,互相辩 体现人文精神,强调人 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注:对材料进行解读是 年高考的新题型。 点 难;政想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逐渐衰落;后成为西方 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材料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 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 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 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古希腊人 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 而强大的东方邻国对希腊人的到来表 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 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自《古希腊城邦史》
古希腊的海外贸易范围
(3)孔子和柏拉图政治理想没能实现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4分) 答:①不符合时代潮流;②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
★我们做了不少题了,通 过订正答案,议一议自已 的优缺点,哪些应该坚持? 哪些应该改进?想一想下 一步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东西文化,交相辉映,请分析春秋战国文化与古 希腊文化的异同: 1、从物质基础看,都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进行海外贸易的原因? (6分) 答案: ①因为山地较多,不适合农耕;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 ②东方国家的接纳 ③三面环水,良港众多,适宜发展海外贸易;
二、“轴心时代”的政治文明 雅典的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
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 中国 古希腊 古罗马 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 雅典的民主制度 成 宗法分封制走向 问题。通常用举手表决。 …… 建立共和国 崩溃 梭伦改革 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使用抽签 制定《十二 商鞅变法 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 果 克里斯提尼改革 铜表法》 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 秦统一,建立君主 出, 伯利克里改革 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政五 保护私有财 特 权力高度集中, 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一般一年 人民主权 产,体现法 点 皇权至上,地方 一任。 轮番而治 服从中央。 治精神。 依据以上材料,分别指出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的主 发展 自秦开创,沿 为人类提供集体管 罗马法的渊源, 要特点?该特点体现在哪些政治机构的设置上?雅典 现代资本主义法 西方走向民主与法制 走向专制 趋势 袭 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 ? 2000多年。 理新形式,为后世
“轴心时代”的中外文明
(前800—前200年)
【课标要求】 中国史部分: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 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 程发展迅速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 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 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 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 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D
(2011•安徽文综•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 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位 于淮河的水利工程)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 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 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其以见谷赈 给贫人。——摘自《后汉书》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 征。(8分) 【答案】①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②重视水利;③受 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鼓励文明间的包容并处,促进其共同发展。当然当今 世界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大势所趋。
孔子 (前551-前479年)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2008年江苏卷)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 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D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 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 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 可能是( ) A.孔子 C.普罗塔格拉 B.韩非子 D.亚里士多德
D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提出“周鉴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 商二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多么丰富 而完备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积极推行其政治 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 (1)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孔子的主张为何在当时不被 统治者采纳?(6分) 答案: ①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②春秋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其主张不适应时代的 发展趋势; ③周王室衰微,得不到王室的有力支持。
民主政治积累经验 制的先声
★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与现代民主制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
少数人的民主,权力的误用和滥用;雅典是直接民主 制,近现代则为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制只适合小国 寡民,民主的普及,人口众多不适合,直接民主制的 弊端。
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不同点的表述正 确的是 A.采取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B.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C.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 D.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
逐渐走向衰落。 古希腊货物装船
(2012年北京卷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 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B C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 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很高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 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 占61.4%
认识: 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政治背 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文明; 人类文明没有优劣高下之别,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 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都 有其利弊。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各种文 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如了贡献,是人 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