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民航安全管理的认识
实践探索在“新”字上求发展
安全就是民航“永恒的主题”,也就是民航企业的“第一竞争力”。把保证旅客生命安全作为民航的“第一要务”,把飞行安全作为民航企业的“第一品牌”。始终要记住:没有民航的安全,便没有民航的一切!我们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国家声誉的安全理念上,认真领会民航安全的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航空安全的发展趋势,掌握安全管理的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工作中要努力实践“三新”: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浅谈对民航安全管理的认识
通过对《民航安全管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体会。结合自身认识与专业情况及学习资料,浅谈对民航安全管理的认识。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当今世界,经济危机来袭,经济倒退,消费水平下降,人民金钱承受能力下降,奥凯航空公司停营面临收购,那么,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与管理模式,该以怎样的自身特色经受这场严酷的世纪洗礼呢?这的确就是一个凝重的课题。基于对航空安全极端重要性的思考,鉴于自身学习认知,实际上做的就就是以人为本、固本强基的基础性工作,进行“忠诚”精神教育显得愈加迫切,无疑也就是20世纪对民航安全工作发出的前瞻性呼唤!
结合个人专业情况,我有一些浅淡认识。首先,我国航空公司就是过多于民,就就是国营航空公司多于民营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若就是想谋求更大的消费群与生产力,会因为她们公司规模的局限性而走改革一路。安全管理就是她们首要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情况来瞧,这些公司只能在软件上提高质量,在硬件上面还缺乏技术支持。其次,我本身就是通信工程的学生,据我所知,地面通信系统传输误码的情况常常出现,如果飞行员与管制员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错误,那将造成无法设想的后果。此外,还有机场跑道异物检测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在研究的课题,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跑道异物给民航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但由于它体积小,不容易发现,一直存在攻克难题。这些都属于安全管理的范畴。我想,如果我们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那么挽回的不仅仅就是高额的资金,还有无数的人命。最后,我觉得管理一直就是每个国家存在的问题。习惯就是最可怕的势力,但我觉得我国的民航发展还就是在沿着国外国家发展模式在走,除开发展风险外,还有技术上的考虑,我们的民营客机一直就是从国外买进,自主研发一直不见成果。我会把这个也纳入安全管理的范畴。因为很多安全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对飞机本身不了解造成的,仪表的使用一直就是飞行员培养的重点,还有管制员使用的雷达导航仪,我们对此类器材的不了解,常常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安全需要管理,技术问题需要攻克,这两方面就是不应该分开来谈的。
三、无规矩不成方圆。所有的行为规范都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除了对机务人员的管理,还需要加强飞行、机务与空管系统的法制化管理,依法管理,有法可依。飞行员有飞行手册,乘务员有乘务手册,机务人员有机务手册,按程序飞行,按手册运行,按章法办事。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失造成错误,就是应该要有惩罚制度的,警示其她人要严谨对待,警示当事人安全大于天。这就是管理中的刚性制度的体现!
(2)安全管理体制要创新。创新,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我国民航还就是存在对以往体制的继承而非传承。有的体制虽仍可使用,但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甚至会带来一些弊端而禁锢发展。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危机感与紧迫感。不断学习世界航空运输业的安全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取长补短,提出新创举,以尽快实现与国际民航的成功接轨。
二、责任大于天。对于旅客,生命大于天;对于机务人员,责任大于天!一个螺丝、一枚扳手,都可能被我们遗忘在飞机上而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对自己负责,对生命负责,这就是民航安全管理的精髓。在进行民航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责任认知的培养,就是有必要为之的。从到机场报到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机务人员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工作与生活中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1)安全管理观念要更新。安全观念的更新才能真正带动安全管理的创新。要勇于打破前人思想与固有模式,积极提出创新举措,面临新的威胁,应对新的挑战,使民航发展适应社会经济走向。防范意识应该建立在事故之前,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带来的无措后果。特别就是刚刚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多航空公司缺乏应对措施,而不得不停营航班或者停业。观念走在事情之前,才能临危不乱!
以人为本在“Leabharlann ”字上下工夫民航安全管理,着重在一个“管”字。从管理中彰显安全,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在“管”字下一番工夫。进而言之就就是要坚持“四管”齐下:
一、以“严”字为本。所谓“严”就就是——严格的工作要求,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程序标准,严明的奖惩制度,严厉的法规规章,乃至严酷的铁腕管理。组织领导、监督检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系统完善上面,都需要维持一个中心:严!
(3)安全管理技术要出新。安全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解决就是团队合作的结晶。作为民航学子,无论就是在做科技立项还就是课外学术作品,都需要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搭配完成。一千个人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谓旁观者清,课题的完善都就是各方思想的融合。安全管理这个宽泛的概念其实也就是众多概念的整合,想要把安全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则它的技术要出新。无论就是修理飞机的人员还就是电子售票的人员,都就是安全管理里面的成员,整合所有成员的意见与她们的才智,方能提升团队战斗力。而怎样将这些人才串起来,又就是安全管理技术里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柔性政策并进。除了刚性制度,鼓励政策就是需要实行的。对于员工,除了严格要求之外,还需要鼓励策略。民航人才的自主性给我国民航事业带来很大收益。尤其我校科技处处长王立文老师自主研发的飞机防冰系统,造福了首都机场,此外,还有机器人研究所的高庆吉老师与她的团队开发的福娃机器人,在奥运会期间,受到了热烈欢迎。民航系统有无数的人才,利用这批集创新与技术于一身的人才,造福民航事业,为安全管理提供巨大的保护伞。通过努力,若能在技术上达到自给自足,我国能在民航上节约巨大开支。
民航企业就是一个高度科技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管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尤其就是安全密集型的现代化运输行业;就是一个融高科技综合运用,高素质管理人才,高质量综合服务,高风险投入回报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当今,社会公众对民航安全的期望值愈来愈高。作为民航企业本身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能量,辐射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具体工作中去。我们对民航安全管理的期望就就是我们对生命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