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的城市形象

武汉的城市形象

武汉的城市形象
【内容摘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城市形象是外界对该城市的认知和评估,是历史和文化的积累,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一武汉,在未来中部地区崛起和承担协调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城市形象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塑造武汉城市形象的方法。

【关键词】:武汉、城市形象、现状、城市形象的塑造
城市形象作为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城市再完善、再更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而且空间环境对人的价值观和性格的形成都有很大的潜在影响。

由可见,武汉必须鲜明地表达个性,树立良好的形象,注重与市场、社会持一种良好的互动和协调关系,否则难以获得自身的发展。

一、武汉市的城市形象现状分析
(一)、鲜明的市民文化色彩,城市形象感知不太好
1、武汉的饮食文化很发达,特别是小吃文化。

从早些年的“精武鸭脖”为市民追捧,现在已经走向许多城镇,已成武汉小吃的新名片,到“土掉渣”烧饼的一度风行,再到这些年的“潜江油焖大虾”、“公安牛肉鱼杂”、“周黑鸭”迅速红遍三镇的大街小巷,显示了武汉小吃新兴的力量。

一方面,这些新兴小吃或依托湖北乡镇小吃,显示了武汉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些新兴小吃价廉物美,因此更受普通市民的欢迎。

武汉的小吃文化广为人知。

2、武汉市民的素质不高。

武汉人的大大咧咧、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常常被认为与现代文明不合拍。

武汉人骨子里是非常善良和热情的,他们很愿意帮助别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给外地人一种凶和俗的感觉,首先是武汉话,武汉人的嗓门一般都比较大,再加上武汉话特殊的语音语调,武汉人讲话总给人一种在吵架的感觉。

然后是武汉人的不拘小节,由于这种不拘小节,所以往往不懂得管理自身的形象,随地吐痰、翻越栏杆、脏话连篇都给别人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最后,服务行业,多数待人怠慢而缺乏耐心,遇事急于推卸责任,在服务行业这个对外窗口,显现的城市形象是极为不好的一面。

在大的城市形象感知方面,外地人称武汉市是“城乡结合部”、“最市民化的城市”,甚至有一些不太好的城市形象感知,如“四大火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等,这对于武汉的城市形象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二)、突出的交通通讯区位条件,商业发达,但是三镇的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

武汉是九省通衢,交通发达,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

正是由于交通和通信的便利,武汉的商业和金融发展也比较好,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流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腹地市场十分广阔。

但是仍显分散的城市中心格局使得城市缺乏中心感。

受政策及投资取向影响,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均衡发展一直处在理想的追求状态。

无论是汉口租界商贸发达、汉阳官办工业兴盛,还是“一五”武昌的大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两个开发区的崛起,三镇始终处在一种不同步的动态平衡中,造成了主城空间拓展重点方向的不均衡。

三镇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一体化格局,在其城市框架一直不断拉伸的状态下,各自也未能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体系。

(三)、旅游资源丰富,但知名度不高
1、历史文化资源。

武汉最著名的“大知音文化”——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和李白、崔灏等古代文人墨客登临、歌咏黄鹤楼的佳话是武汉市最重要的两大古代历史文化资源,已经为不少世人所知。

但是相关历史建筑——古琴台、黄鹤楼建筑太薄弱,缺乏特有的历史人文氛围,未能完全挖掘、展示这两大古代历史文化资源。

辛亥革命也是武汉市的重要形象资源,但是辛亥首义的相关遗迹比较散乱,运用和发觉不够,没有能够得到与之相匹配的知名度。

这对如此优秀的文化资源实际上是一种程度上的浪费。

2、自然资源。

武汉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浩荡壮观的长江,让人称奇的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奇观,一望无际的“江城明珠”东湖······都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但是武汉在这些景点的建设打造方面好不够,宣传也不是很到位。

(四)、城市视觉形象不太好,缺乏强势品牌
武汉的城市整洁美观度比较低,也没有一个武汉市民与国外人士普遍都认可的标志物,闹市见缝插针大同小异的高层建筑加大了城市的拥挤和喧嚣;新建的车站广场和客运港大厅周围,都是杂乱无章、藏污纳垢的集贸市场⋯⋯武汉兴建了光谷,但是全国乡建立光谷的城市不少,武汉光谷如何塑造中国“硅谷”的强势品牌,也需要连绵不断地强健后劲。

二、武汉城市形象的塑造
1.突出武汉个性,坚持现实定位与务实性城市形象规划
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

武汉这座城市形象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自我提高、发展和升华,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也不是盲目地标新立异,更不是风貌趋同的城市景观。

这里的关键在于给城市形象定位,每个城市都要正视本市的现实基础,对自己的现状作充分考察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慎重地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分阶段逐步采取落实的措施。

2.重视武汉文化建设和自然景观的合理规划,形成武汉特有的形象语言
第一,建设与保护楚文化的艺术特色。

湖北、武汉的文化遗产主要物化凝聚在本市中尚存的一些亭台楼阁、寺庙碑刻、名人故居和历史遗址等文物古迹中,它们的建设和保护要与未来的城市发展并行不悖,一要保护遗址开拓新区,不妨突破城市的传统区域结构边界;二要通过道路的规划来突显文物古迹,使之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三要通过规划把孤立的文物景观在空间上有机地组合起来,强化整体形象。

对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武汉而言,应该保存有意义且有可能保存的历史建筑与地区。

第二,合理布局武汉市区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风景名胜和城市园林两部分,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武汉的自然地理环境,利用其自然本色,谨慎地处理好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一要注意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大规模地开展全市绿化美化运动与城市综合整治。

二要对市政中心、交通要道、绿地广场进行文化点缀。

三要加强对噪声、汽车尾气以及生活污水等城市污染源的处理,提高绿化率。

3.塑造政府在城市中的良好形象。

(1)争取创造有一定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新体系,良好的城市形象的确立必须借助于电台、报纸、广播电视等有一定覆盖面的颇具影响的新闻媒介进行广泛的传播;
(2)经常性地举办一些高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市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
(3)设立专门的武汉市形象设计和建设研究中心,为城市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同时还要出台一些有关“城市形象”方面的法规条文,切实地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从而赢得市民的信赖与拥戴。

4.强化市民对城市形象建设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

城市形象首先是市民形象,市民的风貌、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等无一不折射出城市的形象。

同时要注意抓好窗口行业形象,特别是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

要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和建立竞争机制,树立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新武汉精神。

武汉市城市形象的形成依赖于历史的积淀,建筑的更替反映着文化的变迁,市民的思维观念衬托出文明的程度,城市形象涉及到城市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城市形象提升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系统与结构的整体性原则,要充分注重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同时,要树立起差异化,塑造自身城市独特性优势,充分展示武汉的城市形象。

【注释】:
[1]罗治英.地区形象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 2 ] 张学荣.论城市形象建设[J]、城市问题,1996(2).
[ 3 ]张卫国,何宛夏、城市形象设计理论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 4 ]陈道志.武汉城市形象研究与设计[J].城市开发,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