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施工
近些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工程越来越多,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路面修复技术。
它具有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小、修复后路面服务性能好等优点,国内有相当多的公路采用了此类改
裂缝
1.5沥青稳定碎石模量对加铺层的抗裂性能有重要影响,计算表明,当沥青稳定碎石模量在800~1000MPa时,裂缝尖端的水平应力和应变能密度较小。
由此可见,在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时,应选用密级配,提高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对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止有重要作用。
2.施工材料要求
2.1沥青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其质量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2.2集料
2.2.1粗集料粗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粗糙、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必须严格限制集料中的扁平颗粒含量,所使用碎石应采用捶击式或锥式碎石机破碎,不得使用
2%~
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沥青混合料。
机械摊铺的混合料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用人工反复修整,以保证路面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2.5接缝要求沥青混合料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
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
使之粘结良好。
相邻2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
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3.复合式加铺层结构设计的原则
3.1设计方案制定的主要目标①防止雨水渗入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基层结
减少桥梁恒载的增加;减少对天桥净空的影响;减少对软弱地基及高填方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减少路线纵坡的频繁变化可能造成的路面纵向不平整和行车舒适性降低。
⑥尽可能不增加桥梁恒载,在桥梁检测与桥梁结构验算的基础上慎重考虑桥面加铺层结构与材料,以及选择合适的桥梁加固方案。
4.沥青加铺关键技术探讨
4.1加铺层的设计标准目前国内对于混凝土板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往往最
关心的是如何减少加铺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反射裂缝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是无法避免的,无论采用任何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是早晚要产生的;其次,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后,如果正常养护使其不再进一步发展,产生其他病害,并不会对路面的使用性能产生
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需要对老路面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价。
这是与一般复合式路面设计最大的不同点,也是设计的难点。
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实体工程的实施经验与理论分析结果证明在结构上是可行的,并且有利于结构承载能力的提高与表面使用性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