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指导老师:陈可涛团队名称:新芽队长:闫凯队员:冯晓红、王珍珍、张迪农药残留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日常食用的农产品水果很多都残留农药农药残留一般在于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恰当的使用方法目录前言…………………………………………1.研究概述…………………………………1.1调查目的………………………………………………………1.2调查原因……………………………………………………1.3调查意义……………………………………………………1.4调查内容……………………………………………………1.5调查方法……………………………………………………1.6调查样本……………………………………………………1.7调查问卷……………………………………………………1.8调查过程……………………………………………………2.调查结果及分析…………………………2.1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2.2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2.3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2.4各国针对农药残留问题的举措………………………………………2.5农药残留的解决方法和对策…………………………………………3.总结………………………………………前言一、世界农药发展历史世界农药发展历史农药的使用可追朔到公元前几百年。
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就用莽草、蜃炭灰、牡鞠等灭杀害虫。
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第二阶段是有机合成农药的时代,这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天然药物时代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物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后来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美国人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将除虫菊花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并制造了鱼藤根粉。
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
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二)合成农药是由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农药。
滴滴涕是第一个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剂。
现在广泛使用的绝大部分农药,如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均是。
有机合成农药是由人工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
对这类农药的使用限制主要在4个方面:(1)、品种的限制可以使用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和贮藏过程中的有机合成农药仅限于本文第一部分第1条中被禁用品种之外的品种;(2)、使用次数的限制每种可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品种在一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3)、施药量和施工药安全间隔期的的限制可以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某种作物上的使用必须遵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规定的施药量和施药间隔期的规定执行;(4)、在农产品中残留量的限制有机合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量不能超过“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使用准则”规定的最高残留量二、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农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受到关注,其可能受到的污染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一、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80年代以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农产品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重茬、连作导致农产品病虫害加重,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达20%以上。
各地在防治农产品病虫害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长江流域城市一般每亩年使用农药2~3kg,多的5kg以上;北方保护地农产品农药用量更大,据有关单位调查,北京郊区菜地农药年用量每亩在9kg以上。
多年来由于大量、连续地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农产品病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普遍的抗药性,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
由此,对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现象。
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日益突出。
2000年5月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个农产品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标率达30%,残留浓度高者为允许残留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严重超标,导致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1991年天津市韭菜中毒,仅南开医院就收治100多人;1991年山东省博兴县湖滨乡1605污染韭菜,造成120人中毒;1997年夏季高温期间,江苏省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而中毒的事件,见诸报端的达70多起;1998年山东省宁津县一菜农违反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韭菜上使用1605,造成10余人中毒,1人死亡。
据卫生部统计数字,1999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菜性食物中毒事件共有37起。
急性中毒的例子还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和蓄积性中毒的情况我们就不得而知,其结果会更加可怕。
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近年不断好转,总体现状较好,但仍存在隐患。
具体来说,一是全国每年3~5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显示逐年好转和大为改善的结果,不仅表现于农药残留超标率逐年持续下降,已从十年前的超过50%到目前的10%以下;而且表现在残留检出值也是明显降低,十年前检出超过1mg/kg农药残留量的农产品数量较多,但现已很少见,仅偶有检出超过1mg/kg的。
二是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总体较高,如稻米和水果高达98%以上,农产品和茶叶也达95%以上。
三是目前农药残留状况尚不稳定,仍然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如南方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夏季由于病虫害发生重、农药使用量大、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又如在设施反季节栽培情况下由于农药用量大并且不易降解、也易引起农药残留超标,还有随着国内外残留限量标准的提高或监测农药种类的增加、原来不超标的农产品变成了超标;特别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规模太小,有众多千家万户的农民分散生产和经营,加上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难以真正做到,造成监管更加困难。
同时,我国农药残留的标准数量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少,因此,加快制定和完善农药残留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研究概述1.1调查目的通过对我国现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的了解,同时为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国食品农药残留的现状,深刻认识解决农药残留的重要性,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特开展此次调查活动。
1.2调查背景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中,农药由于具有高效、快速和使用简便的特点,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使用农药平均可以挽回35%的作物损失,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以农药为主体的化学防治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农业管理措施之一。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看到农药巨大优点的同时,农药的毒性危害以及所引起的农药残留(Residence)、抗药性(Resistance)和再猖獗(Resurgence)即所谓的3R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因农药的残留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备受瞩目。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球每年估计有100万到500万起农药中毒事件发生。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发生农药中毒10 余万人,病死率近20%,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虽然发生数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据1992—1996 年对26 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5年间全国共报告农药中毒247 349例,年均病死率为9.95%。
而在此之前的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卡尔森在其着名的着作《寂静的春天》中报道了有机氯化学农药可以造成人的生殖障碍、引起肝病等现象,从而导致了后来对六六六和DDT等有机氯类杀虫剂的全球禁用。
那么目前中国的农药消费情况又是什么状况呢?据统计中国在2006年的农药总产量为129.6万t(100%有效成分),其中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各为50.5、11.2 和 38.7 万 t,分别占总消费量的 39.0% 、8.6% 和30.0%。
每年的使用面积达2.8亿hm²,使用制剂约60万t左右。
这些药剂被植物体所截留的不足20%,有80%以上进入环境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不仅被植物体所截留的部分会产生残留毒性,而且进入环境中的部分也会通过食物链达到生物富集,进而产生残留毒性。
由于不同农药类型的靶标生物及其作用方式不同,决定了农药毒性的不同。
其中杀虫剂(杀螨剂)和杀线虫剂的作用靶标多为昆虫的神经系统,杀鼠剂则主要引起老鼠的肺水肿或抗凝血,这些药剂的作用位点与人和高等动物很相近,因而,对人和动物所表现出的毒性也很高。
而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病菌,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于植物,它们的靶标与人和动物差别较大,因此,所表现出的毒性也相对较低。
目前,中国已经禁用的18种农药中,杀虫剂和杀鼠剂分别占11种(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眯、二溴乙烷、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制剂和铅制剂)和5种(毒鼠强、毒鼠硅、甘氟、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而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只有一种(敌枯双和除草醚)。
即将禁止生产和使用的16种药剂(甲拌磷、氧乐果、水胺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涕灭威、克百威和灭多威),在果树、农产品、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19种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克百威和涕灭威)以及禁止在茶树和果树上使用的2种农药(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均为杀虫剂。
说明农药中对人和高等动物造成毒害最为严重的是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和杀鼠剂,当然其它类型农药中也有残留期较长和具有一定致突变作用的药剂,如除草醚、敌枯双和百菌清等。
1.3调查的意义随着农药法制的建设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比如陕西于2003—2006 年对农产品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年农药残留速测仪的检出率分别为12.0%、21.2%和41.3%,超标率分别为10.6%、17.5%和30.4%,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为甲拌磷、敌敌畏、氧乐果、乙酰甲胺磷,其次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