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的本体论

法的本体论

(一)正式渊源 1、立法 2、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决定 3、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 4、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 5、国际法 (二)非正式渊源 1、习惯 2、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 3、社团规章和民间合约 4、外国法 5、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
四、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法规 行政规章 国际条约 军事规章、特别行政区法规
第三节 法律关系主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与种类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
二、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权利能力 行为能力
第四节 法律关系客体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任何外在 的客体,一旦它承载某种利益价值,就可能会成为法律关 系客体。
一、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1、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 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 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2、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整体性 均衡原则 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含义 和要求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部门划分
1、宪法及相关法律部门 2、民法法律部门 3、行政法法律部门 4、经济法法律部门 5、社会法法律部门 6、刑法法律部门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 一、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 过程 二、总量相等 三、价值的一致性与功能的互补性 四、守恒定律
第四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一、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态,划分为应有权利和义务、习 惯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 二、根据权利和义务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社会关系)的重要 程度、地位、功能和社会价值,划分为基本权利和义务与 普通权利和义务 三、根据权利和义务对人们的效力范围,可划分为一般权利 和义务与特殊权利和义务 四、根据权利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划分为第一性 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五、根据权利主体依法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方式,可划分为 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与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 六、根据权利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个体权利和义务、集体权 利和义务、国家权利和义务、人类权利和义务


陕西省卫生厅2006年规定,在全省实行实行孕产妇 死亡责任追究制度,不但对不具备接生资格的人员和 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基层医院不及时转诊造成孕产 妇死亡的,也要追究责任。同时还将采取其它措施, 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 务的机构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服务许可证》,从事母 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 证书 严禁对胎儿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严格 《出生医学证明》规范化管理,严厉打击违反《母婴 保健法》和卫生行政部门规章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请你分析陕西省卫生厅的做法是否是法律行为, 反应了何种法律价值。
第二节 法的本质
1 法的本质 指法的内部联系,反映法的深层次内容,是法区 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人们只有通过 科学的抽象思维,上升为理论才能把握。 2 法的本质层次论 国家意志性:个人意志—阶级意志—国家意 志—社会共同意志。 阶级性 物质制约性含义—客观性
第三节 法的特征
一、调节行为关系的规范 二、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 三、以权利和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四、依靠国家强制力、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实 施
第十章 法的渊源、形式与效力
第一节 法的渊源
一、定义 1、法的渊源的相关含义 2、形式渊源:指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因而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 各种表现形式
二、法的渊源的几种形式 1、制定法 2、判例法 3、习惯法 4、法理 5、国际协定和条约
三、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第九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的要素释义 一、法的要素的定义
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
二、法的要素分类
第二节 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则释义
指具体规定人们的权最主要的构成要素。
二、法律规则的分类
1、以法律规则内容为标准: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 义复合规则 2、以法律规则形式特征为标准:规范性规则和标准型规则 3、以法律规则的功能为标准: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4、以法律规则的强制程度为标准:强行性规则和指导性规 则



一、法的分类概述 二、法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实体法与程序法 根本法与普通法 一般法与特别法 国内法与国际法
三、法的特殊分类
公法与私法:大陆法系 普通法与衡平法:英国 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美国
第三节 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概念 二、法的效力的内容
1、法的对象效力 2、法的空间效力 3、法的时间效力:法的溯及力
第三编 法的本体论 第八章 法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定义 一、法、法律的词源和词义 二、法的定义分类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的,以人的行为以及 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 决定的统治阶级(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或人民(在 社会主义社会)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 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 的行为规范体系。
第五节 权利界限与权利滥用
一、权利的界限 立法的界限 现实生活运行的界限
• 权利具有时间性 • 权利具有空间性 • 权利具有对人性
二、权利的滥用
第十三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释义 一、法律行为的界定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1、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2、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3、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4、法律行为以某种价值为内在驱动机制
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 1)只能由相应的、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 2)其法的效力和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应有明 确规定 3)应用专有名称 4)应有统一的表达方式,文字简练通顺,法律术 语严谨统一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1)法的清理 2)法的汇编 3)法的编纂
第二节 法的分类
三、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
免责的条件和方式: • 时效免责 • 不诉免责 • 自首、立功免责 • 补救免责 • 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 • 自助免责 • 人道主义免责
三、法律责任的本质
1.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理论 1)道义责任论 2)社会责任论 3)规范责任论——我们采此说
2.本质属性
1)统治阶级给予的否定性评价 2)是行为人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行为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 3)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二强制性地分配给某些成 员的负担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构成
一、责任主体 二、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三、损害结果 四、因果关系 五、主观过错
第十四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释义 一、法律关系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二、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 1、法律关系的性质——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的特征
合法性 意志性 权利义务关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分类
一、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二、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 的法律关系 三、单向(单边、单务)法律关系、双向 (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边)法律关 系 四、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 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 五、抽象法律关系与具体法律关系
第十二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释义
权利和义务的解释学说 1、行为资格说 2、利益说
3、意志超越说
第二节 法与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 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 要素 二、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 三、权利和义务通贯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 过程 四、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
第三节 法律原则 一、法律原则释义
是指构成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 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是法律的构成要素。
二、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三、法律原则的分类
1、按原则产生的基础为标准:政策性原则和公理 性原则 2、按原则的覆盖面为标准: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 法律原则 3、按法律原则的内容为标准:实体性原则和程序 性原则
第十一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释义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1.法律体系的概念
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而 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法律体系的特点
二、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之异同
1、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 2、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 3、法律体系和法系
第二节 法律部门的划分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类型与实现方式
一、法律责任的分类 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 责任、违宪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1、惩罚 2、补偿(赔偿) 3、强制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
一、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的涵义 二、归责 1、定义:即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国家机关或其 他社会组织根据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判断、 认定、归结和执行法律责任的活动。 2.归责必须遵循的四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 2)因果联系原则 3)责任相当原则 4)责任自负原则
第四节 法律概念
一、法律概念释义
是指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共同特征而形成 的权威性范畴。是法律的构成要素。
二、法律概念的功能 三、法律概念的分类
1、按概念的内容: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 2、按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 3、按概念涵盖面大小:一般法律概念和部门法律概念
三、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一、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
1、外在的行为 2、行为方式(手段) 3、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
二、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
1、行为意思(意志) 2、行为认知
三、法律行为的确认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