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分第二章第二节一、极易忽视的重复现象(55例)1.下午我买了些卫生洁具。
(“洁”有卫生、清洁之意,与“卫生”重复。
)2.凯旋而归。
(“凯旋”是“胜利归来”之意,与“归”重复,去掉“而归”。
)3.加强德育教育。
(“德育”指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与“教育”重复。
)4.此事涉及到党群关系。
(“及”即“到”,所以“到”多余,应去掉。
)5.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际”意为“彼此之间”,与“间”重复,应去掉“间的”。
) 6.不时发生出使人不安的怪事来。
(“发生”已表出现意,所以“出”“来”多余,应去掉。
)7.报刊杂志。
(“报刊”即报纸和杂志,后再用“杂志”,语意重复。
)8.邂逅相遇。
(“邂逅”即偶然遇见,与“相遇”重复。
)9.学习先进楷模。
(“楷模”即榜样、模范,就是先进,故此二词重复,去掉其一。
) 10.警匪力量悬殊很大。
(“悬殊”意即“相差很远,很大”,与“很大”重复。
去掉“很大”。
)11.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要发笑”之意,与后之“笑”重复。
)12.到会的二十一名与会者。
(“与会者”就是到会的人之意。
)13.他亲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杀。
(“目睹”有“亲眼”之意。
)14.那人大约二十五六左右。
(“大约”和“左右”都是表示约数的,重复,任去其一。
) 15.欢迎市委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工作。
(“莅临”有“到某地”之意,再用“到”,重复。
)16.8月1日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
(“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重复。
)17.雨过天晴,天空格外明净多了。
(“格外”和“多了”重复。
)18.人来人往也特别多。
(“人来人往”就是人“特别多”。
)19.班上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空前的学习热情。
(“从来没有的”就是“空前的”,二者重复。
)20.话语里带有扪心自问的自责。
(“扪心自问”就已经含有“自责”的意思了。
)21.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
(“威慑”就含有使动意义,与前之“令人”重复。
)22.不要有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有”“的想法”。
)23.他无时无刻不忘为他人着想。
(“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再与“忘”搭配,意思刚好相反,可改“忘”为“记得”。
)24.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意为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或见解,与“意见”重复。
)25.他们用相互的身子温暖着对方的身子。
(“相互的”和“对方”重复,任去掉其中一个。
)26.这其中定有问题。
(“其”就是“这”,重复。
)27.他俩互相厮打。
(“厮”即“互相”。
)28.十分罕见的古城遗址。
(“罕”就有“十分”之意。
)29.对此不要报过高的奢望。
(“奢望”就是过高、过分的希望之意。
)30.他一气呵成地书就“还我河山”四字。
(“呵成”就是书就之意。
)31.他似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隐”就包含了“苦衷”,删去“的苦衷”。
)32.你不要妄自菲薄你自己。
(“妄自菲薄”中的“自”就是自己之意,与后边的“自己”重复。
)33.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辰”,时日的意思,“诞辰”,出生的时日,与“纪念日”重复,应改为“诞生100周年纪念日”或“100周年诞辰”。
)34.国庆51周年。
(“国庆”即开国纪念日,可说“建国”或“开国”。
)35.《大地》的付梓刻印使他很兴奋。
(把文稿交付刊印,叫“付梓”,与“刻印”重复。
) 36.曾经历任了学习委员、班长等职务。
(“历”指过去的各个或多次,与“曾经”重复。
) 37.最后他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
(“最后”与“终于”重复。
)38.勿要吸烟。
(“勿”表示劝阻或禁止,相当于“不要”,所以“勿要”重复,去掉“要”。
)39.三十个芸芸众生。
(“芸芸”有多的意思,前不能用表示数量的词语,否则重复。
) 40.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众”即大家,去掉“大家”。
)41.使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
(“生活”与“安居乐业”重复,去掉。
)42.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是没有想到的表扬,与“没有想到”重复。
)43.花花世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看”与“眼花缭乱”重复,应去掉“看得”。
) 44.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去掉“每天”。
)45.往事都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出现在眼前”与“历历在目”重复,删去。
“地”也应去掉。
)46.我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心里”与“怀”重复。
)47.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已经是“令人难忘”的了。
)48.他流下了感激涕零的泪水。
(“感激涕零”意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9.他心里自惭形秽。
(“自惭形秽”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去掉“心里”。
)50.他达到了IT业最高的顶点。
(“顶点”必定“最高”,去掉“最高”。
)51.他羞得无地自容。
(“无地自容”指十分害羞,去掉“羞得”。
)52.慰问“非典”病人的信件连续不断地纷至沓来。
(“纷至沓来”意为“纷纷到来”,与“连续不断”重复。
)53.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恍然大悟”意为一下子明白过来,去掉“心里突然觉得”。
)54.控防“非典”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目前”与“当务之急”重复。
)55.每个学生人手一本《邓小平文选》。
(“人手”就是“每个人”之意,任去其一。
)二、与数字有关的语病1.“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如:①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
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如:②经过革新,产品的体积比原来缩小了一半。
③每件产品的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
2.“平均分(成绩)都……”,如:①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
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
当然,当学科不止一门,考试不止一次,或计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时,平均分就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成绩)都……”的表述未必存在不妥,如:②这次期中考试,我班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隔壁的二班,打了一个翻身仗。
(学科不止一门。
)③两次物理考试,我班的平均成绩都不错。
(考试不止一次。
)④这次比赛,男女同学的平均得分都不低。
(计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
)3.“时速每小时……”或“时速……/小时”,如:①这种新型车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
②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起来了。
“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速度,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
例①应删去“每小时”,例②应删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如:③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④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 288元。
⑤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 500人。
⑥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 000万吨。
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
4.“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如:①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②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都存在语病。
例①应删去“以下”或删去“最多”而代之以“在”,例②应删去“以上”“至少”中的一个。
5.“囊括……中的……”,如:由胡佳、彭勃、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囊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
“囊括”即把全部包括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囊括”,应改为“获得”。
6.“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如:①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
②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
“超过”“大约”“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若其后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因而“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这样的表述存在语病,修改的办法是删前或除后。
例①可删“超过”或“以上”,例②可删“大约”或“上下”。
7.“一边有(是)……”这种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一边”是否存在歧义。
如:①树下坐着一位老人,一边有一个孩子。
②路的一边是一排商店,另一边则是废弃的工厂。
③他的身边有两个孩子,一边一个。
例①的“一边”可以理解为“其中一边”,也可以理解为“每一边”,存在歧义。
例②和例③的“一边”分别理解为“其中一边”和“每一边”,不存在歧义,不属于语病。
8.“三季度…四章”这类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三”“四”等数词是否存在基数与序数不明而造成歧义的问题。
如:①海尔集团公司已经提前完成了三季度的生产任务。
②三季度的销售额比前两季度的总数还多了三个百分点。
“三季度”在例①中存在歧义,而在例②中却表述明确。
明确是基数还是序数,才能消除歧义,这可以通过语境,如例②的“比前两季度……”来解决;也可以采用基数和序数的明确表示法,如表基数时在数词后增加“个”等量词,或用“两”代替“二”,表序数时则在数词前增加“第”。
9.“二十多个岁月”“几家新闻界的记者”“三个莘莘学子”“岁月”“新闻界”“莘莘学子”属于集合性名词或短语,不能以“个”“家”等为单位,“莘莘学子”中的“莘莘”表示大量,也与“三个”矛盾。
可以分别改为“二十多个年头”“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三个学生”。
10.“20万朵花粉”不可数名词或名词短语不能用数量词来修饰,“20万朵花粉”可改为“20万朵花的花粉”。
11.“仨个”“俩个”“仨”和“俩”分别表示“三个”和“两个”,故应去掉后面的“个”,也可把“仨”“俩”分别改为“三”和“两”。
12.数量的演算错误①原单位价格1 000元,现降低到360元,降低了三分之二多。
②该市去年旅游收入300万,今年达到450万,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
③该村2006年人均年收入1 366元,2007年达到2 798元,翻了两番多。
例①应改为“降低了将近三分之二”,例②应改为“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例③应改为“翻了一番多”,因为“翻一番”等于“成为原来的两倍”,“翻两番”则为“四倍”。
三、经常出现的句式杂糅类型(括号里为正确形式)1.本着以……为原则(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2.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是以……为目的的)3.是由于……导致的(是由于……/是由……导致的)4.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5.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6.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7.其根本原因是……在作怪(其根本原因是……/是……在作怪)8.成分有……配制而成的(成分有……/是由……配制而成的)9.包括……组成(包括……/由……组成)10.打着……为幌子(打着……的幌子/以……为幌子)11.借口……为名义(借口……/以……为名义)12.由于……下(由于……/在……下)13.经过……下(经过……/在……下)14.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15.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16.大多是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17.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18.听到……的消息传来(听到……的消息/……的消息传来)19.深受……所欢迎(深受……欢迎/为……所欢迎)20.比去年同期相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比去年同期……)21.受……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受……因素的影响/是由……因素造成的) 22.最好……比较合适(最好……/……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