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方式
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而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 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 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 抒发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 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3、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 种抱负和志趣。这类诗写的是“物”,言的 却是“志”,“物”与“志”是有机统一的。
例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 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托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 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 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 不舍之情。
物
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言 志 和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 物品。
借
景
抒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
情
爱好、愿望、要求等。
的 区 别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4、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 上的事件来讽喻当今的人、事和时代。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 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 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 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 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 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美人 李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 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 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 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 光的喜爱之情。
(借景抒情)
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 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 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 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 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 投降的决心。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 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 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 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 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 倍增其乐。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 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 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 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 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参考答案〗(6分)(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 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 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 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解题思路〗手法+分析+作用 第一步:叙述定向的角度;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围绕定向角度具体展开; 第三步:小结这种手法的好处。
• 【赏析】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 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议论
• 【说明】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 特点、作用等所表”(元稹《菊花》)
• 【赏析】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 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 格的赞美。
【典型例题3】(2008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 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 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 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 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返回
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返回
白描 工笔
白描: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 托。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的刻画出鲜明生动的 形象。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
的描绘。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 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 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 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 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 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 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 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 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 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 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 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 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 欧阳修《踏莎行》: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 运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正面描写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什么方式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 衬,构成一种情趣。
下面这首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 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 寓于写景之中。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1、直接抒情: 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哀乐等主观感情。如: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 直截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 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白描牡丹
工笔牡丹
虚实结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 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 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 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 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 象显实境。
记叙(赋)
表
议论(问答)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达
虚实结合 声色结合
描写
白描工笔
点面结合
方
细节描写
正面侧面
借景或借物抒情
式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抒情
怀古伤今
直接抒情
记叙
• 【说明】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变化过程。
• 【例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陆游《书愤》)
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 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 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 (3)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 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 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 (言之成理即可)
(托物言志)
• (2008福建)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 (1)这首诗景中含情。 • (2)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