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简述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简述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摘要】水稻抛秧是水稻营养钵育苗抛栽技术的简称,它综合了育苗和直播栽培的优点。

本文主要叙述了抛秧方法和抛秧前管理技术。

【关键词】水稻抛秧;方法;秧田管理
水稻抛秧是水稻营养钵育苗抛栽技术的简称。

它综合了育苗和直播栽培的优点,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力,钵秧不伤根、不缓苗、根部人土浅、分蘖节位低、分蘖多及增产增收等优点。

一般每人每天可抛栽0.47-0.67公顷地,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10倍左右,能做到抢农时,争积温,熟期比插秧提前5天以上。

这项新技术对于改造寒地稻作直播栽培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较强的实用性。

1.抛秧技术
1.1整地
抛秧田要求地平,泥浆软,秧苗能均匀地扎入泥浆中。

达不到整地要求,稻池子高处秧苗扎不进泥浆中,易倒苗。

低洼处水深又易造成漂苗,保证不了抛秧质量。

因此,整地要旱整后再水整,力争“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

抛秧是将秧苗抛向空中,秧苗借助营养块的重力作用落人泥浆中,因此,抛秧一定要在花达水状态下进行。

土壤粘重的老稻田一般应在水整地时,边搅拌泥浆边抛秧;如果旱田改水田,泥浆较松软,为防止秧块入泥过深可在水整地后0.5天或1天,待泥浆沉落适宜时再抛秧。

大风、大雨天不宜抛秧,以防倒苗和漂苗。

抛秧之后1天再稳灌浅水。

抛后的秧苗倒伏属正常现象,凡秧苗根部未脱离营养块的,倒伏的秧苗4-5天后都能扎根直立。

1.2抛秧期
在我省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时,一般为插秧始期(5月15日前后)。

由于抛秧根系入土浅,一部分秧苗又可能在抛秧时倒伏,只有气温较高时才能迅速发生新根,促进生长。

因此,抛秧适期可选在比插秧稍晚的气温回暖时进行。

1.3抛秧密度
就我省抛秧密度而言,南部稻区以每平方米25穴,北部稻区30穴比较适宜。

根据多年试验表明,抛秧密度较插秧密度稀一些为好,因为抛秧较插秧早分蘖6-7天,分蘖多30%-40%,且有效分蘖多。

1.4抛秧方法
抛秧前,将秧苗从秧钵内拔出,装在筐内运往田间。

也可直接将秧盘卷起,放在车上运到田间。

拔秧时,要掌握好秧盘内营养土的水分。

土过湿,抛秧时秧苗营养块易沾在一起,抛撒不均匀;过干,营养块泥土又易脱离,抛秧后会造成漂苗。

因此要在起秧前1天停止浇水。

起秧时,先将秧盘从苗床上掀起,拉断扎入床上的根须,再用木板刮去秧盘底部的泥土,将掀起的秧盘卷成筒状装车运走。

要实行起秧和抛秧连续作业。

1.4.1人工抛秧
用手大把抓起秧块,向空中抛出2~5米高,使秧苗块均匀分散落到田内。

秧块入泥深度一般以0.7~1厘米为宜。

为使稻田的秧苗分布均匀,一块地可分两次抛栽,即先抛本块地应抛秧苗的60%~70%,然后再抛余下的30%~40%。

抛完后,可根据稻田落苗情况,再
进行一次人工间苗或补苗。

1.4.2机械抛秧
优点是高效、均匀、入土浅、立苗好。

一般1台机器1小时可抛栽0.8~1公顷,是人工抛秧的35倍。

2.抛秧田管理
2.1施肥技术
(1)育苗田施肥。

摆抛秧盘的苗床要在整平后施肥,一般每平方米应施腐熟的猪粪10千克,硫酸铵、磷酸二铵各2克,硫酸钾25克,均匀地撒在床面上,拌入5厘米土层中。

秧盘施肥要与调酸相结合。

(2)本田施肥。

为保证分蘖的数量,提高分蘖素质,返青后应立即追肥决不可拖后追肥时期。

追肥量应根据稻田土质和产量水平来确定。

沼泽土因中后期肥劲足,前期肥力差,要及时施返青肥,一般施氮肥总量的15%~20%;沙质稻田,因漏水漏肥,氮、钾肥也不用做基肥,只能追施,但必须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分期施用,一般可追2次,返青后每公顷追尿素45千克,6月10日左右再追55千克尿素和30千克硫酸钾;其他土类,均可按施氮肥总量的25%-30%用为蘖肥。

追肥后,3-4天不要排水,保持水层,也不能串灌,以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2.2灌水技术
(1)抛秧到扎根立苗期。

抛秧后到秧苗扎根立苗期,田面应保持湿润或花达水,以促进发根、立苗。

如果抛秧后泥浆松软,稻田保水力强,抛秧后不要马上灌水,应让秧苗充分扎根,直立泥面有裂纹时复水,保持花达水。

稻田透水性强,抛秧后泥浆变硬时,要稳灌浅水。

对于早抛秧的地块,遇有霜冻,可建立水层,水层为苗高的2/3。

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4-5天秧苗都能发根立苗,此时可建立浅水层。

但在抛秧后气温低时,秧苗扎根不牢,灌水急和水层深都易冲动秧苗,尤其水层深又遇风天,最易漂苗。

所以,此期要稳灌浅水,保持田面湿润即可。

(2)中期幼穗分化时,为保证幼穗分化,要立即建立3厘米浅水层,不能深灌。

因为幼穗分化7天左右便开始拔节,深水促进茎基部节间生长过长,很容易发生倒伏。

幼穗分化后15天左右进入孕穗期,这一时期是水稻一生中对水分和温度反应最敏感的时期,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

所以,这一时期决不可断水,在正常情况下,仍保持3厘米浅水层;但当温度降到17℃、有低温冷害时,将水层加深到10-20厘米(防冷害),持续到抽穗前2-3天,再恢复3厘米水层。

(3)后期抽穗一乳熟末期,不可断水,保持3~5厘米浅水层,可使抽穗又齐又快,有利于开花授粉,加快灌浆速度。

蜡熟期开始间歇灌溉,田间建立3厘米浅水层之后,这样交替进行到收割前7-10天,然后停灌,自然落干,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维持根酌活力,是保根养叶的措施。

2.3防治病虫草害
(1)病害:稻瘟病,用50%稻瘟净乳剂或40%稻瘟灵,亩用量为67-100毫升,稀释500倍液,选择晴天喷雾。

(2)虫害:主要是潜叶蝇和负泥虫。

6月上中旬潜叶蝇危害期,用4096乐果乳油,应用50毫升稀释500倍液,选晴天喷雾;负泥虫危害时期为6月中下旬,亩用2.596敌百虫粉剂1‘5千克喷粉。

(3)草害;水稻抛秧前,采用机械水整地是防除萌芽杂草的有效措施之一。

抛秧田一般应在5月25日前后抛秧,此时稗草大部分已萌发出土,可通过机械水整地加以防除。

水稻秧苗抛秧后,既不能进行机械中耕,又不便人工薅革,用化学药剂除草较好。

用药剂防除应在抛秧立苗后施药。

返青后亩用60%丁草胺127克配成毒土,在3-5厘米水层条件下,同化肥一起施入,保持4-5天水层。

6月20-25日,三棱草开花前应用48%苯达松乳油153毫升,稀释50倍液,排水后喷雾,第二天再正常灌水3-5厘米,保水5-6天;防除高龄稗草的方法是,当稗草超过4叶期时,每公顷用5096快杀稗400-600克或25%二氯喹啉酸910-1050克,兑水225~300千克喷雾。

3.收获
确定收获时期,主要根据谷粒充实程度及谷粒含水量,以高产优质为基本目标,同时考虑生产目的与天气状况、收割方法、成熟时期。

在水稻充分成熟前提下,种用必须在秋霜之前收获;商品粮可在完熟前期收获;机械联合收获在完熟后期进行。

[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