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与用友的比较分析目录一、公司简介 (2)1、问题的提出 (2)2、用友软件简介 (2)3、金蝶软件简介 (3)二、两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筹资情况对比 (5)1、上市情况简介 (5)2、融资差异原因分析 (6)三、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的战略资源存量的对比 (7)1、软件行业的一般特点 (7)2、软件企业战略资源分析 (9)四、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的经营绩效对比 (10)1、对比的相关问题说明 (10)2、会计政策的比较及相关会计数据的调整 (10)3、经营绩效对比结论 (12)五、财务资源流量分析及企业发展战略比较 (14)1、财务资源流量变动概况 (14)2、金蝶软件财务资源流量分析及发展战略解析 (15)六、结论 (17)一、公司简介1、问题的提出用友软件股份(以下简称用友软件)和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以下简称金蝶软件)是分别在中国大陆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国两家最大的管理软件供应商,也是全球软件市场中成长最快的独立软件厂商之一。
两家企业原本应该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它们却逐渐开始向人们展现出各自鲜明而迥异的特点。
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是双方所拥有的资源的差异,还是各自发展战略的不同?又或者二者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一种在的联系?在对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这两家公司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它们各自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用友软件简介用友软件成立于1988年,长期致力于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管理、ERP软件、服务与解决方案,并在金融信息化和软件外包等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2001年5月,用友软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用友软件;股票代码:600588)。
用友软件专注于软件业发展,1988年至1999年,用友软件通过普及财务软件成功推进中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从2000年起,用友软件开始向ERP软件厂商转型,2002年,公司在中国ERP软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首次成功超越国际厂商,打破了由国际厂商垄断管理软件高端市场的局面,成为中国最大的ERP软件厂商,实现了业务升级与转型的重大突破。
从2001年到2006年用友软件的两种主要产品即财务软件及ERP软件的中国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财务软件从20.9%增长到29.7%,ERP软件从16.2%增长到24.5%,∞到2006年两种产品都分别在同类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中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管理软件行业龙头。
今天,用友软件致力于通过普及ERP推进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全面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步,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截至目前,近50万家中外企业运行着用友管理软件,每年有4万家企业选择用友ERP,每天至少有200万人使用着用友软件。
用友软件在中国境拥有4l家地区分子公司、5000人的软件产品研发、营销和咨询顾问实施专家队伍;用友软件拥有由总部、研发中心、ERP 应用研究中心等在的中国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研发组织和1000人以上的研发队伍。
通过合作伙伴业务策略,用友软件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管理/ERP软件产业链,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在日本、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市场,用友软件建立了分公司和代表处,从签单、实施售后服务,用友软件可以在当地实现对客户的全程服务。
3、金蝶软件简介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始创于1993年8月,长期致力于开发及销售针对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中企业管理需求的、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和为企业构筑电子商务平台的中间件软件,同时,向全球围的顾客提供与软件产品相关的管理咨询、实施与技术服务。
2001年2月,金蝶软件在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份代号为8133,于2005年7月20日转至主板上市,股份代号268。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附属公司有专注于中国大陆市场的金蝶软件(中国)、专注于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亚太地区市场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专注于全球客户化开发和软件外包业务的金蝶软件技术(),以及专注于中间件业务的金蝶中间件等。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是中国首家获得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在中国大陆拥有40家以营销与服务为主的分支机构和约1200家咨询、技术、实施服务、分销等合作伙伴。
金蝶软件营销、服务及伙伴网络在中国大陆分为华南、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遍及221个城市和地区,目前拥有员工3200人,客户遍及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总客户数量超过40万家。
金蝶软件是中国第一个WINDOWS版财务软件,第一个纯JAVA中间件软件,第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三层结构的ERP系统—金蝶软件K/3的创造者,其中金蝶K/3 ERP软件也是中国中小型企业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企业管理软件。
金蝶EAS是面向大中型企业,采用最新的ERP II管理思想和一体化设计的ERP管理软件,涵盖企业部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商业智能等超过50个应用模块集成软件,并能实现企业间的商务协作和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计世资讯((2005年中国IT用户满意度调研》中,金蝶软件获得了“ERP 软件行业应用满意度第一"、“HR软件用户满意度综合第一"、“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用友软件满意度第一”、“应用服务器服务满意度第一"四项大奖;而在((2005--2006年中国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市场研究报告》中,金蝶软件高居中国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市场本土厂商的第一位;此外,金蝶软件的BOS集成平台还被中国电脑用户协会评为“2005年度创新产品"。
二、两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筹资情况对比1、上市情况简介管理软件产业是我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作为其中的两大龙头,它们之间的长期竞争形成了“北用友、南金蝶"的产业竞争格局。
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样都是我国著名的软件企业,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很相似的。
首先,它们都是私人控股企业,又以财务软件起家;其次,两家企业同时选择了上市发展的道路;最后,又同时面临软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产品升级转型的问题。
然而,这两家企业也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不同点,那就是由于上市地点、外部监管制度等各种客观原因的不同,使得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IPO(Initial Public Offer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融资结果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从而也直接导致在上市后两家企业的财务资源禀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在当时上市的一些情况:2、融资差异原因分析两家企业选择上市的那段期间,正是世界证券市场狂热追捧高科技概念的时候,中国股市在当时也明显受到了美国高科技股热潮的影响。
用友软件正是在这样一种国证券市场对于高科技股票异常追捧的背景下进行上市的,同时用友软件还是我国实行核准制以来的第一家发行并上市的股票,上市题材比较独特,盈利能力较强。
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用友软件能够成功运用当时证券市场的“机会之窗",发行市盈率高达64.35倍,募集资金8.88亿元人民币。
相比而言,金蝶软件选择上市的证券市场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比较完备,信息披露比较齐全,另外,证券市场基本上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这样的证券市场对于企业价值的估计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准确和客观的。
和用友软件规模相当的金蝶软件在当时只以较低的市盈率进行发行,筹得的现金几乎只有前者的1/9。
不同的IPO路径和时机直接造成了此后两家企业财务资源的巨大差距。
本文根据两家公司在上市第一年(即2001年)后所公布的年度会计报告编制了下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在“起跑点"上各自所拥有财务资源的迥异状况:依靠着2001年的IPO融资,用友软件积聚了丰富的财务资源,与金蝶软件和软件产业的其他公司相比,用友软件体现出了强大的财务灵活性和举债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自己能够从容地应对未来技术变化带来的研究开发巨额支出和市场营销竞争开支,并展开主动出击的态势。
三、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的战略资源存量的对比1、软件行业的一般特点关于什么样的资源才能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本文在之前已经阐述了一般性的标准。
然而,当我们把研究对象细化到一家具体的企业时,如果要比较准确地识别并判断出企业当前已经拥有以及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的战略资源,就必须先对这家企业所在的行业有所了解。
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同属于管理软件行业,因此,我们应该先从这一行业的特点出发,在通过结合前文所论述的战略资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该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软件产品和传统的制造业商品相比具有其较特殊的特点:第一,特殊的成本结构。
软件产品是一种依附于信息资源的商品,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软件技术人员脑力劳动的成果,因此,与之对应的是高额的研究开发成本,包括系统开发人员的薪酬,开发设备和仪器的采购费用以及其他特殊材料的耗费等等。
不过,这些费用只是生产软件产品的固定成本,也就是说这类费用的发生与企业计划生产多少件软件成品是无关的。
在开发成功之后,如果企业决定扩大生产,只要承担很少的复制费用,即软件产品的变动成本相对于固定成本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例如,微软公司为开发Windows 95投入了2.5亿美元,而从生产第二光盘开始,每光盘只需几十美分的拷贝成本。
第二,对用户的锁定性。
对于一般的商品而言,如果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尽如人意,他大可以去寻找另一种替代品,并不需要承担很多的转换成本。
但软件产品往往呈现出另一种特点,由于转换成本过高的缘故,用户常会被锁定在现有的状态中。
这类产品的转换成本通常来自于对对新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原有数据格式转换的困难以及软件之间等兼容性问题等等。
第三,网络外在性。
所谓“网络外部性’’指的是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的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大。
比如,、传真机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网络外部性不仅存在于有形物理网络中,而且也存在于那些虚拟网络中。
同一软件产品或兼容产品的用户网络就是一种虚拟网络。
在软件产品用户的虚拟网络中,使用同一软件或可兼容软件的用户越多,可进行信息交流的对象就越多,用户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更为便捷,该网络对新用户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构成了软件产品的网络外部性。
正是由于软件产品具有上述的特点,使得这一行业呈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也就是说,当一家软件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时,销售量必须达到较高水平的临界值以足以弥补巨额的固定成本,企业才有可能盈利,另外,由于软件产品的锁定作用和网络外在性,企业一开始占领的用户数量越多,将来就越容易进一步扩市场份额,反之,已经占有的市场也极有可能被别的企业所吞噬。
2、软件企业战略资源分析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软件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表现为行业标准(或市场标准)的竞争,也就是说,哪家企业可以最先拥有能够建立市场标准的软件产品,它就具备了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