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膳食和营养治疗(2)讲义三、心脑血管病的营养治疗1.高血压(1)定义: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2)高血压的危害:血压长期持续在较高水平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阻力增加,并会造成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最常见的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和肾功能衰竭。
(3)高血压与营养素的关系a.高钠低钾导致血压升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让我们摄入大量钠元素,十分容易引起高血压。
但是大多数的中国人对钾元素的摄入偏低,钾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可通过激活钠泵、减低对交感性应激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改善压力感受器功能和增加肾胰舒血管激肽系或前列腺素系活性利尿钠和扩血管发挥作用。
b.钙和镁有利于控制血压:流行病学表面,膳食钙摄入量与血压成负相关:每增加100mg钙,平均收缩压下降2.5mmHg,舒张压下降1.33mmHg;镁除了参与血管组织的生理过程外,在血管外通过对神经体液、肾以及肾上腺机制与钙共同调节血压。
c.蛋白质:蛋白质及其某些氨基酸对血压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鱼类蛋白及其所含的硫氨基酸和牛磺酸可使高血压大鼠血压下降,脑卒中发生概率降低。
d.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油)摄入过量不仅使血清总胆固醇上升,还使低密度脂蛋白上升;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茶油)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抗血栓、保护心血管;反式脂肪酸能使总胆固醇含量上升,还使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e.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tHCY)是蛋氨酸的代谢产物,可经过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重新合成蛋氨酸,叶酸和VB12是这个过程的辅助因子,也可降解成半胱氨酸,由肾排出体外,VB6参与了这个过程。
这些维生素缺乏时,血压便会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
(4)高血压的营养素治疗a.限制盐的摄入轻度3~5g中度1~2g重度无盐b.增加钾的摄入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
c.增加钙的摄入牛奶、酸牛奶、芝麻酱、虾皮、绿色蔬菜d.控制热能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
e.限制脂肪的摄入: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采用植物油。
可多吃一些鱼。
f.适量摄入蛋白质:1g/kg/d。
其中植物蛋白占50%,最好用大豆蛋白,每周还应吃2-3次鱼类蛋白质。
g.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h.忌食酒、浓茶、咖啡等,戒烟(5)高血压的膳食治疗举例a.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或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b.绿豆、海带各100克,大米适量。
将海带切碎与其他2味同煮成粥。
可长期当晚餐食用。
c.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压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d.胡萝卜汁,每天约需1000ml,分次饮服。
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饮胡萝卜汁,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2.冠心病(1)定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由于营养心脏最重要的动脉──冠状动脉被粥样硬化性狭窄所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等造成血流受阻,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病变。
(2)冠心病的危害当冠心病导致的心脏缺血症状越来越严重时,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死亡(3)类型:隐匿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
(4) 冠心病与相关营养素a.能量摄入过高体重增加,诱发肥胖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b.过高的膳食脂肪→导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血中的LDL滤过动脉内膜进入内膜下间隙→变化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c.过高的碳水化合物→将以糖原形式储存,最终转化为脂肪→可能会导致形成小的致密的LDL颗粒→这些颗粒过多可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
d.大多数的水溶性维生素→通过吸附胆固醇→阻碍胆固醇吸收和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减少了胆固醇的合成。
(5)冠心病的营养治疗原则①维持热量平衡,控制体重,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②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脂肪供能25%30%,胆固醇每日300mg以下③限制饱和脂肪酸,适当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④适当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⑤蛋白质摄入量1.0g/kg/d⑥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高于6g⑦适度饮酒,男性酒精不超过25g/d(4)冠心病的膳食举例(3)脑卒中的发病因素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可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两类。
年龄的增加、遗传因素一般为不可控因素。
而可控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肥胖、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偏头痛以及睡眠障碍等亚健康的生活也是脑卒中的发病因素。
”(4)脑卒中的营养治疗对于一般病人,以平衡膳食为目标,选择多种食物,达到营养合理,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体重。
食物种类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类、大豆奶坚果类和油脂类。
做到粗细搭配、低钠饮食、限酒戒烟。
少吃酪氨酸高的食物(奶酪、酸奶、扁豆)。
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应医学营养治疗,满足其特定时期的营养需求:对于年轻的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状;对于老年患者,提供适宜的能量和营养素并考虑其心理社会因素。
多用蒸、煮、炖、拌、氽、水溜、煨、烩等烹调方法,少盐少油,减少咀嚼,易于消化和吸收禁烟、限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摄入低盐、高钾、高钙、高镁食物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从而可以防范脑卒中。
减少脑卒中:钾、镁、半胱氨酸、黄酮、蕃茄红素、叶酸、纤维素、鱼、巧克力、可可、低脂肪乳制品、水果、蔬菜、咖啡(每天3-5杯)、茶、DASH饮食、地中海饮食含钾食物:香蕉、杏子、红枣、大豆类、鱼、瘦肉每日进食总量不宜过高,减少油脂摄入,少吃油炸、动物脂肪肝脏,碳水化合物选择要粗细搭配其他降脂降压食物:小米、荞麦、燕麦、山楂、海藻、海带新鲜蔬果应当每日进食。
(5)个体化膳食指导针对严重程度不同的中风病人,制定个体化膳食指导满足其特定时期的营养需求。
a.如果中风病人的病情已经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的方法;b.如果中风病人神智清醒,但进食时有时会发生呛咳,则应给予糊状饮食;c.如中风病人无吞咽困难,则以清淡、少油、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4.高脂血症(1) 高脂血症的定义高血脂是指血浆中某一类或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
比如总胆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
(2)高脂血症的危害高血脂是引起人体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以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人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
(3)高脂血症的分类高脂血脂可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a.原发性:可能与载脂蛋白、脂蛋白代谢酶及有关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缺陷所致有关,但真正的原因仍不明。
b.继发性: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脂异常。
临床常见的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阻塞性胆道疾病、肾病综合征、严重肝病、癌症、急性感染、炎症、大手术等继发导致血脂增高。
(4)高脂血症的营养治疗定期锻炼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达到调理高血脂、降低血脂的目的。
a.宜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高脂食物:肥肉、动物油、奶油、花生。
●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动物内脏、动物脑髓、脊髓、内脏、蛋黄(每只鸡蛋蛋黄含250~300mg胆固醇)。
b.宜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菌类,灵芝、香菇及木耳,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
c.宜摄入充足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主要是非淀粉多糖的多种植物物质,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
⏹膳食纤维丰富食物包含:竹笋、红薯、紫薯、芹菜、茄子、牛蒡等。
d.戒烟戒酒,饮食清淡e.加强锻炼心脑血管病患者不适宜的运动方式:斜板仰卧起坐、手支撑的爬行、倒立、举重、卧推和拨河。
心脑血管病患者推荐的运动类型:有氧为主,力量为辅。
有氧运动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具有低强度、长时间、周期性、全身肌肉参悟运动的特点,如步行、太极拳、瑜伽等。
(5)膳食治疗膳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防治的基础和首要措施。
近年研究表明,膳食与生活方式改变对多数血脂异常的患者起到与降脂药物相似的效果,并在控制血脂同时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通过日常生活的干预方式,如合理膳食、生活规律、戒烟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和减轻精神压力,可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自然进程,降低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本讲小结心脑血管疾病营养治疗原则:1.总能量摄入与身体活动要平衡2.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3.限制钠盐的摄入4.充足的膳食纤维5.足量的新鲜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