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入20%-30%的酒精→高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平喘治疗→四 肢轮流扎止血带→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六)空气栓塞
• 1.发生原因 • (1)输液器内空气未排尽,存有残存空气。 • (2)输液器莫非氏滴管以上部分有破损。 • (3)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 • (4)输入温度过低液体。 • 2.临床表现 • (1)患者突然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濒死感。 • (2)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因严重缺氧而发生死亡。 • (3)听诊心前区可闻及挤压海绵样的声音。 • 3.预防 • (1)输液时必须俳尽输液器内的空气,检查输液器是否呈密闭状态。 •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液体输毕后及时更换,加压输液时有专人在旁守候。 • (3)输入液体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较低温度液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产生气
、走行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 (2)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儿童穿刺成功后对穿刺肢体妥善固定。 • (3)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 • 4.处理流程 • 立即将针头拔出→局部按压止血→向患者表示歉意→按操作流程再行穿刺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二)药液外渗
• 1.发生原因 • (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 • (2)患者躁动或不慎将针头从血管内拔出。 • (3)患者病情较重,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 (4)反复穿刺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物理性损伤。 • 2.临床表现 • (1)穿刺部位肿胀疼痛。 • (2)皮肤温度降低。 • (3)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力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 3.预防 • (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 • (2)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以免
体。 • 4.处理流程 • 夹闭静脉通路→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通知医生→高流量氧
气吸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并重点交班 。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七)血栓栓塞
• 1.发生原因 • (1)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
引起严重后果。 • (3)选择给药途径时,要熟悉药物对局部的作用,了解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所导致的
血管通透性改变。 • 4.处理流程 • 立即停止给药→拔针后局部按压→通知医生→渗出药液理化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处
理方法→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三)静脉炎
• 1.发生原因 • (1)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 (2)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刺激。 • 2.临床表现 • (1)局部: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条索状红线,伴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 (2)全身:表现有畏寒、发热、乏力等。 • 3.预防 •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 (2)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 (3)有计划、合理更更换注射部位,延长血管使用时间。 • 4.处理流程 • 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局部湿热敷→患肢抬高、制动→观察肢体
血致血栓形成。 • (2)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 • (3)配液时溶解药物不充分,有大分子结晶微粒。 • (4)配液环境不洁净,在输液前准备工作中得污染,如切割安瓿、开瓶塞,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溶液
瓶像胶塞。 • 2.临床表现 • (1)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转变。 • (2)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集在微位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如阻塞严重致血循环障
皮肤→记录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四)发热
• 1.发生原因 • (1)输液操作过程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 (2)输液器具灭菌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或使用过期物品等原因,都会造成输
液反应的发生。 • (3)液体灭菌不合格或护士在配制药物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致使液体被污染。 • 2.临床表现 • (1)发冷、寒战、发热。 • (2)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初起寒战,继而高热达40℃。 • (3)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 • 3.预防 • (1)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 (2)输液前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 (3)合理应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液体要现用现配。 • 4.处理流程 • (1)轻者→减慢输液速度→观察 • (2)症状没有缓解者→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高热者给予物
理降温→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送检→填写输液反应上报表→观察生命体征变 化→记录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五)急性肺水肿
• 1.发生原因 •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 (2)患者自身有心、肺功能不全,或年老体弱、小儿等。 • 2.临床表现 • (1)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咳嗽、出冷汗、胸闷、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脉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 (一)静脉穿刺失败
• 1.发生原因 • (1)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 • (2)患者本身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 • (3)血管条件差。 • (4)穿刺针选择不当,如患者血管较细,而穿刺针粗,刺破血管。 • 2.临床表现 • (1)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 • (2)穿刺部位皮下瘀血、青紫。 • 3.预防 • (1)护士要有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
搏细速、心律快、节律不齐。 • (2)咳泡沫样血性痰。 • (3)肺部遍布湿啰音。 • 3.预防 • (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老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液体量不宜过多。 •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 4.处理流程 • 迅速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停止输液,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湿化瓶中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