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四学段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Mn 55 Cu 64 一、单项选择题1.最近日本科学家确认世界还存在着另一种“分子足球”60N ,它与60C 分子结构相似,60N 在高温和撞击后会释放出巨大能量,下列对60N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N 高温和撞击后应该生成2N B. 60N 和2N 都是氮的同素异形体 C. 60N 中氮原子之间由共价键结合 D. 60N 和14N 都是氮的同位素【答案】D 【解析】【详解】A .由信息N 60在高温和撞击后会释放出巨大能量,转化为稳定物质氮气,则N 60高温和撞击后应该生成N 2,故A 正确;B .N 60和N 2都是单质,且均只含N 元素,则均为氮的同素异形体,故B 正确;C .N 60中只有一种非金属元素N ,氮原子之间由共价键结合,故C 正确;D .N 60为单质,14N 为原子,二者不是同位素关系,故D 错误; 故选D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双原子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B. 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 非极性键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D.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答案】C 【解析】【详解】A. 同种元素形成双原子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而不同种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分子如HCl 中的共价键,是极性键,故A 错误; B. H 原子中没有中子,故B 错误;C. 非极性键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a 2O 2,故C 正确;D. H 2O 和HF 质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故D 错误;故答案为C。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B. 乙烷的结构简式:C2H6C.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CD. 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86【答案】A【解析】【详解】A.甲烷为共价化合物,C最外层形成8个电子,电子式为,故A正确;B.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其结构简式为CH3CH3,故B错误;C.为比例模型,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故C错误;C,D.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则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其核素表示为146故D错误;故答案为A。
4.A、B是两种前20号元素,A比B的核电荷数少5个,B原子M层比L层电子少2个,则A、B分别是( )。
A. Li、NaB. Na、SC. Na、KD. K、Br 【答案】B【解析】【详解】B原子的M层比L层少2个电子,则其M层电子数=8-2=6,故B为S元素,A比B的核电荷数少5个,应为11号元素,为Na元素。
故答案为B。
5.如图所示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 、N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 通过M 、N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可以比较两者的非金属性C. Z 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 的氢氧化物和N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D. 由X 与M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 为O 元素,Y 为Na 元素,Z 为Al 元素,M 为Si 元素,N 为Cl 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Z 、N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A 错误;B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时需要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含氧酸的描述不准确,故B 错误;C .Z 的氧化物为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与Y 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能与N 的氢化物水溶液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C 正确;D .由X 与M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SiO 2不与水反应,故D 错误; 故答案为C 。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3C 和14C 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C. 14C 和14N 质量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 D. 1mol23592U的中子数比1mol23892U的中子数少3N A 个【答案】B 【解析】A 、二者均为碳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A 正确;B 、二者的中子数分别为3、4,B 错误;C 、二者的中子数分别为8、7,C 正确;D 、由N=A -Z 可知1 mol 23592U 的中子数比1 mol 23892U 的中子数少3N A 个,D 正确。
答案选B 。
7.在常温常压下断裂1 mol 指定共价键时吸收的能量如下表:有关CH 4与Cl 2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 甲烷生成CCl 4最多消耗2mol 氯气 B. 反应只生成1molCH 3Cl 时放热109.6kJC. 反应的有机产物常温下都是液态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无需提供能量即可实现 【答案】B 【解析】【详解】A .甲烷中的四个氢原子均可以被Cl 原子取代,同时生成HCl ,1 mol 甲烷中有4mol 氢原子,和氯气光照充分反应,最多消耗4mol 氯气,故A 错误;B .反应只生成1molCH 3Cl 时,断裂1molC-H 键和1molCl-Cl 键,吸收(413.4+243)kJ 能量,生成1molC-Cl 键和1molH-Cl 键,释放(330+436)kJ 能量,所以放出的能量为(766-656.4)kJ=109.6kJ ,故B 正确;C .CH 3Cl 在常温下为气体,故C 错误;D .该反应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需要提供能量,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 。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时间SO 2、O 2和SO 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 、0.1mol/L 和0.2mol/L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正确的是 A. c (O 2)=0.2mol/L B. c (SO 2)=0.25mol/L C. c (SO 3)=0.4mol/L D. c (SO 2)=c (SO 3)=0.15mol/L【答案】B 【解析】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时间SO2、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和0.2mol/L,若极限转化,则SO2、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0.4mol/L、0.2mol/L和0mol/L或0mol/L、0mol/L和0.4mol/L。
【详解】A.极限转化时c(O2)=0.2mol/L,但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所以c(O2)<0.2mol/L,故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0<c(SO2)<0.4mol∙L-1 ,故B正确;C.极限转化时c(SO3)=0.4mol/L,但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所以c(SO3)<0.4mol/L,故C错误;D.根据硫元素守恒,应有c(SO2)+c(SO3)=0.4mol•L-1,所以不可能出现c(SO2)=c(SO3)=0.15mol/L,故D错误;故答案为B。
9.对于可逆反应 A(g)+3B(s)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0.5 mol·L-1·min-1B. v(B)=1.2 mol·L-1·s-1C. v(C)=0.1 mol·L-1·s-1D. v(D)=0.4 mol·L-1·min-1【答案】C【解析】【详解】A.v(A)=0.5mol/(L•min);B.B为固体,不能用B表示反应速率;C.v(A)=12v(C)=0.05mol/(L•s)=3mol/(L•min);D.v(A)=12v(D)=0.2mol/(L•min);根据分析可知,反应速率最快的为C,故选C。
10.分子式为410C H的烃的一氯代物有()。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答案】B【详解】分子式为410C H 的烃有两种同分异构体:3223CH CH CH CH (正丁烷)和(异丁烷),正丁烷和异丁烷各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410C H 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故选B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Cl 3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B. 甲烷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气体C. 标准状况下,11.2LCCl 4中含有C —Cl 键的数目为2N AD. 在点燃甲烷气体之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答案】D 【解析】【详解】A .若甲烷为平面正方形结构,CHCl 3也只一种结构,所以不能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CH 2Cl 2只有一种结构可以说明,故A 错误;B .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气体,而不是甲烷,故B 错误;C .标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11.2L 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 ,故C 错误;D .甲烷为易燃气体,若不纯,点燃时容易爆炸,所以在点燃甲烷气体之前必须检验其纯度,故D 正确; 故答案为D 。
12.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已知CO(g)+2H2(g)CH 3OH(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生成1mol CH 3OH(g)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91 kJ 。
B. 加入催化剂可以减少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C. 1mol CO(g)与2molH 2(g)的总能量大于1mol CH 3OH(g)的总能量D. 如果该反应生成CH 3OH (l),则放出的能量会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曲线I 为不使用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曲线II 为使用催化剂的能量变化。
【详解】A .该反应的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为放热反应,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生成1mol CH 3OH(g)时,该反应释放的能量为91 kJ ,故A 错误; B .催化剂只改变活化能,不影响反应的热效应,故B 错误;C .据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即1mol CO(g)与2molH 2(g)的总能量大于1mol CH 3OH(g)的总能量,故C 正确;D .CH 3OH 由气态变为液体需要放出能量,所以如果生成CH 3OH (l),则放出的能量会增多,故D 错误; 故答案为C 。
13.有a 、b 、c 、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 a 极质量减小,b 极质量增大b 极有气体产生,c 极无变化d 极溶解,c 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 极流向d 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a>b>c>d B. b>c>d>a C. d>a>b>c D. a>b>d>c【答案】C 【解析】【详解】装置一是原电池,a 极质量减小,说明a 极金属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故a 极金属比b 极金属活泼;装置二没有形成原电池,可知b 比c 活泼,且c 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面;装置三和四均形成原电池,易知d比c活泼,d比a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