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多,淡水少,可利用的淡水更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人均少,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3.节约用水的措施:①生活中一水多用②工业上循环用水③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4.从你做起,如何节水:洗米水浇花、洗衣服水冲厕所、使用节水水龙头等
5.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①生活污染(即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工业污染(即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污染(即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6.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②工业废水经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7.生活中你能做到的防止水体污染的方法:①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②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
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其中常含有的杂质包括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净化程度逐渐增高)
3.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取水——沉淀——吸附——投药消毒——送水。
絮凝剂是明矾,作用是生成胶状物吸附沉降小颗粒杂质。
吸附剂是活性炭,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消毒剂是漂白粉、氯气C l2、二氧化氯C l O2、O3等
4.自来水的主要生产过程(步骤)及作用:
(1)静置沉淀:使密度大,质量大的不溶性杂质沉淀,发生物理变化。
(2)反应沉淀:利用明矾与水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沉淀小颗粒杂质,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
(3)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物理变化。
(4)吸附:利用活性炭结构疏松,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发生物理变化。
(5)消毒:利用氯气(或漂白粉)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发生化学变化。
二、过滤
1.过滤的目的: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2.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以免影响过滤速率)
“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以免滤液逸出漏斗。
)
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以免液体从滤纸与漏斗的间隙流下。
)
“三靠”: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防止液体流出漏斗)
②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破损)
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飞溅)
3.过滤时需要的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等。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4.过滤后滤液依然浑浊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过滤后滤液依然浑浊时应该怎么办?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三、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取样品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若产生较多的泡沫,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
3.长期使用硬水的危害:①使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还洗不干净。
②加热硬水时容易形成水垢,从而浪费燃料,并且还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③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会影响健康。
4.将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生活中常用)或蒸馏(工业和实验室常用)。
(注意:沉淀、过滤、吸附都不能使硬水软化)
四、蒸馏
1.蒸馏的原理:液态水→水蒸气→液态水
2.基本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带导管的单孔塞、
试管、烧杯等
3.沸石的作用:防止暴沸。
长导管
和烧杯中冷水的作用:冷凝。
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下口进,上口出
4.右图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作用:过滤活性炭的作用:吸附色
素和臭味;装置中的材料洗净后能再利用的是:小卵石和石英
砂装置小卵石、石英砂和活性炭、膨松棉顺序能否调换:不能。
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反应表达式:H2O H2 + O2 所属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注意:①电源用直流电②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1.实验现象:两极都有气泡产生,连接电源负极的一侧产生的更快,最终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口诀:父亲大)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实验结论:①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
②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
①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可能发生爆炸。
所以,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先验纯。
④验纯方法:收集氢气,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说明H2 不纯;声音很小,表明H2 纯净。
⑤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H2 + O2 H2O
3.用途:用作燃料(是最理想的燃料,因为生成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
三、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如:澄清石灰水、洁净的空气、酱油、牛奶、汽水、自来水等
物质
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O2、H2、Ne、Fe 属于单质
氧化物如MnO2、CO …
化合物(含多种元素的纯净物)
其它化合物如KCl、KMnO4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注意: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 的混合物!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含两种元素。
2、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3.由图中混合物是;纯净物
是,单质是,化合物是
,
氧化是。
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宏观意义】
③表示一个分子;④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
【微观意义】
如CO2:表示二氧化碳;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3.当化学式前面有数字时,只有微观一条意义!
2C O2:前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2H:表示2个氢原子
4.比较符号的意义:
(1)H:①氢元素;②1个氢原子
(2)2H:2个氢原子
(3)H2:①氢气;②氢气由氢元素组成;③1个氢分子;④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4)2H2:2个氢分子
(5)H+:氢离子
(6)2H+:2个氢离子
(7)C u:①铜②铜元素③铜原子
5.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1)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如:F e、H e、S (2)气态非金属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来表示,如:O2、H2、N2、C l2 6.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1)金属元素写在前面;
(2)有氧元素的氧写在后面;
(3)通常化合价为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面;
(4)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
7.常见的原子团:
氢氧根O H—-1价、硝酸根N O3—-1价、硫酸根S O42—-2价、碳酸根C O32—-2价、铵根NH4++1价(注意:“铵”和“氨”的区别:铵根是NH4+氨气是NH3)
8.化合价的主要规律:(1)金属一定显正价,非金属一般显负价
(2)通常氧为-2价,氢显+1价
(3)单质的化合价都为0价
(4)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0!
9.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铵+1,钙镁钡锌铜汞+2。
亚
铁+2,铁+3,铝元素是+3价。
氟氯-1,氧-2,-1氢氧根、硝酸根。
-2硫酸根、碳酸根,单质零价要记住!
11、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⑴通常金属元素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R元素的化合价为+x价,该元素的形成的离子符号为R x+
⑵通常非金属元素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R元素的化合价为-(8-x)价,该元素的形成的离子符号
为R(8-x)-
-1 -3 -4 -3 +5
12、比较特殊的化学式和化合价:过氧化氢H2O2、氨气N H3、甲烷C H4、硝酸铵N H4N O3、锰酸钾
+6 +7 +2+3
K2Mn O4、高锰酸钾K Mn O4 、四氧化三铁Fe3O4
13、酸根=酸根离子;酸根和氢结合形成酸。
如碳酸根【碳酸根离子】CO3,碳酸H2CO3
2-
请根据硫酸根、硝酸根符号,写出硫酸、硝酸;已知锰酸钾K2MnO4,写出锰酸根、锰酸钙,已知次氯酸HClO,写出次氯酸根、次氯酸钠、次氯酸钙。
11.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意
义
2CO2:前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后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2H:2个氢原子2Na+ :2个钠离子H2:每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2
Ca2+ :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FeO :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3.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一般要求化为最简整数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