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样板)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样板)

手术示意图
用板书绘图解释脑脊液漏
的途径和颅底解剖
临床病例简单分析
三、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致伤机制、治疗原则和预后。
1.介绍颅内血肿的类型,并指出硬膜外血肿作为重点内容:
颅内血肿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的定义; 简单回顾各型颅内血肿的特征。
2.硬膜外血肿的典型临床特征:
短暂昏迷一中间清醒期一再度昏迷一一侧瞳孔散大一双侧瞳 孔散大
3•硬膜外血肿造成脑损伤的机制:
原发性脑损伤一继发性脑损伤(颅压升高、中脑受压) —小脑幕裂孔病一枕大孔疝
4.治疗原则:
手术指征(病情不断加重,血肿大于30m1)
手术方式(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
5.简单介绍颅脑损伤的后期治疗及预后:
促醒(药物、外界刺激、中医药的作用) 二级预防(防止肤体的残疾) 颅骨修补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外科学
授课题目
颅脑损伤一2
授课
教师
姓名
张鸿祺
学生 班组
2001级
七年制
学时
45分钟
日期
2006年
2月10日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教学目的及重点:
目的:1.熟悉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
3.培养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治病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重点:1•颅底骨折的临床特点和解剖基础;
6.通过刘海若的诊治过程,让学生体会作为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 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0分钟
典型病例的表现和示意图
用刘海若受伤后的情况形
象描述;
板书,将临床表现的变化与 解剖结构的演变结合在一 起
通过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
术录像,介绍治疗的方式
用刘海若的恢复的状况,概
述积极和综合治疗的必要

四、小结及问题解答
(5)在与以前学习过的解剖知识相关联处,以及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答案的部分进行提问和 互动,提咼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
学科新进展及参考资料:
新进展:1.颅脑损伤的快速急救通道的建立;
2.颅内血肿术后的脑保护和早期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1.吴在德主编.外科学(七年制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前颅凹底骨折:熊猫眼、脑脊液鼻漏、I-n颅神经损伤;
•中颅凹底骨折:颗肌肿胀、脑脊液耳漏、川〜忸颅神经损伤、颈内动 脉损伤;
后颅凹底骨折:乳突和枕下部皮下淤血、IX -刘神经损伤、脑脊液耳 漏
(示意图)
5.向冋学强调脑外伤临床认真查体和询问病史的重要性。
15分钟
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和 示意图。
示意图
2.难点:学生对于颅内血肿的演变过程和相应的临床表现没有感性的认识,单纯灌输,不容易有连
贯的理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策:刘海若是一个典型的硬膜外血肿的病例,并且因为早期急救的延误,表现出完整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讲和参与的兴趣,而且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使 学生对于颅内血肿有完整清晰的理解。
2•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解剖基础和治疗。
难点分析及对策:
1.难点:颅骨骨折,尤其是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与复杂的颅脑解剖密切相关,学生虽然学过神经
解剖,但没有联系过实际,很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策:利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完整的认识。通过形象的示意图, 使复杂的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的机制变得简洁、易懂;
5分钟
教学方法手段:
1.方法:班级授课,结合典型病例的分析。
2.手段:(1)多媒体形式,先由结构图逐渐展开内容,突出重点,最后略加总结;
(2)将解剖图片、病变示意图与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有机地结合;
(3)将硬膜外血肿的演变过程,用板书绘图讲解,形象生动;
(4)展示部分动态手术录像,使治疗手段的讲解更形象化;
2.江基尧.亚低温脑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
3. .:,2004ຫໍສະໝຸດ 2017-2148.授课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及教学手段
颅脑损伤一第二部分(颅骨骨折和颅内血肿)
共45分钟
一、简单回顾颅脑损伤的分类、介绍本堂课的内容
颅骨骨折(重点是颅底骨折)和脑内血肿(重点是硬膜外血肿)。
5分钟
结构图
二、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颅骨骨折的类型:
颅盖骨折、颅底骨折;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
2•颅盖骨折和有可能发生的继发损伤:
静脉窦损伤、硬膜血管损伤、脑组织损伤。
3•颅盖凹陷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和手术指征:
变开放性损伤为闭合性损伤;凹陷大于需手术治疗。
4.各部位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解剖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