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毒理学实验设计

生态毒理学实验设计

姓名:刘金鑫学号:201428006037073 培养单位:地理所
生态毒理学实验设计
一.【实验题目】:
砷对两种淡水藻类的毒性作用。

二.【实验设计思想】:
砷在环境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它来源于人为源和自然源的释放,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地表、土壤和饮用水体中。

通过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进入水体的砷对水中的生物存在影响,我们有必要研究水体中砷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在这些研究中要数藻类的研究较多。

我准备通过使用72小时生长速率——一种抑制生物检测方法,来判定五价砷和三价砷对两种在无外来干扰的热带的淡水藻类(绿藻和单针藻)的毒性。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看砷对藻类的毒害作用是否很强,如果藻类对于砷的耐性较强,可以指导后面的藻类用于砷污染水体修复的研究。

三.【实验目的】:
1、掌握藻类的室内无菌培养。

2、学会藻类生长速率测定的方法。

3、掌握72小时生长速率的检测方法。

4、判定砷对两种藻类的毒害作用。

四.【实验原理】:
1、藻类的选取:由于不同种类的藻对砷毒性的反应不同,有的藻对砷比较敏感,而有的对砷的耐性较好,所以我选择了一种敏感性的单
针藻和一种耐性较好的绿藻。

2、培养液的选择:为了排除自然水体和纯净水体的影响,我用人工合成的软水(内部成分以及含量都是已知的)来进行实验。

3、培养瓶的选择:为了防止砷在普通瓶体上的吸附,我选择250ml 的硼硅酸盐的锥形瓶。

4、检测前处理:将处于指数生长阶段(5-6天)的细胞通过离心(2500rpm,7min),超纯水洗涤三次确保培养液除去后,再用于生物检测。

5、培养条件:将培养瓶放在培养架上进行培养。

培养架周围的环境条件:27±1℃、12:12h的光照和无光、每天用手摇晃两次锥形瓶使其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

6、通过多功能计数仪测定结果。

7、数据分析:通过线性插值法计算72hIC50。

8、藻对砷和磷的吸收具有竞争性。

五.【实验材料】:
绿藻、单针藻、玻璃烧杯、天平、硼硅酸盐锥形瓶、镊子、酒精灯、量筒、真空过滤器、滤膜、试管、无菌操作台、吸管、多功能计数器、移液枪、PH试纸(PH5.4—9)、牛角匙、牛皮纸、棉花、纱绳、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架、温度计、恒温室、冷光源、NaHCO3、CaSO4·2H2O、MgSO4、KCl、CaCO3、10%HNO3、超纯水、Na2AsO4·7H2O、NaAsO2、NaNO3、KH2PO4等。

六.【实验步骤】:
1、软水的配制:向1L纯净水中加入96mg NaHCO3、60mg CaSO4·2H2O、123mg MgSO4、4mg KCl、134mg CaCO3最后把pH调到7.6±0.1,再重复上面的过程7次,一共配制8L的软水。

2、软水的过滤(灭菌):配制的软水通过被醋酸或硝酸酸洗的0.45μm的纤维膜真空过滤并保存在4℃恒温箱中。

3、软水分装并编号(无菌台操作):在72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70ml 的软水,并将其按不同藻和加入的不同砷以及不同的营养比标号(a-b-c第一位表示什么藻加的什么价态砷;第二位表示砷的不同浓度;第三位表示不同的营养比)如:1-1-1表示单针藻、五价砷-第一浓度-第一样品;1-1-2表示单针藻、五价砷-第一浓度-第二样品;1-2-1表示单针藻、五价砷-第二浓度-第一样品;2-1-1表示绿藻、五价砷-第一浓度-第一样品;3-1-1表示单针藻、三价砷-第一浓度-第一样品;4-1-1表示绿藻、三价砷-第一浓度-第一样品;每种测试包括五个砷浓度和一个空白组,每个浓度下有三个营养比。

4、添加砷的浓度范围:对于绿藻,三价砷处理的范围是10-200mg/L,五价砷处理的范围是0.75-60mg/L;对于单针藻,三价砷的处理范围时5-50mg/L,五价砷出路范围是0.025-0.400mg/L。

5、在无菌台进行添加砷(添加前需要过滤灭菌)的操作:对于第一位为4的(绿藻三价砷)添加至浓度分别为:0、10、60、110、160、200mg/L;对于第一位是2的(绿藻五价砷)添加至浓度分别为:0、0.75、15.75、30.75、、45.75、60mg/L;对于第一位为3的(单针藻三价砷)添加至浓度分别为:0、5、1
6、2
7、3
8、50mg/L;对于第一
位是1的(单针藻五价砷)添加至浓度分别为:0、0.025、0.119、0.213、0.307、0.400mg/L。

6、添加营养素(添加的营养素需要通过过滤灭菌):添加营养素的三种类型:①、15mg/L NO3-和0.15mg/L PO43-(摩尔比 N:P=150:1);
②、15 mg /L NO3-和 1.5 mg / L PO43-(摩尔比 N:P=15:1);③、1.5 mg /L NO3-和 0.15 mg /L PO43-(摩尔比N:P=15:1)。

在所有锥形瓶中加入①,再在第一位为1第三位为2中都加入②,在第一位为1第三位为3中都加入③。

(此过程在无菌台操作)
7、接种培养:添加完后在无菌台进行接种,再放入培养室中培养(温度:27±1℃,12:12h光照)
8、测定:每天测定pH,如果发生较大的变化就用盐酸或者氢氧化钠调节;每天都用多功能计数仪测定生长速率(测量5-7天)。

每天用手晃动两次使其瓶内发生气体交换。

七.【实验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