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2.间皮: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3.微绒毛:细胞游离面的微细指状突起,在小肠处叫纹状缘,肾小管处叫刷状缘,可增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和重吸收
4.纤毛:细胞游离面的粗而大的突起,具有节律性摆动功能,电镜下可见9组二联微管结构
5.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基质内,细胞所在的腔隙成为软骨陷窝
6.同源细胞群: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的成群分布的2-6个软骨细胞
7.骨陷窝:骨细胞均匀地分散于骨板之间或骨板内,骨细胞胞体所在腔隙称骨陷窝
8.骨小管:骨细胞突起所在腔隙叫做骨小管
9.肌节:两条Z线之间的一端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
10.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于肌原纤维垂直,位于明暗带交界处
11.肌浆网:是肌原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
其中部纵行包绕一段肌原纤维,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12.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13.突出:神经元与神经元或者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传递信息的结构,包括电突触和化学突出
14.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15.郎飞节:相邻两个施万细胞在神经纤维上并不是完全连接,于神经纤维上这一部分狭窄,称为郎飞节,这一部分的轴膜部分裸露
16.结间体:相邻两个郎飞节之间的神经纤维称为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外周部分即为一个施万细胞
17.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包括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枯否细胞)、肺巨噬细胞(尘细胞)和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
18.血-胸腺屏障:血胸腺屏障由五层结构组成:①连续毛细血管的紧密连接的内皮细胞;②连续毛细血管的基膜;③毛细血管外的巨噬细胞;④胸腺上皮内的上皮基膜;⑤一层连续的上皮细胞。
血液内的大分子物质均不能进入胸腺皮质。
19.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
20.窦周隙:为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是肝细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21.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22.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称门管区。
门管区内有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
23.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24.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构成肺泡隔,其内有密集的连续毛细血管和丰富的弹性纤维
25.肺泡孔:是相邻肺泡之间气体流通的小孔,一个肺泡壁上可由一个至数个,可均衡肺泡间气体含量
26.气-血屏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层次结构。
总厚度为0.2~0.5μm,是最薄的部位,有利于气体交换。
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I型肺泡细胞、融合了的肺泡上皮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27.髓放线:肾髓质由肾锥体构成,肾锥体的底与皮质相连接,从肾锥体底呈辐射状伸入皮质的条纹称髓放线
28.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之间肾皮质称皮质迷路
29.肾叶:一个肾锥体与相连的皮质组成一个肾叶
30.肾柱:位于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称肾柱
31.肾小囊:是肾小管的起始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嚢,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内层为足细胞
32.滤过屏障:肾小体犹如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时,管内压较高,血浆内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统称滤过屏障或滤过膜
33.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膜细胞组成
34.生长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合称为生长卵泡
35.透明带:初级卵母细胞与最内层的卵泡细胞间出现一层均质状、折光性强的嗜酸性膜,称透明带
36.放射冠:次级卵泡内,紧靠透明带的一层高柱状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
37.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的透明带和放射冠从卵巢排入腹腔的过程称排
卵
38.黄体:排卵后,残留于卵巢内的颗粒层与卵泡膜向卵泡腔内塌陷,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一个体积较大又富有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
39.闭锁卵泡:卵巢内的绝大多数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它们在发育的不同阶段退化,退化的卵泡称为闭锁卵泡
40.获能:精子通过子宫和输卵管时,其顶部的糖蛋白被去除,从而使精子获得了使卵子受精的能力,此现象称获能
41.受精: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一般发生于排卵后12-24小时
42.卵裂:受精卵形成后开始分裂,由于子细胞被透明带包裹,在分裂间期无生长过程,仅原受精卵的细胞质被不断分到子细胞中,因而随着细胞数目增加,细胞体积逐渐变小,受精卵的这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称卵裂
43.卵裂球:卵裂产生的子细胞称卵裂球
44.桑椹胚:受精卵形成后第三天,卵裂球数达12-16个,共同组成一个实心胚,外观如同桑葚,故称桑椹胚
45.植入:胚泡进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着床),植入约于受精后第5-6天开始,于第11-12天完成,着床一般多发生于子宫体和底,多见于后壁
46.衣胞: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即与子宫壁分离,并被排出体外,总称衣胞。
其中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47.胎盘膜:也叫胎儿屏障,是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早期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发育后期,胎盘膜变薄,胎血与母血间仅隔以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和薄层合体滋养层及两者的基膜,更有利于物质交换。
黑体的是去年(15级)考过的…上面这些是根据陈伟燕老师上课讲的来整理的。
希望你们的组胚老师也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