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1.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紫蓝色 c核,粗面内质网伊红(酸性染料)—粉红色c质基质,溶酶体,滑面内质网等2.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
3.嗜酸性: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粉红色。
4.嗜碱性: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着蓝紫色。
5.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6.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7.微绒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下清晰可见(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最清晰)。
功能: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8.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并具有朝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9.同源细胞群:每群有2~8个软骨细胞,且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
10.软骨囊:陷窝周围有一层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
11.骨板:胶原纤维紧密排列成层,借蛋白多糖粘合,其内有大量钙盐沉积所形成的坚硬的薄板状结构.可排列成骨松质和骨密质.12.骨单位: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由10~20层骨板围绕中央管成同心圆排列形成的圆筒状。
结构,是长骨中起支持重力作用的主要结构..13.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1/2I带+A带+1/2I带。
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4.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
桥粒、中间连接(横位)和缝隙连接(纵位),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有横纹.15.三联体: 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就是三联体。
横小管是肌膜在肌纤维横断面的同一水平上从多个点由表面基质内凹陷形成, 其末端膨大形成囊状的部分称为终池.16.尼氏体: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和游离核糖体构成。
具有强嗜碱性,能合成蛋白质,主要合成和更新细胞器内所需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酶类及肽类的神经调质.17.神经原纤维:神经细胞质内直径约为2~3um的丝状纤维结构,银染后呈棕黑色的丝状结构,在核周体内交织成网,并深入树突和轴突内,电镜下由排列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一种中间丝,除构成细胞骨架以外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
18.神经纤维:由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神经细胞的轴突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构成。
1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细胞连接,分为电突触(缝隙连接传递电流,双向传导,速度快),化学突触(神经递质作媒介,单向)20.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其其他免疫细胞是免疫应答的场所,分为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21.血胸屏障: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周围的基膜;含巨噬细胞的血管周隙;完整胸腺上皮细胞的基膜;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及突起。
22.胃底腺:黏膜的固有层中含量最多的腺体,属单管腺,基部有分支,分颈、体、底三部分。
颈部短,与胃小凹底相连,体部较长,位于腺中部,底部略膨大,可达粘膜肌层。
胃底腺由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干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等组成。
23.壁细胞:泌酸细胞,主要分布在胃底腺的上半部,细胞较大,呈圆形,核圆,位于中央,胞质呈强嗜酸性,电镜下可见分支小管,称细胞内分泌小管,其周围有许多小管和小泡,称微管泡系统。
胞质内含大量线粒体,约占1\4。
壁细胞主要功能是分泌盐酸,盐酸的合成是一个耗能过程。
还分泌内因子(一种糖蛋白)及组胺。
24.主细胞:胃酶细胞,位于胃底腺下半部,细胞呈柱状,核圆位于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胞质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还有许多圆形的酶原颗粒。
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作用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25.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的胆小管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围成的维细管道,在肝板内相互连接成网。
26.肝门管区:是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结缔组织小区,又称汇管区,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伴行。
27.肠绒毛:小肠黏膜的特有结构,上皮和固有层突起形成肠绒毛,表面是由单层柱状上皮,中轴固有层则是结缔组织,固有层中含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还含有纵行的平滑肌。
肠绒毛扩大小肠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28.肠皱襞: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
29.胰岛: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团,散在分布于腺泡之间,细胞呈团索状分布,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A、B、D、PP四种细胞。
30.血—气屏障:气体交换时必须通过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这些结构称为血—气屏障或呼吸膜。
31.肺泡隔:相邻肺泡间的结缔组织,属肺间质。
32.II型肺泡上皮细胞:分布于I型肺泡细胞之间数量多,覆盖肺泡5%的表面积,细胞成立方形或圆形,核上方有较多的分泌颗粒,肺泡上皮表面有一层薄膜,称表面表面活性物质。
33.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合肾小管两部分组成,与集合管共同行使泌尿功能。
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端和远端小管三段,其中近远端小管又分为直部和曲部。
34.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或滤过膜。
35.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中排出的过程,卵丘岁卵泡液排出的卵巢的过程。
36.黄体: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伸入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演化成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黄色。
37.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连续增值分化的过程。
38.血睾屏障(血—生精小管):包括血管内皮和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
★2组织学的定义是什么?人体有哪些基本组织?定义: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过碘酸—希夫(PAS)反应原理及其检测目的是什么?原理: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醛基,后者与无色的亚硫酸品红复合物(希夫试剂)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
PAS反应阳性部位即表示多糖存在之处。
★4试述上皮细胞的组织特点。
(1)由大量形态较规则并排列紧密的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细胞外基质)组成(2)具有明显的极性,上皮细胞两端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别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3)一般无血管(4)有丰富的神经末梢(5)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功能。
对比:结缔组织:(1)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2)细胞种类多、数量少,无极性(3)细胞外基质多由基质、纤维和组织液构成(4)分布广泛(5)有连接、支持、保护、防御、运输等功能★5简述被覆上皮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分布。
★6上皮细胞侧面有哪些细胞连接?其主要结构和功能是什么?(1)紧密连接:位于相邻两细胞的顶端,呈点状或带状,相邻面有呈网格状的嵴,主要封闭细胞顶部的细胞间隙.(2)中间连接:位于紧密连接下方,呈带状,相邻面的间隙中有较致密的丝状物,主要起黏着作用,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3)桥粒:位于中间连接下方,呈斑状,细胞间隙中有低密度的丝状物,间隙中央有中间线。
细胞膜胞质面有附着板,胞质中有角蛋白丝,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细胞连接(复层扁平上皮最多)。
(4)缝隙连接:位于柱状上皮深部,相邻两细胞的胞膜中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环绕而成,中央有管腔。
相邻两细胞的颗粒相互连接,管腔相通,成为细胞间的管道,有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作用。
★7从组织学的角度,比较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的异同.(1)分布:上皮组织大部分覆盖于身体的表面和衬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有些则构成腺体。
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分布于所有器官的内甚至其它组织内,如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甚至于细胞之间。
(2)结构特征:上皮由密集的细胞组成,细胞形状较规则,细胞间质很少,上皮细胞具有极性,上皮组织中没有血管。
结缔组织由大量细胞间质和散在于其中的细胞组成,细胞间质有基质和纤维,细胞分散无极性。
★8试述局部创伤并伴有炎症时,巨噬细胞,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反应.(1)巨噬细胞伸出伪足黏附包围异物,并吞噬消化异物,从而清除异物,产生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参与机体防御功能,分泌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造血。
(2)白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组织碎片及其他异物,抵御感染的作用。
(3)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构成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的胶原蛋白,构成弹性纤维的弹性蛋白及基质的糖胺多糖与糖蛋白。
★9试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疏松结缔组织中三种纤维的异同.★10试述软骨类型及生长方式外加性生长(骨膜下生长):软骨膜内层的骨祖细胞分裂,分化,向软骨组织表面添加新的软骨细胞,后者合成和分泌纤维和基质,使软骨从表面向外增厚.内积性生长(软骨内生长):软骨组织内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并合成和分泌纤维和基质,使软骨从内部向周围扩大.★11以长骨为例,试述骨干,骨密质的结构(1)环骨板:外环骨板,较厚,环绕长骨骨干外侧面。
内环骨板,较薄,环绕长骨骨髓腔面。
穿通管,横向穿越外环骨板的小管,与骨单位的中央管相连通。
(2)骨单位: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骨单位的中轴有意中央管,内含骨膜组织、血管和神经,围绕它的是同心圆排列的骨板,骨板间有骨细胞,细胞间通过骨小管相互连接。
(3)间骨板:是填充在骨单位之间的不规测得平行骨板。
★13试述红细胞的结构及功能(1)结构:双凹圆盘形,中央较薄,周缘较厚,中央染色较浅,.红细胞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弹性,需ATP供能保持形态,缺乏则会导致细胞由圆盘形变为棘球状,这种改是可逆的。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2)功能:O2和CO2的运输,半透膜作用。
(3)红细胞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后在脾、骨髓和肝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
(4)男4.0~5.5*10(12)/L,HB120~150g/L;女3.5~5.0*10(12)/L,110~130g/L(12~15g/dL)。
白细胞4.0~1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贫血:<3.0*10(12)/L,HB<100g/L.★14比较三种肌组织光镜结构的异同★15试述白细胞的分类,光镜结构及功能★16简述网织红细胞的形态及医学意义(1)网织红细胞:外周血中少量没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正常成人中约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多达3~6%。
(2)形态:胞质内有蓝色的细网和颗粒,是残留的核糖体,网织红细胞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
(3)医学意义:贫血患者如果造血功能改善,血液中的网织红细胞含量增高,网织红细胞计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是贫血等某些血液病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