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酒文化与酒文明

浅析酒文化与酒文明

浅析酒文化与酒文明
摘要:在人类文明史上,酒始终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至元明清,历朝历代,无不将酒业看作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将酒风看作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沿古至今,酒的文化介质调节作用扩展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其他任何物质文化都无法替代的社会影响力。

可以说,酒文化贯穿了人类社会文明史的全过程,成为文化与文明的一种特殊标志。

关键词:酒经济社会酒文化酒文明
东方文化中的饮食文化,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内容及其丰富的酒文化更是别具一格,引领着世界潮流,一直成为流行于世的新时尚。

随着酒业经济的繁荣,“酒文化与酒文明”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酒,既神秘又奇特,具有无限的诱惑力。

它给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带来了愉悦和浪漫。

一、酒文化和酒文明的产生及表现
“文化”是指人类主体有意识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逐步实现生存需要和自身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及成果,是人类化或思维化的意识表现。

酒文化是酒物质的意识体现,是“人类发现酒、认识酒、制造酒、利用酒的过程以及酒物质与其他社会物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容、作用形式和运动结果”。

酒文化主要由酿酒文化、饮酒文化、酒引文化三个系统部分组成,它的主体是使用酒的人,产生基础是酿酒和饮酒活动。

酒是一种富含乙醇的液体食品,自制造或发现的那一刻起,酒文化随之降临。

酒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酒、酒经济和其他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阶级化、地域化的上层建筑和系统内容。

指“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人们的部分思维内容超越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在群体内部形成指导、维护、服务、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思维动力及系统共识的组合形式和内容”。

文明的主体是阶级或人群,产生基础是生产关系。

族群关系和组织管理制度的确立,是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

酒文明是酒文化发展的结果,是阶级需要或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

酒文明的生成标志是“酒成为礼的要素”,即酒用于祭祀等社会活动。

“酒榷”思想的提出,使酒的生产和使用被社会组织所管理,不仅对酒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力,而且促进了酒文化的系统化,进而形成上层建筑中的酒文明。

酒文化和酒文明是站在“物质发展和社会需要”两个不同的角度产生的认识。

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重叠性、渗透性、两面性的特征,二者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

“酒文化与酒文明”常交融在一起,具有重叠性。

如:儒、道、僧三大文化系统中对酒的态度。

儒家倡导行酒尊礼,道家讲究品酒养生,佛家戒定禁酒修性,三者分属不同的社会文化子系,兼具酒文化与酒文明的双重性。

酒文化与酒文明有时又相对独立,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社会系统。

如:嗜酒成瘾。

管它美酒浊汤,入口为需,这种瘾酒生态,仅是社会个体的饮食行为病态。

又如:酒榷。

历朝历代多对酒业课以重税,统治阶级根据政治经济的需要制定酒税,旨在约束酒的存在和发展,它作用于酒业经济,具有强制性,不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而失效。

酒税制度或酒管机构,狭义地超越了酒物质的文化范畴,成为酒文明中的政务管理文化内容。

酒文化与酒文明具有既对立又依存的两面性。

首先,酒文化缘事而发,多是感性的、夸张的。

酒文明依法而定,多是理性的、严肃的。

其次,感性的酒文化总被理性的社会系统利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突显出个人或局部行为的矛盾两面性。

在很多有关酒的历史故事中,文人政客借酒施意,总会以牺牲局部利益为代价。

如:“李白斗酒诗百篇”,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成为文人展示才华、表达思想、喻谏政治、回避矛盾的酒智慧,但从健康的角度看,又是不文明的酗酒行为,危害了健康。

酒文化为酒和酒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动力,并借助为其他文化服务的机会,不断强化和调整对酒物质的作用形式和强度,它是人们对酒的意识表现,体现了酒物质的社会属性。

酒文明是酒文化的升华,它融入上层建筑的系统内容,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指导和规范酒文化生态向着科学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酒文化和酒文明的社会价值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社会文化现象都有酒的影子,所有人类文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酒的影响,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角落,成为社会文化交流的媒介和重要体现。

酒德、酒事、酒俗、酒药、酒风……“无酒不称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为盛”,一个人从生到死,既便终生不饮酒,也无法摆脱酒的影响。

单是酒器文化一项,其组成要素,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社科、医学、文学、艺术等学科内容和玻璃、陶瓷、金属、塑料、造纸、印刷、外观设计、机加工等诸多技艺,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酒的酿造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管理文化、历史因素、社会需要等,凝结成酒的品牌文化,这个文化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具有其他文化无法替代的影响力。

站在广泛的社会学角度和上层建筑的高度,分析酒的社会价值,可以肯定,酒的存在,必有其社会精神诉求的原因和人类生存需要的物质基础。

酒文化的社会作用,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

如:“好客山东人,好酒景阳春”,既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齐鲁文化,又展示了景芝“酿美酒,迎嘉宾”的酒镇文化遗风。

二是促进社会文化和文明的传播。

如:“品泰山,容天下”的酒文化,宣扬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华夏文明思想。

三是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生活的现实需要。

《三国》开篇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均刻画出“倘无酒,鱼无味”的社会需要。

评价酒文明的核心社会价值,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第一,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民族、地区的政治秩序稳定。

如:酒在祭祀、礼仪中的作用等;第二,是否
有利于增强民间交流,化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互补。

如:莒国酒会、大野酒宴、茅台香冠巴拿马、刘伯承酒宴大凉山等;第三,是否有利于先进文化思想内容及形式的巩固、提高和传播。

如:酒风气对政风的映射和影响;第四,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要素的均衡发展。

如:杯酒释兵权的政治目的;第五,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否与上层建筑的发展相适应。

如:酒榷;第六,是否有利于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发展。

如:饮酒与健康的医学研究等。

抓住酒文化和酒文明的核心灵魂,确立评价标准和途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大处入手,从小处着眼,是探索酒生态存在价值的基本方法。

如,茅台的国酒文化的定位。

第一,茅台酒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是中国酒及酿造工艺的代表;第二,茅台酒在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第三,茅台酒的历史文化地位决定了其国酒的政治使命和地位;第四,茅台酒文明在很大程度上突显了东方酒文明的文化历程;第五,茅台酒文化对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周边地区多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六,在酒与医学的领域,茅台文化的健康理念,既传承了中医的辩证免疫思想,又体现了西医学细密而严谨的微观理论。

可见,对酒文化和酒文明的准确理解和定位,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进步,而且能够推动酒和酒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鲁地.中国酒文化赏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8
[2] 张长兴.酒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3
[3] 殷伟.中国酒史演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 何满子.中国酒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