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高一生物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C.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D.新冠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切片时,先低倍后高倍是因为低倍镜下易找到观察的目标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放大光圈或换平面镜为凹面镜采光C.低倍镜下视野的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此时应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D.观察质壁分离时不需用高倍镜,因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较大3.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化学元素组成与其他化合物不同的是( ) A.脱氧核糖B.脂肪C.核酸D.核糖4.下表为某鉴定实验的处理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溶液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甲+--乙-++-甲、乙混合+++注:各种试剂的使用方法正确;“+”表示显色,“++”表示显色更深,“-”表示不显色。
A.甲液、乙液中加入斐林试剂而不显色,是因为没有水浴加热B.甲液中含有能让乙液中淀粉水解的物质C.甲液、乙液混合后存在的还原糖来自乙液中淀粉的水解D.甲液中含蛋白质,乙液中含有淀粉5.若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972,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水量为172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 A.4条B.3条C.2条D.1条6.下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H)分别位于第8、20、23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l位B.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5个氧原子C.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D.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4条多肽7.取某种多肽415克,在一些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后重505克,且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00,则这条多肽链可能含有多少个肽键( ) A.99 B.102 C.101 D.1008.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 ) A.糖原和DNA B.淀粉和DNA C.糖原和RNA D.淀粉和RNA9.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③为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DNAB.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则②是脂肪C.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D.若④主要是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贮能物质,则④是糖原10.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B.②表示核糖C.④表示核糖核苷酸D.①表示的碱基有5种11.生物体内含Zn2+的酶最多,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缺乏Zn2+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这说明无机盐( ) 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12.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甲、乙、丙的细胞结构,观察到细胞结构a~e具有下列特征:a、b、c均由双层膜构成,其中a的膜上具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细胞分裂时,从d的周围发出丝状物;e由几个囊状结构重叠而成。
将试样甲、乙、丙的细胞结构有无作表如下(( ) 细胞结构 a b c d e试样甲-----试样乙+++-+试样丙++-++C.大肠杆菌、鼠肝、菠菜叶D.鼠肝、菠菜叶、大肠杆菌13.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有许多描写植物的诗词,如“碧云天,黄叶地”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等。
上述诗句中的“黄”与“红”两种颜色的色素分别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 A.叶绿体、液泡B.液泡、叶绿体C.叶绿体、叶绿体D.液泡、液泡14.如图是人体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
请据图分析,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A.淀粉酶和胰岛素B.抗体和血红蛋白C.呼吸酶与DNA连接酶D.RNA和甲状腺激素舒中高一开学考生物第1页(共8页)舒中高一开学考生物第2页(共8页)15.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16.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9的膜组成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和大量糖类B.图中含有磷脂的是2、3、4、5、6、8、9C.呼吸酶的合成必须经由6,然后到8这种结构D.6上有能形成8的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17.将植物细胞放在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存在的环境中,培育数小时。
然后收集细胞,粉碎并轻摇匀浆,进行分级离心以获得各种细胞结构,放射性3H将主要存在于( ) A.核仁、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细胞核、核仁和溶酶体C.细胞核、核糖体和液泡D.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18.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
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 A.10%氯化钠溶液B.0.9%氯化钠溶液C.20%蔗糖溶液D.蒸馏水19.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30g·L-1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才开始发生质壁分离C.在溶液浓度为80g·L-1时细胞已经死亡D.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20.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
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B.B点细胞液浓度最小,开始吸水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21.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22.如下图所示,一悬挂的小铁球浸在用鲜南瓜制成的“容器”所盛的30%的蔗糖溶液中,开始时线所受的拉力大于零,则能正确反映线所受拉力F在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23.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B.S1>2S2 C.S1<2S2D.S2<S1<2S2 24.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
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B.质子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D.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25.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26.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 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舒中高一开学考生物第3页(共8页)舒中高一开学考生物第4页(共8页)C .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D.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27.如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D.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28.酶的活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图所示,抑制剂能与酶的有关部位结合,并能降低催化反应的速率,关于图示的两种抑制剂(I1和I2)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增加底物的浓度能减弱I1的抑制作用;②增加底物的浓度能减弱I2的抑制作用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均正确D.①和②均不正确29.乙醇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和是否添加铁离子B.植物细胞壁的水解程度可反映酶活性C.铁离子能够缓解乙醇对酶的抑制作用D.乙醇对酶的抑制作用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弱30.下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的分别是( )A.2 4B.3 2C.4 2D.3 431.右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D.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2.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 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可能说明( )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B.部分32P标记的A TP是重新合成的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二、综合题(5大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计52分)33.(10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单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Ⅰ在人体细胞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