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摘要公安民警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履行着与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神圣职责,他们的职业具有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
笔者结合调查情况分析了当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影响公安民警的各种心理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当今社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历史关口,时代的剧烈变革给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都带来巨大的冲击,现代人面临心理冲突、情绪困扰的问题愈加突出。
这些大环境也不可避免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
如果公安民警的心理康出现问题和缺陷,将严重削弱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仅对公安民警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都会生损害和不利影响。
因此,关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对提高公安民警的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安民警的心理问题,在许多人心目中,公安民警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 公安民警和普通人一样,同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
公安民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具有高压力、高风险、高强度的特点。
这对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威胁,使公安民警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纵观世界各主要国家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而我国目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要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其他群体。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5.07%的公安民警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中: 8.5%的有说不清的不舒服;有2%的公安民警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心,比较悲观;有 4.3%的公安民警人际关系比较差,想法幼稚,缺乏自制能力;有6.1%的公安民警精神状态不好,家庭关系紧张,自律性差,遇到挫折喜欢用酒精发泄;有1.5%的男公安民警有女性化倾向;有8.3%的女公安民警有男性化倾向;有8.1%的公安民警判断力差,思维怪异,社会生活退缩;5.8%的公安民警情绪不稳定,冲动、轻浮、低落。
另据人民公安大学的一项调查,目前仅有3%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优秀的水平,37%的公安民警达到良好,34%的公安民警处于一般状态,26%的公安民警处于心理异常的行列。
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
这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表明,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
由于公安民警承担的是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的社会工作,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比普人更为严重并长期得不到缓解,产生的危害性更大。
一方面,对自身产生严重危害:在生理上,躯体化症状明显,如各种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头痛,胸闷,肌肉酸痛等;行为上,轻者表现出急躁、暴躁、情绪不稳定,重者则产生自杀或伤人的过激行为;生活上,困惑,自责,内疚,家庭关系紧张,婚姻生活不和谐,离婚率高;工作上,紧张疲劳,消极冷漠,工作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严重后果: 1997年发生在四川泸定的“赵林事件”造成10人被枪杀; 1999年,某市两名警察互诉心中郁闷,竟相约同时开枪自杀; 2000年发生因生活琐事而拔枪杀人的河南省霸洲警察杜书贵和禹洲交警刘德周的事件; 2002年陕西韩城县向卫国持枪打死公安处处长李辉、科长韩念成及其8岁女儿,在潜逃中自杀。
面对这一幕幕的悲剧,我们在扼腕痛惜之时深思:警察怎么了?二.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1.超负荷工作压力。
公安民警工作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特殊工作,享有“特殊”权力,专业性突出,危险性大,复杂多变,节奏快,强度高。
在我国, 公安民警与总人口的比例是万分之十二点九,世界各国的平均比例一般是万分之三十,我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而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形势复杂期、矛盾凸显期和刑案高发期,对公安民警来说自然要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
这种工作压力主要表现为各种专项行动、战役多,一个接一个, 公安民警常常身不由己,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并不时遭遇突发事件。
公安民警难得喘气;公安系统工作考核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公安民警应接不暇;基层单位任务多,非警务活动多,公安民警长期处于疲劳作战状态得不到休整。
繁重的工作往往会让我们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感情枯竭、愤世嫉俗、沮丧消极、劳累失眠、长期亚健康,甚至英年早逝。
工作负担过重,超负荷工作是当前公安民警最主要的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家庭生活的压力作为社会成员的公安民警也和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的个人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个人、家庭生活难尽人意。
研究中发现个人的家庭生活压力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
恋爱、婚姻生活中体验的幸福感、亲情感,家人对工作、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和睦愉悦的家庭情感氛围,都将直接影响公安民警的工作状态。
而公安民警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使公安民警对家庭的贡献有限,而且还常常会使亲人为自己担惊受怕,甚至与家人、亲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所以公安民警在角色转变时出现冲突的情况非常多,有时会导致心理失衡,势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压力,以致家庭矛盾比较突出。
往往会出现家庭关系紧张、夫妻不和睦、离婚以及个人的失眠、赌博、酗酒、自卑甚至自杀,以及和家庭成员之间较易发生角色冲突等现象,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
久而久之,公安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父母、愧对家属、愧对子女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严重的负疚感”之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另外由于长期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简单粗暴的做法容易迁移到对子女的教育中,造成教育的失败。
家庭生活状况是生活压力的重要内容3.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
公安民警在缉捕犯罪嫌疑人,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等工作中,精神高度紧张,随时会付出血的代价,心理压力大。
公安民警的工作危险不仅是置身危险环境,而且不少地方公安民警警务通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应付各种危急警情,长期造成公安民警紧张焦虑的心理压力。
再一方面群众对公安民警执法工作不理解、不接受、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围攻阻扰、侮辱漫骂、暴力袭警、诬告陷害等现象使一些公安民警身心陷入“硬伤加软伤,心伤又内伤”和流汗流血又流泪的处境。
突发事件一方面是犯罪嫌疑人对公安民警造成的身体伤害,另一方面是公安民伤害犯罪嫌疑人后的心理刺激。
心理学界把这种情况叫做“第一枪”心理刺激。
如果不及时疏导,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比如,一个公安民警开枪击毙了歹徒,通常被认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可是他打出了这一枪后,有可能会害怕、睡不着觉等等心理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没有心理辅导机构,公安民警只能靠自己的个人力量去消化自己的心理创伤,长期沉淀的结果就是心理异常。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太大,又没有适当的途径发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形成了,随之影响了公安民警队伍的战斗力。
解决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在保护公安民警个体,更是在保护全社会公众的安全,我们必须寻求解决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三、解决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公安民警心理问题出现后,为避免或减弱其危害程度,应当尽快想办法通过相应的调适予以解决。
这不仅要靠公安民警个人,还要靠公安民警的领导、家属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帮助共同加以解决。
(一)管理支持要进一步改善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公安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警务繁杂、警力不足、勤务时间欠妥、经费短缺、装备落后、体制不合理等等,都给公安民警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其中的多数问题都是公安机关本身的组织与管理因素造成的,也是造成大部分公安民警压力问题的根源,必须加以改进。
而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公安民警的素质高低和战斗力的发挥,关系到“保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因此应切实加强领导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关心和爱护公安民警摆在突出位置,设身处地为公安民警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境,缓解公安民警心理压力,维护公安民警心理健康。
特别是公安机关基层领导必须善于捕捉基层民警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帮助他们振奋精神。
1.严把“进人关”在新录用公安民警的考试和公安院校招生中增加公安民警心理素质测试,严把“进人关”。
公安民警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和危险性,公安民警除了必须具备智慧外,还要具备本职工作所需的心理素质。
因此在招收公安民警时就要把心理素质测试纳入新录用公安民警的考试内容,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不得录用,并形成一个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确保新收公安民警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公安民警后备力量的公安院校,在今后的招生中,也要把心理素质测试作为面试的内容,心理素质测试不合格的不得录取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公安民警和普通人一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公安民警成为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
社会的阴暗面催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缺乏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或疏通渠道,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
随之在执行公务中,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有的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产生职业倦怠而萌发自杀的念头;有的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而采取过激行为。
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援系统,仍然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教育,疏于专业心理方面的教育。
因此,各级公安组织应该对在职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档案。
同时,定期开展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提高广大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心理素质,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咨询。
3.落实休假等福利制度。
一线公安民警的负担过重,一年到头,疲于奔命,十分辛苦。
公安民警既是为人民服务的民警,同时,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
父母需要孝顺,爱人渴望体谅,子女需要培养,他们自己也应该适度休息以保证身心健康。
应该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让公安民警能真正地休息一下。
各级公安机关要建立保障公安民警身心健康的一系列制度,如医疗和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救助基金制度以及强制性轮休疗养制度等等;尤其要重视公安民警休假问题,合理配置警力,原则上保证每个季度有1/4的公安民警休假,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或少安排公安民警休假,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
强制性地执行公休制度,以休息赢得更大的工作热情与精力,使民警的工作与生活正常化和规律化,并给其留出足够的学习进取时间、照顾家庭时间及娱乐调剂时间。
4.做好家属工作家庭因素对公安民警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说是每个公安民警的避风港。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解决公安民警的后顾之忧。
为此公安机关应积极开展家访活动(生病受伤必访,家庭婚丧必访,家庭失和必访),及时了解公安民警家庭生活的晴雨表,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5..改进公安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