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出师表》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
下列句中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B.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C.征蓬(pén)出汉塞(sè),归雁入胡天。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2. 比较下列画线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天姿国色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歌可泣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莫名其妙D.臣不胜受恩感激引人入胜3. 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4. 对下列句子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苟富贵,无相忘。
”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情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C.“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气概。
5. 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表”是古代向帝王________的一种文体,作者________(人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②陟罚臧否________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④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3)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遗愿,临行前在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强调的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4)诸葛亮为蜀汉的江山大业一生戎马倥偬、鞠躬尽瘁,第六段作者自叙身世志向,追述刘备三顾茅庐经历的目的是什么?(5)请说说本文结尾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注】①上:君王(1)下面各组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道不通,度已失期先自度其足B.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今或闻无罪而或长烟一空D.非之则危,背之则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她们报仇。
B.【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
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
D.【甲】【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王者何贵?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
②植:树立。
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____②咨诹善道____________③但不要钱即为好官____________④锋棱顿减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②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
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
士争凑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
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
③三:指很多,虚数。
④致:招来。
⑤见事:被任用。
⑥凑:聚集,奔赴。
(1)《出师表》的“表”的意思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由是感激________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③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④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_______(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士争凑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6)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