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形成性评价的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形成性评价的论文开题报告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On Formative Assessment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学生姓名:柏娥学号:200913140604专业班级:英语200906班导师姓名:王德志职称:副教授2012年12月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它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

如果没有评价活动的结果,整个教学活动将成为一个只有执行而无反馈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片面地认为考试就是评价的唯一手段,不少老师是为了高分而教,学生则为了高分而学,反而阻碍了学生提高学习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出现了“高分低能”和“聋哑英语”等现象。

虽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及时地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做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能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着强烈的对立情绪,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消极为积极,教师除了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评价方式。

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体系不仅能科学地改善中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情感,而且能让教师及时获得反反馈的信息,促进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实践表明,形成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并列出主要参考文献(至少15项)研究现状:根据评价的作用与功能, 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涂艳国, 2007)。

对于形成性评价, 国外文献中还有其它名称, 如课堂评估( classroom evaluation/assessment Angelo& Cross,1993), 学校评价 ( school- based assessment Wood,1993), 档案袋评价( portfolio assessment W eigle,2002), 学习性评价 (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Blacket al, 2003)等。

这些是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待形成性评价而使用的不同术语, 基本意思大致相同。

1)国外研究教育评价起源于中国 ,教育评价的理论是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的。

1702年 ,英国剑桥大学首先在教学评价中运用“笔试”教育评价的方式由口试到笔试 ,使教育评价更加客观化和标准化。

1904 年 ,美国的桑代克( Thorndike) 发表了《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这是一本有关测验学的巨著 ,它是教育测验运动开始的标志 ,同时其中“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 ,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理念 ,奠定了教育测量的基础。

1933~1940年 ,美国进行了一项由艾钦 (Aikin) 领导、由泰勒( Tyler)主持的关于美国中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这也是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

泰勒在这个时期所进行的教育评价是系统的、完整的、有创造性的;而且 ,他在 1942 年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 ,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1948~1956年 ,布鲁姆(Bloom)开展了认知方面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 ,促进了教育评价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实际上属于过程评价(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它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家斯克里芬(M. Scriven, 1967 )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来的。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他提出了语言教学评价的重点所在。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1、首次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区别开来;2、强调评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评价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达到,而且在于评价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3、主张‘无目标评价’(即形成性评价)。

他认为评价者不仅应该考虑评价大纲的预期目标上,而且应该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要认识和研究那些没有预料到的结果的出现(转引自陈坚林,2000)。

从此 ,形成性评价作为教育评价一个重要方式被各国的教育界所重视 ,并且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斯克里芬之后,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首先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

布鲁姆将教学评价分成三大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的评价。

”提出著名的CIPP评价模式的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 Stufflebeam )等人于1971年在《教育评价与决策》一书中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prove), 而是为了改进( improve)”可以说, 这一论断为形成性评价目的的探讨定下了基调。

与布卢姆的看法类似, Sadler( 1998)在定义形成性评价时也明确指出“它是专门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反馈以提高和促进后续学习的一种评价模式”。

早先, Sadler( 1989)还提出了学生受益于反馈信息的三大条件, 即: 了解良好表现的标准; 主动地对其当前表现和目标水平进行比较; 采取适当行动弥合差距。

显然, Sadler的形成性评价理念还兼有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的目的。

这种从信息差的角度看待形成性评价的观点影响较大, 如伦敦大学教育学院Clarke & McCallum ( 2001)的报告就受其影响, 认为一项评价之所以可称为“形成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参照水平进行比较并产生一些信息; 二是这些信息被用于改变两者水平间的差距。

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英国中等教育委员会( SEC) 采用基于学校日常教学的评估手段, 并认为这种手段可以测量出某些不能轻易或充分地从总结性考试中所获的学业成绩(Wood, 1993)。

另外, 澳大利亚在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也较早, McG aweta.l ( 1984)的报告认为形成性评价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进展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实质性取样, 因此在教育评价上比外部的考试更加全面。

相应地, 澳大利亚教育部一直在其国内的教育实施中广泛推行形成性评价。

1990年以后,国外的许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

如:Weirt 推荐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调整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行为;Harlen & James提出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

Bachman & Palmertsl从考试的角度分析了形成性评价,指出了用于形成性目的的考试有助于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迄今, 在形成性评价上最全面的一份文献研究中, Black & William ( 1998) 对1988至1998年间涵盖各个教育层次的160种教育期刊和专著上的250份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综合分析, 发现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收益( learning gains)显著提高, 同时还发现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学习稍弱的学生帮助更大。

2)国内研究形成性评价在我国古代教育中素有渊源,但一直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仍然沿用国外的教育评价理论。

教育评价中“一考定乾坤”的模式在本世纪之前可谓根深蒂固,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文献, 1994 年到2002 年形成性评价研究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本阶段出现的论文多是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研究,主要阐述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作用、方法、目标和意义等。

随后,形成性评价研究增长较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将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探讨该评价方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以及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

尽管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晚, 但研究势头很猛,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2000年,戚业国、陈玉琨先生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想,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

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也如火如荼的进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的发展中,不少教育评价研究者都对形成性评价做了深入的研究,形成性评价体系已被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纳并应用在日常英语教学之中。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落实,在实践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应斌,晏奎. 2010)。

户进菊和阎锂对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原则作了详细的解释,并阐述了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意义;曹荣平,张文霞,周燕尝试性地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模式,分析了针对大学生写作自主能力形成性评价所产生的影响。

虽然国内学者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角度也略有不同,但统一的一点是:形成性评价的价值是肯定的。

如郭茜提到: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自信,成为自主性学习者。

苏鹏指出:形成性评价对我国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习理论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外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化。

形成性评价的渗透使得语言的学习过程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它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无疑会对教学质量起到提高作用。

21世纪我国教育评价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评价功能从选拔甄别到强调促进与提高;评价主体从教师到师生家长的互评;评价内容从注重知识到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评价标准从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到多维度的评价等。

参考文献:[1] Angelo, T. A. & Cross, K. P. 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s: A Handbook for College Teachers (2nd edition) [M].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m, 1993.[2] Black, P. & William, 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998, V o.l 5 (1), 7- 74.[3] Black, P.; Harrison, C.; Lee, C.; Marshal, l B. & William, D.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 [M].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3.[4] Bloom, B.S., Hastings, J.T., & Madaus, G. 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M]. New York: McGraw- Hill 1971.[5] McGraw Bet al Assessment in the Upper Secondary School in Western Australia [R]. Perth: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84.[6]涂艳国.教育评价[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教育心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编写组.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选辑[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437[8]吴昌提,林菊芳,陈宁红.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兼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十年[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9,(3):66-69.[9]应斌,晏奎.零课时阅读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探讨[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127-131.[10]贾军红.我国课程整合研究综述[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5):91-93.[1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卢慕稚,张莉莉等《新课程与评价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陈琳,王蔷等《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14] 莫焰. 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验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04.[15] 李芳.论形成性评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 湖南师范大学2005.[16] 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17] 苏鹏.论“形成性评价” [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1).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