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 2.边城(节选)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一语文 2.边城(节选)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教材梳理
文题解读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

这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

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

沈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

《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

《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部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篇》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背景纵览
《边城》写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字词梳理
1.字音
傩.(nuó) 喁.喁私语(yú) 黝.(yǒu) 傍.
(bànɡ) 吁.(xū) 篁.(huánɡ) 嘘.(xū) 啭.
(zhuàn) 蒿.(hāo) 涎.(xián) 莞.(wǎn) 隅.
(yú) 2.辨音
3.辨形
⎪⎩⎪⎨⎧嗤笑嗤不辨妍媸媸蚩尤蚩 ⎪⎩
⎪⎨⎧偶然偶负隅顽抗隅喁喁喁
4.词义
黝黑:黑;黑暗。

竹篁:竹林,泛指竹子。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

涎皮:厚着脸皮跟人纠缠,惹人厌烦的样子。

莞尔:形容微笑,如“不觉莞尔”。

[
胡诌:胡乱编造言辞。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河”也作“合”。

意同“信口雌黄”。

俨然:①形容庄严;②形容整齐;③形容很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