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生物力学基础解析

1.生物力学基础解析


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的进步是主要推动力 精细化、定量化、模型化、数学化

常用设备

生物力学试验机用于各种 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 及生物材料的拉伸、压缩、 弯曲、扭转等力学性能测 试和分析研究,可根据国 家标准及ISO、JIS、ASTM、 DIN等标准进行试验和提 供数据,自动绘制各种试 验曲线,自动打印试验报 告及试验曲线,
冯元祯教授 开创了生物力学研究领域,建立了肺的力学模型, 奠定了肺力学、呼吸力学基础,生物组织的生长 与应力的关系的模型。 1978年,来华讲学,使我国力学和医学工作者耳 目一新,随之全国力学规划会议将生物力学列入 发展规划。

生物力学的历史(应用时期)
自60年代开始,生物力学方面研究细分为不同领 域,大致可分为骨科矫正、肿瘤处置和康复科学 等。 Inman、Eberhart对于假肢的设计、分析和安装进 行研究,使生物力学进行实践应用的阶段。 随着医学专家和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的合作,用 稀有金属制造关节置换假体和对特殊生物置入材 料的研究开始萌芽。
学? 生物力学学什么? 怎么学生物力学?

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力学的概念。 熟悉: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了解:生物力学的历史渊源和研究进展。
概念
生物力学 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 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边 缘学科。 通过生物学与力学原理方法的有机结合,认识生 命过程的规律;解决健康领域的科学问题。

CODA Mtion捕获系统无论 是性能评估、仪器设计或 防止和治疗运动损伤,用 作运动分析的运动主要包 括高度动态的运动。 CODA Motion可对许多变 量进行精确的测量,包括 位置、加速度、速度、反 应时间、跳跃高度和长度、 臀部和肩部旋转、角度置 换和分割和全身的质心。 当与肌电图系统和测力台 配合使用时,实际上可测 到任何物理和生理参数。

生物力学的历史(求精时期)

医师和工程师都积极致力于对人类肌肉骨骼系统 的组织特性、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识与改进,从 而使应用于临床领域的研究均获得成功。
生物力学的历史(中国古代举例)


传为齐人著的《考工记》,是记录我国古代农具、 兵器、乐器、炊具、酒具、水利、建筑等古代手 工艺规范的专著。 其中惯性现象的记述[“马力既竭,輈(zhōu,指 车辕)犹能一取焉”] 车轮大小与拉力的关系(轮太低,马总是像上坡 一样费劲) 箭羽影响箭飞行速度的关系(“后弱则翔,中强 则扬,羽丰则迟”) 都反映了我国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验知识水 平。

研究内容和方法
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 学问题,非常广泛。 分类:按传统力学分类:生物固体力学、生物流 体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分支学科: 1.组织与器官力学:包括骨力学、软组织力学、 肺力学、心脏力学、子宫力学、口腔力学、颅脑 力学等。 2.血流动力学:包括血液流变学、动脉中的脉动 流、心脏动力学和微循环力学等。 3.生物热力学:包括生物传质传热理论、应用生 物控制理论以及药物动力学等。
宋应星(1587~1644(?))的《天工开物》是 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在卷十 五《佳兵篇》中记述了测试弓弦弹力大小的方法: “凡试弓力,以足踏弦就地,秤钩搭挂弓腰,弦 满之时,推移秤锤所压,则知多少”,方法十分 巧妙。 该书在我国失传300年,于1926年才由日本找回 翻印本。
历史渊源
生物力学的历史(发现时期)
古希腊是最早的生物力学启蒙地点。 早期生物力学应用于大部分手工工具和武器的创 造和使用。

生物力学的历史(分析时期)




17世纪,William Harvey,推理形成血液循环的 论断。 1661年Malpighi,首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微循环 的存在,从而证实了Harvey的推论。 Stephen Hales,首次测量了马的血压,探计了血 压与失血的关系,提出了心肌力和主动脉 的膨胀 特征,认为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微血管系统。 19世纪,Herrmann Von Holmholtz对人类视觉和 听觉系统的工作机制进行了开创式的研究。 Diederik Johannes Korteweg和Horace Lamb对血 管中波的传播理论进行了研究。



1895年,Roax研究了人骨的形状、构造,提出松 质骨结构符合最优结构原理的见解,提出骨结松 的功能适应性原则。 功能适应性原则:骨骼进化的趋向总是以用最轻 的重量承受最大的外部作用的方式发展。 Otto Frank通过研究循环系统流体动力学理论, 给出了血液流量与时间的关系的计算方法,并沿 用至今。 Jean Louis Poiseuille,确立黏性流体定常流公式。 Ernest Henry Sarling,建立传质定律。
常用设备

JP系列测力台是人体运动 动力学分析、平衡试验、 步态分析不可或缺的工具, 可实现多个测力台的信号 同步采集分析,也可与表 面肌电测试系统、三维运 动图像解析系统、压力分 布测试系统、多种传感器 等兼容同步使用进行步态 分析。

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生物力 学疲劳试验机

系列高速摄像设备 —— IEEE 1394输出、内置内 存、摄像速率可调

通过对人体运动的实时捕 捉测量,取得人体各关节 点的三维运动轨迹数据。 以三维运动轨迹数据为基 础,可以容易地得到人体 关节点的位移、速度、加 速度等运动信息。通过对 运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广泛应用与人体运动技术 诊断,步态分析以及相关 动物的生物力学研究。

中医的生物力学研究 中医小夹板、脉象仪、推拿测定仪等。 在骨髂力学、脉博学、无损检测、推拿、气功、 生物软组织研究领域。
研究方法: 1.解剖学方法确定所研究的对象结构的几何特征, 给定本构关系。 2.根据器官或系统的工作情况,建立合理的力学模 型,相应的微分和或微分-积分方程。 3.给出该方程的解析解或数值解或近似解等。 4.建立相应的实验方案,选择做生理实验及实验室 在体实验。 5.反复对比修正,以期得到临床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