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知识讲解责编:王军霞积累运用作者与背景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
1962—1965年间,作者参加农业中学语文课本编写工作,还负责编写了十几篇语言短文和说明文课文,本文即是作者根据有关资料编写的。
知识积累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2.一霎.(shà)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3.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4.轻盈.(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弥.(mí)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6.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
7.进袭:侵袭过来。
8.丝丝缕缕..(lǚ):形容一条条连续不断。
9.谚.(yàn)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是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某种经验和道理。
10.推测:指根据已知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1.猜测:指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2.崩塌..(bēng tā):崩裂而倒塌。
13.姿态万千: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14.变化无常:形容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则,使人无法捉摸。
15.朱泳燚.(yì) 16.鳞.(lín)波 17.绸.(chóu)幕 18.冰雹.(báo)19.棉絮.(xù) 20.肆虐.(nüè) 21.点缀.(zhuì) 22.绫.(líng)纱23.匀称.(chèn) 24.月晕.(yùn) 25.倾.(qīng)盆 26.顷.(qǐng)刻考题例析1.(2015•浙江丽水中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时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zhǎng ⑴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小孩子xīxì⑵的笑声中。
我们和时间是一对相依相偎的伴侣,一起走到dìlǎotiānhuāng_____________⑶。
2.(2015•湖南株洲中考)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的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森林里各种鸟类,鸣声不断。
①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结合词语掌握,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读音。
写出的字要与语境相符。
答案:涨嬉戏地老天荒。
2.此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法来排序:按照时间顺序、按照空间顺序、按照总分的顺序、按照句子之间内部逻辑顺序。
结合句中“草原带和森林带”,首先写草原带的景,再写森林带的景,然后总结。
答案:D。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理清结构写作特色1.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课文紧扣题目,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说明。
首先指出云和大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然后重点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其间写了八种云的形态和光彩,说明它们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整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2.语言形象生动。
本文是一篇关于云和天气变化关系的说明文,作者借助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运用了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借助大量的形容词、拟声词描绘事物特点;引用了大量的谚语、诗句等,说明这是经过人民群众实践检验了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通俗性。
把握重点1.语段把云说成是天气的“招牌”是否准确?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本句引出全文中心,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2.语段中“姿态万千”和“变化无常”不能对调的原因是什么?在语段中起什么作用?“姿态万千”是“变化无常”的基础,作者是按先“姿态万千”再“变化无常”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句中“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之多;“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这句话是全段的总括句。
3.“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一句中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不能。
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而“天气”往往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
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更恰当、准确。
4.“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往往”和“常常”去掉好不好,为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层”,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晴朗的象征”和“阴雨风雪的预兆”,引出云与天气的关系。
“往往”和“常常”去掉不好。
因为用上这两个词表明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绫纱”,说明其轻盈、洁白;再将成群成行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
作者以充分的想象,突出了卷云、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6.第六自然段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中的“还”字去掉好吗?“还”字是对上文的承接,不能去掉。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此句构成一个过渡句,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过渡到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
7.文章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云的形态和云上的色彩两方面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
云的形态分三种类型的云作介绍:晴天的云;雨雪天的云;雷雨时的云。
象征晴天的云有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它们各具形态,在空中所处位置也高,云层薄而轻,带来的必定是晴天。
预兆雨雪天的云有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
它们各具形态,在空中的位置较低,云层厚而密,带来的必定是雨雪天。
标志雷雨的云有积云、积雨云和乌云,在空中变化很大,带来的必定是雷雨。
而云上的光彩现象分晕、华、虹、霞等四种现象来介绍。
出现晕,预兆着将有大风雨;出现华,有可能转为阴雨;出现虹,在东方,有雷无雨,在西方,有大雨;出现霞,朝霞在西,阴雨进袭,晚霞在东,天气晴朗。
弄清楚各种云的形态特征及云上光彩现象,它们所带来的天气变化,是本文的说明重点。
8.通过列表,说明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拓展阅读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和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做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
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去,晒起尘”的谚语。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
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
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
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
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
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
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
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
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便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气。
但是,如果云体好像细小的鱼鳞,则是卷积云,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外围,近期会刮风或下雨,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
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
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
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