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中学化学教材概览

国内外中学化学教材概览





2.《化学:为了变化的时代(Chemistry for Changing Times)》,由Micmillan公司于1972年出版第1版, 2000年之前连续出版了8版。该书供文科倾向的中 学生使用。1998年版由20章组成(见教材): 该书注重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能反映化学在生 活和社会中应用的知识,注重在社会与生活背景 下去建构和安排化学知识,并将当代最新科技成 果和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如环境化学、生物化 学、营养、健康等直接反映到书中。 该书的前半部分体现了化学学科逻辑体系,但 选择的化学知识是最基本的,并不强调化学知识 的系统性。该书有配套的多媒体软件和活动资料。


5.渗透人文教育 化学作为主要研究物质的变化、性质、结构、合成等的 自然科学,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深入研究,往往发现其 取决于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从人文教育的观点看,这是 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求真”的过程,在化学教育中,这 一过程可以使学生进而形成对人生高境界的追求。化学制 造出了很多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物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 平,增强了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 成很大的破坏。为了保持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 化学教育时必须进行保护价值进行反思,以达到 人性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设计的很多化学课 程中,如英国的《普通教育证书化学》课程、美国化学课 程、日本的化学IA课程等都设置了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就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 了讨论,使学生不仅能从改造人类自然生活环境的角度而 且从人文方面对化学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意义、价值进行反 思。




2.编写的指导思想 ③ 改革教材的呈现和表达方式,建立体现学生 活动和探究特点的教材编写模式,重视科学的探究 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 获取过程以获得科学活动的亲自体验,加强实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④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 境和生命科学等的社会实际,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 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⑤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字教材与音像教 材相结合,建立开放式的教材体系,帮助学生更直 观、更多地接触化学事实并有利于思考。




3.加强课程的探究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20世纪80 年代以来的革新教材都注意了设置探究性内 容。例如,1993年出版的Chemcom,全书8 个单元中,探究性的“你决定”(you decide) 达到21个,平均每个单元有2.5个。针对每个 问题,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提出 个人的解决方案。 4.加强课程的过程性 所谓加强课程的过程性,是指在课程中加 强了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的教学,有的甚至 就以观察、分类、测量、假设、实验为中心 来组织课程内容。
化 学 教 学论
Chemistry Pedagogy
第一章 化学新课程论
第五节.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解读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化学课程与教材改革

1.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1982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发表了“科学一技 术一社会(STS) ”:80年代的科学教育”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8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 科学素养的公民,使他们能够理解科学、技术和 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对日常 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决策,既重视科学和技术 在社会中的价值又理解它们的局限性。为此,在 科学教育中需要进行STS课程改革,目的是为学 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以 及在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中选择职业做好准备。





3.教材的特点: ①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 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儿童性、生活性 和实用性。 ②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和编写反映知识 的创新过程的范例和专题,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 探究学习。 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加强实验,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实验简单化、微型 化和生活化。 ⑤改革习题,使习题分层次,既体现对“量”的控制,又 有对“质”的突破,并编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有重要作用的开放性习题。 ⑥实行弹性设计,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 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 ⑦图文并茂,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 情境的力度,语言生动活泼、简明扼要。 ⑧版面设计新颖活泼,美观实用。
三.国内中学化学教材简介
1.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 化学》介绍(见教材):



2.编写的指导思想 ① 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体现课 程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②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 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学生有个性的发 展作为教材设计的出发点,把以培养学生的 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作为教材设计的重点,全面、辩证地反 映学生、社会以及学科知识三要素对教材设 计的整体要求,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 合理建构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2.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80年代以来,多数发达国家在初中设置了综合课高 中设置综合课程。其综合的方式,有的是“拼盘式” 的,有的是融合式的。例如:1985年在美国伊利诺 勒帕克的柳布鲁克高级中学开设了一门“化学中的 艺术,艺术中的化学”,这门课程把化学和视觉丁 学科综合起来,既包含大量艺术入门方面的内容, 又含争通化学的知识。它不仅为研究艺术和化学提 供了有意的、使人感兴趣的方法,而且为进行化学 和视觉艺术的女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化学与其他 学科的综合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20世纪90年代 初,在美国一些中学开设的念”综合理科课程则完 全打破了学科界限,以“结构”、“能量”等科学 概念为中心组织科学知识。在这种综合课程中,以 往的化学课程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独立结构的化学知 识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完全与其他科学知识融合
二.国外中学化学教材简介


1.《化学:物质的研究(Chemistry:The Study ofter)》,该书是一本中学化学教科书,由 Prentice Hall公司于1982出第1版,2000年之 前已出了第6版。 该书由26章组成(见教材); 该书体系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新版本通过设 置“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应用,进展”、 “职业”、“化学与你”等栏目来渗透社会 性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