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中的“数字”美学及其思考
本文从《达·芬奇密码》一书中的数字出发,探讨了数学美学的渊源,指出了数学对于西方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同时认为中西美学思想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在许多研究领域的不同,并以翻译理论为例,提出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以及其他诸多与美学研究有关的领域,应当借鉴西方的科学方法,结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内心感悟,方能真正发现美的真谛。
一、引言
《达·芬奇密码》一书自问世以来,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
小说中的悬念设置令人在阅读时欲罢不能。
扣人心弦的情节与史实和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交织在一起,令读者游弋在真实与虚幻之中,有时甚至分不清自己是在阅读一段尘封的历史,还是在欣赏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
小说中充满了符号、意象、宗教、词源学、以及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其中还出现了不少有趣而又玄妙的数字,它们或者隐藏着某种象征意义,或者向读者传递着某种特殊的涵义,使人读后不禁对数字,乃至数学中隐含的美的信息贊叹不已。
这究竟是作者的杜撰,还是有其历史渊源呢?
二、《达·芬奇密码》中的“数字”游戏
1-1-2-3-5-8-13-21……——斐波那契数列。
这是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一串数字。
它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曾被男女主人公多次打乱顺序,又恢复原有顺序,原因就在于它是解开一系列字谜的关键。
这个数列是13世纪数学家列奥那多·斐波那契创设的。
它的特点是:数列中的每相邻两项之和都等于后一项。
不过,在小说中,作者借用了男主人公——一位著名的符号学家——之口,指出:这个数列之所以有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相邻两项相除所得的商约等于1.618,即黄金分割率(PHI)注。
而这个1.618则是小说中又一处美丽的数字风景,它被誉为“世上最美的数字”。
首先,作者给女主人公起名为Sophie,这样一个普通的名字正与PHI有关,即s-o-PHI-e。
其次,身为符号学家的男主人公不遗余力地向读者介绍了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PHI,如:在任何一个蜂巢里,雄蜂和雌蜂的比率都是1.618;一种名为鹦鹉螺的动物身上每圈罗纹的直径与相邻罗纹直径之比为1.618。
不仅如此,人类的艺术创作也与这个数字密切相关,如米开朗基罗、丢勒、达·芬奇以及贝多芬、莫扎特、德彪西、舒伯特等人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PHI。
小说的主人公对此作出了这样的解释:“纷繁复杂的自然界隐藏着规则。
当古人发现PHI时,他们肯定自己已经偶然发现了上帝造物的大小比例,也正因为这一点他们对自然界充满了崇拜之情。
”在这样一部以宗教为背景的小说中,看到“上帝造物”的字眼并不奇怪。
那么,当我们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如此之多的巧合时,又会作出怎样的解释呢?
三、“数字”美学之渊源
当我们回顾漫长的西方美学历史,不难发现西方人对于自然科学的偏爱。
在
早期希腊美学流派中,就有不少人物身为数学家、物理学家或是天文学家。
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唯数论”的突出代表。
这一学派重视事物的定量研究,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美学问题。
他们对于音乐美的研究就是从数学和声学的角度出发的。
在研究中,他们发现,音的高度和弦的长度具有整齐的比例关系,于是就首创了用数的比例表示不同的音程,如第八音程表示为1:2,第四音程为3:4,第五音程为2:3。
同时,他们还发现了黄金分割率,认为最美的线形就是长宽比例为1.618的长方形。
(朱光潜,1963:p32-33)在这一系列的发现之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定他们发现了宇宙的终极奥秘,认为“宇宙的本质就在于数的和谐性”(夏基松,郑毓信,1986:p8)。
与小说中有所不同的是,偏爱自然科学的西方美学研究者并未靠相信神力来解释“什么是美”,而是将美学引上了科学的道路,他们认定抽象的“数”才是世界的本原。
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包含着“和谐、数量”等意义的Cosmos一词被用于表示“宇宙”的原因吧!
“数学”美学的思想在欧洲的影响很大,时间很长,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形式美的艺术家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样说来,《达·芬奇密码》中多次提到“数字美”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因为处于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达·芬奇本人的确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不寻常的兴趣。
连恩格斯都称他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他潜心研究解剖学和透视学,并将其运用于绘画当中,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专著论述比例的问题。
除他以外,这一时期的许多著名艺术家,如杜勒、安杰罗等都曾探讨过比例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杜勒就曾说过数学可以用来解决美的问题。
四、“数字”美学引发的思考和启示
数学对于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从未停止,西方的哲学、美学一向都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
这与中国的古典美学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主科学,“讲究明晰。
明晰和理性是古希腊和近代科学的传统。
”(马奇,1994:p112)而中国人则讲究模糊,喜欢使用虚无飘渺的概念。
“与中国的文深扎在政治伦理中不同,希腊的形式走向了科学的道路,精确些说,即数学的道路。
数:各部分自身的大小;比例:各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秩序:各部分大小比例关系构成完美和谐的整体。
这就是希腊人的美的法则。
不是符合礼制的文物昭德的外观,而是遵循数学法则的形式。
”(ibid:p176)可以说,中西方不同的美学思想,造就了中西方许多思想领域的巨大差异。
以翻译理论为例,中国传统译论注重人的内心感受,缺乏科学性;西方译论侧重于从语言学等角度出发,对翻译进行量化,这就难免会忽略翻译过程中人的内心感悟。
当西方美学家发现了数学与艺术的关联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音乐不仅是数的形式上的构造,同时也是人心灵的律动;绘画不仅需要完美的比例,也需要人内心的感触。
因此,我们恐怕要借助数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力量,加上内心对于美的感悟,才能在那些与美有关的领域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和谐之美!
注:在这个数列中位于前面的各项相除所得的商与1.618的偏差较大,但后面的各项相除几乎都约等于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