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信SIP软终端规范(正)_2

中国电信SIP软终端规范(正)_2

中国电信SIP软终端规范中国电信广州研发中心2003年5月编制说明本标准是以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国际电联制定的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内网络的实际情况和国内相关标准制定的。

是基于SIP协议的软终端研制、开发和生产的主要依据。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广州研发中心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信广州研发中心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电信广州研发中心起草目录1 适用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定义和缩略语 (5)3.1 SIP软终端的定义 (5)3.2 缩略语 (6)4 SIP软终端在NGN网络中的位置 (6)5 功能要求 (7)5.1 呼叫处理功能 (7)5.2 业务功能 (7)5.2.1基本语音业务 (8)5.2.2基于语音的补充业务 (8)5.2.3视频业务 (8)5.2.4会议业务 (8)5.2.5通过重定向功能实现的业务 (8)5.2.6通过修改Session而实现的业务 (9)5.2.7数据业务 (9)5.2.8呈现(Presence)功能 (9)5.2.9呼叫屏蔽功能 (10)5.2.10其他功能 (10)5.3 用户界面功能 (10)5.3.1总体要求 (10)5.3.2图形化界面,简单易用 (11)5.3.3时间显示 (11)5.3.4主叫、被叫号码显示 (11)5.3.5振铃音、回铃音等提示音的播放 (11)5.3.6电话本功能 (11)5.3.7通话记录本支持 (11)5.4 媒体处理功能 (12)5.4.1语音功能 (12)5.4.2图像功能 (12)5.5 协议顺从功能 (12)5.5.1视频协议要求(H261、H263、MPEG4) (12)5.5.2音频协议要求(G.711、G.723) (13)5.5.3支持标准通讯协议要求(SIP) (13)5.6 底层传输要求 (13)5.7 Q O S功能(可选) (13)5.8 注册 (14)5.8.1注册周期 (14)5.8.2地址注册 (14)5.8.3注册地址查询 (14)5.8.4注册注销 (15)5.9 软件升级 (15)5.10 号码方式 (15)6 性能指标要求 (15)6.1 网络性能指标 (15)6.2 语音性能指标 (15)6.2.1语音的客观评定 (16)6.2.2编码率 (16)6.3 运行性能指标 (16)6.4 故障性能指标 (16)7 安全性要求 (16)7.1 用户鉴权 (16)7.2 用户授权 (17)8 NAT穿越 (17)9 运营商的可控性管理 (17)10 业务实现流程 (17)11 维护要求 (18)11.1 配置管理 (18)11.1.1系统配置 (18)11.1.2基于业务的配置 (18)11.2 故障管理 (18)12 对硬件环境的要求 (18)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基于SIP协议的软终端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呼叫处理、注册、业务功能、用户界面、媒体处理、性能和操作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实现的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通信软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主要引用如下文件:RFC3261 SIP会话启动协议RFC2327 SDP会话描述协议RFC2778 在线和即时消息的模型RFC2779 即时消息/在线协议要求RFC3265 会话启动协议(SIP)--特定事件通知RFC3428 基于SIP的即时消息协议ITU-T H.323 用于提供不保证质量的业务本地网上可视电话系统媒体流的组包和同步ITU-T T.120 用于多媒体会议的数据协议ITU-T T.126 静止图像和注解协议ITU-T T.127 多点二进制文件传输协议ITU-T T.128 多点应用共享ITU-T H.261 用于p×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ITU-T H.263 用于低比特流通信的视频编码ITU-T G.711 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ITU-T G.723.1 以5.3kbit/s和6.3kbit/s为速率的多媒体通信双速语音编解码器IETF RFC2833 用于携带DTMF号、电话信号音和电话信令的RTP载荷IETF RFC791 互联网络协议(IP)IETF RFC76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IETF RFC791 传输控制协议(TCP)3定义和缩略语3.1 SIP软终端的定义SIP软终端是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软件,运行在计算机平台上,业务实现上可秉承SIP协议固有的特性,与软交换网络中相应服务器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

3.2 缩略语SIP:会话启动协议UA:用户代理SDP:会话描述协议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NAT:网络地址转换IMPP:即时消息和在线协议MIME: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CIF:公共中间格式,数字图像格式的一种,分辨率为352×288QCIF:四分之一CIF格式MCU:多点控制单元NGN:下一代网络ALG:应用层网关MIDCOM:中间盒通信STUN:UDP通过NAT的简单穿越TOS:服务类型4SIP软终端在NGN网络中的位置下一代网络(NGN)是由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传送平面、接入平面等多个平面组成。

用户侧的终端设备通过各种接入方式接入到分组交换网络中,完成各种业务。

SIP软终端属于用户侧终端设备中的一种。

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传送平面接入平面5功能要求5.1 呼叫处理功能SIP软终端作为UA功能,完成用户之间的请求或响应。

当作为UAC时,能够将用户的行为转换成标准的SIP消息发送到网络中的服务器,当作为UAS时,能够根据请求消息生成自动的响应消息,或根据用户的动作生成相应的响应消息,完成整个呼叫接续。

经过SIP软终端生成的SIP消息,应当满足RFC3261的规定,必须保证每次呼叫信息的唯一性(厂家在实现时,应当认真考虑Call-id参数的生成算法),以确保网络中不出现两个呼叫同一个Call leg(TO、From、call-id的结合体)的情况。

SIP软终端应当支持二次拨号,相关信息可通过带内或带外方式进行传送。

软终端需要支持带内传送方式,带内方式应当满足RFC2833的要求;对于带外方式,一旦国标对此实现做出规定,软终端需要支持。

软终端必须支持初始请求中带有协商能力的功能(初始发起的Invite消息带有SDP);对初始请求中不带有协商能力的情况(初始发起的Invite消息不带有SDP),作为可选功能应当支持,如果不能够支持,应当具备当收到此类消息时,能够进行正确的响应。

根据业务需求,软终端应当能够支持对临时响应消息进行确认的能力,具体行为应当满足RFC3262相关之规定。

5.2 业务功能5.2.1基本语音业务通过SIP软终端,用户能够完成基本语音呼叫。

在呼叫建立的过程中,当SIP软终端作为被叫方时,应当向用户提供对该呼叫进行应答或拒绝的功能。

当呼叫建立后,主、被用户应当根据业务需求,对该呼叫进行保持或挂断。

作为用户终端的基本特性,除了具备直拨被叫方的功能外,软终端还应当提供基于二次拨号的功能,例如拨打200智能业务、拨打用户分机的功能。

5.2.2基于语音的补充业务通过SIP软终端能够向用户提供呼叫等待、呼叫保持、主叫号码显示等补充业务。

5.2.3视频业务软终端支持基于SIP协议的视频业务。

对远端摄象机控制功能不做强制要求,但软终端应具有以下的视频功能:z将本端的图像及其它相关信号进行采集、编码、复用后发送到传输通道;z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复用、解码,还原为图像、声音及数据信号;5.2.4会议业务软终端在MCU、业务管理及后台系统的配合下实现会议业务功能。

会议类型包括纯语音会议、视频会议、数据会议。

支持的会议控制模式包括导演模式、主席(主持人)控制模式、语音激活模式等。

软终端在会议系统的配合下实现会议的召集和会场控制功能。

建议可实现如下功能:会议中,每个会场都有权申请成为主会场(即主席所在会场),可在会议前设置或在会议中变换。

主会场具有控制视频切换;批准分会场发言;增加会场、删除会场、延长会议、结束会议等功能。

在开会期间,每个分会场有权申请发言。

5.2.5通过重定向功能实现的业务通过SIP软终端能够向用户提供基于重定向功能的业务。

其功能可包括重定向到电话号码、网页地址、EMAIL地址、语音信箱等多种方式,要求支持电话号码方式。

如果重定向消息由SIP软终端发出,要求SIP软终端能够生成标准的重定向消息,可选用302消息。

如果重新选路行为由SIP软终端完成(重定向消息由对端的SIP软终端或网络中的Redirect server生成),要求SIP软终端能够根据收到的3**消息,生成INVITE消息,完成呼叫的接续。

软终端在呼叫处理上,因当把它作为同一个呼叫中的不同Transaction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5.2.6通过修改Session而实现的业务软终端应当支持主、被叫用户对已存在session进行修改的功能,其方式可包括:改变端口、IP地址、媒体流方式等。

重新发起协商时,如果被协商方不能够接受当前的协商,此时应当不影响当前已建立的呼叫。

如果主、被双方接受当前的协商,此时的呼叫属性已经发生改变,应当按照当前最新协商的内容进行会话。

5.2.7数据业务软终端支持数据业务,可通过T.120和IM的方式实现。

5.2.7.1提供基于T.120的功能要求SIP软终端提供基于标准T.120系列协议的数据功能,至少包括文字聊天、电子白板、文件传输、应用共享四种功能。

电子白板要求符合ITU-T T.126建议的要求,实现多点静止图像和加注功能。

二进制文件传送要求符合ITU-T T.127建议的要求,实现同时会议中向所有终端发送文件或有选择的向某个终端发送文件的功能。

两点之间呼叫时,要求SIP软终端支持向对端发送文件和接收对端发送来的文件。

应用共享要求符合ITU-T T.128建议的要求,可共享已有的任何应用程序。

支持远程控制和协作。

5.2.7.2提供IM即时通信业务SIP软终端要求提供符合RFC3428协议的即时通信业务。

业务实现上也可与Presence业务相结合。

5.2.8呈现(Presence)功能SIP软终端要求提供符合RFC2778建议的presence功能,终端与相应的server(软交换、注册服务器、Presence Server等)结合能够提供呈现业务,用户可根据呈现的当前用户状态信息,向用户发送信息、拨打电话等。

客户端可发送请求订阅联系人的状态。

如果收到对方的成功确认,则表示对方同意,订阅该联系人状态请求成功。

当该联系人状态发生变化时,会即时收到通知消息,更新该联系人的状态。

如果对方拒绝订阅请求,则无法实时获取该联系人的在线状态。

当收到远端的订阅请求时,SIP软终端要向用户提示,由用户决定是同意还是拒绝该订阅请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