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室内考种

实验一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室内考种


总 粒 数
实 粒 数
空 秕 粒
实 粒 重
总 着 粒
总 实 粒
实 结实 千粒 粒 着 实粒 重 率 重 粒数 数 (%) (g) (g)
粒 重 (g)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3、按田间栽植规格为行距40㎝,穴距30㎝,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单位面积理论产量(㎏/公顷 或667M2)。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一)田间取样
每人收取本人所种植的水稻3-4穴,将有
效穗全部摘下,并计下穗数,分穴装入尼龙
网袋,写好标签(本人姓名),置于室内风
干。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二)室内考种 1、将所取穗子上的谷粒(包括实粒和空瘪 即得稻样品籽粒毛干重。


粒)全部脱下,除去枝梗,再将籽粒部分称重,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1)穗着粒数(粒)=样品总粒数/有效穗数 (2)穗实粒数(粒)=样品实粒数/有效穗数。 (3)结实率=(穗实粒数/穗着粒数)×1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千粒重(g)=(实粒重/实粒数)×1000。 (5)单穗重(g)=实粒重/有效穗数。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4、根据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
重计算理论产量(㎏/公顷或667M2),也可根据单位
面积上有效穗数和单穗重计算理论产量。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四、报告内容与要求

1、阐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2、将考种结果所得数据填入下表: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有 效 穗 数
籽 粒 毛 干 重 (g )
30克小样
折全部样品
平均每穗
然后计算各样点平均值。根据着粒数、实粒数计算结
实率。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D 、测定千粒重


数实粒1000粒称重,一般重复2次。
E 、 计算单位面积产量

根据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和
千粒重计算单位面积的理论产量(㎏/公顷或
667M2)。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本试验的操作内容和方法
实验一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室内考种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一、实验目的

理解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概念,熟悉水
稻室内考种的基本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1、材料 成熟期的田间水稻; 2、器具 称量及考种盘具等。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三、内容与方法
链接知识点: 1、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1)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实粒达5粒 以上穗子的数量) (2)每穗实粒数; (3)千粒重(1000粒饱满谷粒的重量)。
2、 水稻的产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1)全田实打实收 将整个田块水稻人工或机器收打,称重,测 定含水量,折算干重。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2)挖方测产
在整个田块确定若个取样点,分别在每点挖取一 定面积的水稻,将其收打,称重,测定含水量,折算 干重。再根据取样点生产面积和所收稻谷干重折算该 点单位面积产量,最后以多点平均值作为该田块的单 位面积产量。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2、在上述籽粒样品中称取30g小样(精确
到0.1g),用水漂法或目测法分离出实粒和空
瘪粒,并分别计数其粒数,并将实粒称重。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3、以30g小样所得数据和籽粒毛干重折 算出全部样品实粒数(粒)、空瘪粒(粒)和实粒 重(g),并以此计算出总粒数(实粒数+空 瘪粒),然后样品有效穗数计算下列各项: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3)根据产量构成因素计算理论产量


A、测定单位面积种植穴数 对于种植较为规范、有明显行穴距的田块,在取 样点上用皮尺测量20行的平均行距和20穴的平均穴 距,计算出每667㎡的种植穴数。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B、调查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在每个取样点上连续取20-30穴,数每穴有效穗
数(具5粒以上结实的穗),计算平均每穴穗数。再根
据每单位面积种植穴数计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对于撒播或条播无明显行穴距的田块,可在各取 样点上用测产规法直接数出每平方米的穗数,再计算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C、测定每穗实粒数

在每个取样点上,各取3—5穴穗数与该样点平均
穗数相近的株穴,测定其每穗平均着粒数、实粒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