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律师法庭语言艺术

律师法庭语言艺术

律师法庭语言艺术[字体:大中小] 主讲人:汤忠赞一、汤忠赞律师主讲我讲课说不上,我就说一下经验。

我是1981年开始做刑辩,大概做了1000余件刑事案件。

所以我觉得,跟在座的大律师,包括在我旁边做的这几位大律师的经验,他们的理论实践都很丰富。

我主要讲经验,讲我经历的点滴经验。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刑辩律师法庭的口才。

大家都知道,口才、语言问题是很奇妙的,是不是有了人类以来就开始有了语言,语言以后会不会消灭,语言是个什么东西,今天我们都不去探讨,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今天我们讲的主要是法庭的律师口才。

(一)刑辩律师法庭口才艺术的评价标准刑辩律师法庭口才的表现效力,其评价标准是:1.法官体验到的是充分的讲事实、讲法律,不是胡搅蛮缠。

2.检察官体验到的是真正的抗辩对手。

3.委托人体验到的是尽职尽责的法律之师。

4.旁听人体验到的是出色的演说家。

5.领导人体验到的是创造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力量。

这些评价很完美,但是要做到很难,但是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努力,达到刑事口才的艺术化、标准化。

(二)刑辩律师法庭语言的特点1.法定性必须是法言法语。

即生活语言法律化。

如“杀了人”这个概念,必须是故意杀人,过失致人死亡,意外事件等,因为只有法定语言,才能对“杀了人”这一概念进行法律评判。

如有辩护人为一起故意杀人案辩护时,有这样一组语言:“本案是死了一个人,但是怎样弄死的呢?是别人弄死的,还是自己不小心谢世的,还是老病发作而死的。

总之一塌糊涂,找谁抵命都不合适,我的当事人更是莫名其妙进了班房,请法官明镜高悬救救我的当事人。

”这一段言词,没有从法律上阐述观点,显然不是在辩护。

关于法定语言还有很多,很多律师都不会有法定语言。

如当被告人戴着手铐上了法庭,我们有些辩护人这样说:“法官,请把我当事人的手铐拿下来。

”对不对,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如果律师出庭利用这样的语言显然不是法律语言。

应该说:“审判长,请给被告人解除戒具。

”从这样一些东西我们律师都应该十分的注意,要有法庭性。

2.针对性律师的法定语言是针对某一具体案件,不能漫无边迹、夸夸其谈,是针对案件的全部,而是需要进行辩护的重点。

所以我们律师在法庭上的语言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很多律师逢案必谈四个要件,比如盗窃罪,辩护人首先讲盗窃罪四个构成要件是什么。

80年代我做律师的时候都是讲四个要件,时至今日,刑辩搞了几十年,拿到盗窃罪还讲盗窃罪四个要件是什么,法官马上会说:“这个不要讲了,我们不是上课,你直奔主体吧,你谈谈你的案件,你对案件怎么辩护。

”如有一起因同性恋纠纷而引起的敲诈勒索案,辩护人大讲同性恋的起源,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法律保护同性恋,同性恋者也有爱,也有情,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没有深刻论述“敲诈勒索”罪的构成及被告人是否构成本罪,这样的法庭语言当然不会被法庭重视,因为是废话,尽管研究了同性恋的一些问题,但文不对题。

3.论辩性法定语言最大的问题就是论和辩,如果没有论和辩不是法定语言,也不是一个成熟的律师的语言。

这是刑辩律师法庭言语的重点和关键。

论辩体现对抗中的融通,融通中有对抗性。

是庭审中控辩双方的求真、斗法和护法,是对案件的分析、解剖,从而达到控辩双方法律赋予的目的。

论辩语言的使用,贯穿在庭审的讯问和发问、举证质证、辩论各阶段,有时在庭审准备阶段,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都可能涉及法庭语言。

案例:一对恋人到黄山游玩,女方不慎失足掉入悬崖,慌忙中抓住男方左脚,男方情急之中,抓住一颗小树,两人依赖小树悬吊于崖边,男方见小树快被拆断,遂向女方肩膀处踩一脚,致女方坠入山崖,男方获救,并积极向山下寻找女方,后向公安机关自首。

公诉人:男方构成故意杀人。

辩护人:男方不构成犯罪。

公诉人:男方构成故意杀人的四个要件。

辩护人:男方不构成犯罪。

理由:双方都处于危险状态,男方无法选择,两个一起死,可以求一人生。

女方捉住男方脚,出于求生的本能;男方蹬女方的一脚也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双方处于危险状态是女方不慎所致,这对恋人情深意笃,女方倘若有知,明知自己必死,且其死可救其男友,也会对其男友心尽谅解,求政府网开一面,不予追究。

公诉人:情不能代替法,我们国家是罪行法定原则。

精彩设计:律师言词精彩,颇为动听,但请问:既然情深意笃,为何对女友狠蹬一脚;既然情深意笃,面对女友眼巴巴的求生渴望,只为自己生而置女友年青生命以不顾;既然情深意笃,听听其父母撕心裂肺的痛哭吧,听听其乡村乡亲邻里、同学的痛惜吧。

我的结论是,情感不能代替法律,不管什么人,采取什么办法,故意地剥夺他人生命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辩护人:男友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是一起一人不慎行为,必然出现二人死亡结果,其中一人选择生,并不危害社会,反而为社会抢救了资源——免一人之死。

公诉人:律师的观点涉及伦理学、社会学和法学多层面的问题,在这里我们要请问:一个必死的癌症患者,可以人为地提前结束他的生命吗?一位老人同一位年轻人同在一条船上,船很危险,当减轻一个人重量时,另一个可获救,年青人可以把老人推下水、保全自己而不受刑事责任吗?显然是不可以的。

这个案例是有争议的,那个时候没有执行缓刑,判了7年有期徒刑。

我讲这个案子的意思要论辩,在法庭上你的语言没有论辩就不精彩了。

4.即时性法庭语言的使用,有时难以预料,具有突然性。

如被告人当庭提出中止委托、拒绝辩护;公诉人、审判人员突然制止辩护人的发言,法庭出现不尊重被告人隐私和人格尊严的情况等,都要用娴熟的法庭语言进行对应,并应对应得很精彩。

有个案子,我跟当事人交谈,我说:“你还是有罪的,你可以坚持你无罪,我可以将有罪从轻。

”因为我是独立的诉讼主体,如果你坚持要我给你辩无罪,我们就解除协议好了。

他说:“那算了,你讲你的,我讲我的。

结果一辩,我做有罪辩护了,他马上举手,我不要这个律师辩,我明明无罪,他还讲有罪从轻,我要求他退出法庭。

这个律师很尴尬,说我国《律师法》明确规定,被告人不如实陈述的,我有权继续为他辩护。

我跟他没有达成一个共识,他没有如实陈述自己的事情,我申请改除委托协议,请审判长许可。

这时变被动为主动。

审判长、审判员为了法庭的庄重,今天上午我可以在法庭就坐,但是我不发表意见。

这个就是即时性的问题。

有一个受贿案件,这个受贿案件的当事人是个高官,他全家都来了。

法庭上就在大屏幕上公布这位高官跟他的情人怎么样卿卿我我,根本跟案件无关的事也在那里公布。

当时我就提出,我说:“这是当事人的隐私跟案件没有关系,何况旁听的听众还有他的家人,请法庭顾及到被告人的隐私和他家庭未来的生活,不要在放这些录音和材料。

”法官听了以后休庭,把这段材料全部去掉。

所以我们律师在即时性问题上需要动脑子。

法定调查的是我们律师最紧张,最需要抓住问题的时刻,可能一瞬间是对我们的当事人有利的或者一瞬间对我们当事人不利的东西,所以要有即时性。

5.道德性法庭语言不是信口开河,而是非常严谨,并且必须遵守律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法庭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德行为基础,孔子认为“有德者必有言”,“君子耻其言过其行”,认为言语是一个人内在美表现。

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在《演说家的教育》书中强调,论辩要有道德水准、语言能力、知识程度、思维技巧及体态风韵,他把道德水准放在首位,他认为演说家首先必须是“好人”,是一个有高尚道德问题。

刑辩律师不能在法庭上攻击和贬损他人,炫耀自己或发泄不满,做一个有高尚道德、遵守纪律的法律人。

(三)刑辩律师法庭语言在庭审各阶段的使用法定语言使用是各个阶段都要用的,从我们进入法庭开始,我们站在辩护席上那一瞬间,我们就是个法律人,我们就是一个特殊材料构建成的律师。

1.发问阶段讯问与发问阶段是控辩审三方对案件的公开调查,是对被告人和有关证人供词和证词的核查,是控辩审三方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环节。

刑辩律师对被告的发问是为了支持其在法庭上公开发表的辩护意见,其发问语言里有鲜明的对抗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有一起抢劫案件,公安人员、检察人员、辩护律师不同的讯问、询问方式,从言词证据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如公案人员问:“你抢了人家手表没有?”答:“没有抢,是拿的。

”问:“是怎样拿的?”答:“是从她手上拿的。

”问:“人家是死人,你要拿就拿得到?”答:(沉默)问:“说话呀,不要装死。

”答:“是拿的嘛。

”问:“是拿的?你再去拿一块给我看。

”答:“拿不到,你们缴的那块手表是拿的。

”问:“还讲是拿的,你是不是想吃花生米(枪毙)?哼!说呀。

”答:“我又不想吃花生米,那就算是我抢的吧。

”上述论辩,侦查人员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法定语言的失败。

侦查人员围绕犯罪嫌疑人“拿”的“辩解”展开攻势,所以问话的结果是山穷水尽,并暴露了逼供的痕迹。

同样是该案,另一种问话,就很成功。

问:“这手表你认识吗?”答:“认识,是派出所从我口袋里搜出的。

”问:“这手表怎么会到你的口袋里?”答:“是我从那个女的手上拿的。

”问:“怎样拿的?”答:“从那个女的手上拉下来的。

”问:“这手表带怎么断了?”答:“是我用力拉断的。

”问:“那女的让你拉?”答:“我用左手箍住那女的头,才把她手表抢下的。

”这段问话的成功在于利用手表带断了的事实真相,击中要害,迫使犯罪嫌疑人供述由“拿”→“拉”→“用力拉”→“箍到头抢”。

侦查人员由固定事实,证明了犯罪行为人的性质,使一起抢劫犯罪的供述依法成立。

对这一案件,被告人起诉后,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在会见被告人时也有一段问话。

问:“起诉书指控你犯抢劫罪,你有什么意见?”答:“我是拿的,不是抢的。

”问:“检察院审查起诉时,你承认箍着被害人头抢的,这是事实吗?”答:“箍头是箍了,箍头是想开个玩笑。

”问:“你认识她?”答:“不认识。

”问:“不认识,还开玩笑?”答:“想引开她注意力,好拿她手表。

”问:“那你拿她手表时,打了她没有?威胁她没有?”答:“没有,绝对没有,她一低头,我就趁机把她的手表拿过来了。

”律师的问话,使被告人的行为性质成了抢夺。

利用自己的法律语言,达到了不同的效果。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听信口供,但是问话在法庭上是非常重要的。

刑辩律师在发问阶段应注意的事项有:(1)不要重复公诉人、审判人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已经发问过的问题。

我们律师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他问他的,我问我的,人家问了他不记录。

有一个强奸案很有意思,公诉人问:“被告人,你是不是用暴力强占这个女生?被告人:“不是,是她自己愿意的。

”我们律师很快记录了。

律师又问:“被告人刚才公诉人问你,你说不是强奸的,是她愿意的,你说一说她怎么愿意的。

”被告人:“是她自己脱裤子的。

”律师:“接下来还有什么动作。

”理所当然的会被打断,你还想听什么。

显然这样的对话既没有水平,又显得很低。

所以我们问话的时候一定要有思维。

(2)问话要简洁易懂,使被发问的人听得清楚,回答明白,不能引起被发问人的误解和冗长的陈述。

所以必须做访问提纲,不要到那就问,被告人你讲讲那天你怎么进入现场的?这样的问话,起诉书往往都有,公诉人早就问过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