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体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2021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2021新版)安全是人类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80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研究及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问题,并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立法方面更趋于关注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
在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已开展了几年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国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经贸委在1999年10月正式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并决定在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
2007年3月,国家认监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重新进行了审阅和标准修订,于2007年7月1日公布。
由此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风水沟煤矿积极接受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带来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变化、新面貌。
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大量新装备、新工艺在煤炭生产中的投入使用,只要管理到位,彻底改变传统上煤矿高危行业的形象,建设永久平安的煤矿企业完全能够成为现实。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实现本质安全由煤矿企业的性质所决定。
“本质安全”实质是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需要对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前,我们在安全质量管理上进行了不断创新,不懈努力,但事实上对于安全生产的可控能力仍然较弱。
主要问题是:管理方法上仍然是传统的“人管人”模式,而不是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上,很难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
这种思维惰性和“经验主义”至今仍然制约着一些煤矿管理和管理素质的提高。
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可控能力很难提升。
煤矿安全管理必须依靠改革和管理创新,但管理创新不是对原有管理模式的修修补补,而是抛弃旧的生产型管理模式,推广新的创新型管理模式,主要是管理机制和模式的创新;管理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通过接受和执行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和完善安全管理低水平徘徊的状态。
现代安全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员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
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当做事故预防的首要任务,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
二是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
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是适应现代安全管理需要,摒弃了传统的事后管理与处理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纳入到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突出强调过程和细节管理,通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纵观历次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工艺设计落后、生产控制不良、生产设备防护设施不完善和操作疏忽造成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煤矿如何抓好职业健康安全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它不仅局限于单一的标准,而是从系统的战略的高度,为煤矿企业构建牢固的安全防线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法。
通过建立实施本安型体系,形成自我完善的安全运行机制,控制各种安全设备、设施,规范安全管理行为,使每位处于作业场所及工作时间内的员工在受控状态下作业,以此来提高安全工作的可靠性,有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建立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改变煤矿整体形象,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必然选择。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基本框架2004年9月,风水沟煤矿依据国家GB/T28001—2001与国际ISO9000标准,建立了风水沟煤矿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2006年8月份通过符合性审核,同年9月20日通过国家认证注册,2008年更名为本安型体系。
风水沟煤矿将国家职业健康标准与国际质量标准有机结合,使之与我们的传统管理方法相融合,有利于促进全矿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体系建立并运行以来,已经越来越被干部员工所认同,其作用更日益显现。
我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手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手册》及各种记录管理。
《安全和质量手册》是全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一级文件,具有法规属性。
《程序文件》是全矿本安型管理方针、目标中的二级文件,具有规范控制属性;本安型管理方针、目标是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
《工作手册》是管理体系中的三级文件,涵盖体系中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的工作程序标准。
管理体系的标准中强调管理过程和管理细节,通过管理评审,不断持续改进和完善。
一二三级文件形成管理层次清晰、程序操作标准、执行过程规范的管理体系。
使管理程序更规范,管理行为更具体,管理方法更先进,管理目标更明确。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指导下,呈螺旋上升的运行体系所要求的“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及管理评审”活动,实现PDCA循环的运行模式。
(一)制定本安型管理方针。
本安型管理方针是全矿总体方针的一部分,是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中长期发展方向、追求的宗旨,体现了全矿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建立的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各单位、各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协作,确保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
本安型管理方针的批准、发布、评审、修改都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执行控制程序的同时,每年的管理评审都要评审本安型方针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从而使之在体系持续发展中适应全矿的宗旨要求。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
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及职业健康管理方案。
我们按照管理方针的要求,通过对策划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结果完善整个策划过程及结果。
其中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要素。
风水沟煤矿从各单位、各部门,到区(队、车间)、班组,关注每一个工作场所、每一个工作环节以及各项决策、员工作业行为,做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工作。
由于危险源辨识不是等到已经发生事故时再去确定,具有主动性、前瞻性,起到了从源头上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同时通过全员的积极参与,有效地消除了由于以往频繁接近危险源的人员可能出现的视而不见,或者心存侥幸的问题。
风险评价主要是联系生产实际,组织专业部门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对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编制“重大危险源风险因素清单”,对由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等情况,及时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确定危险源风险因素,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
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要求,为确保及时准确获取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使整个生产和一切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编制《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控制程序》,有关部门予以确认后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结合本矿特点和各个生产现场的不同情况,建立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修订,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合法性、合规性。
为保证管理目标和指标的实现,当重要风险因素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采取专门措施进行控制时,及时组织制定《本安型管理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从而避免了在任何情况下因对风险因素的失控而酿成大的事故。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庞大体系。
为真正把决策层的意志和要求传递给每一名员工,体现在各个工作流程和工作环节上,需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密切配合。
首先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在体系运行中的职责权限。
从以往安全管理的状况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办法基本上完备,全矿上下也为此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但事实上往往是付出与回报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处理好安全管理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使之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由于职责错位、职责不清,影响到职能的发挥,造成工作上的随意性、盲目性。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推行管理体系中,纵向实行矿、区、队“三级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横向强化部门职能。
注重发挥区(队)、班组的现场管理优势,使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到区队,关口前移到班组。
消除越权管理、责任不清、工作无序现象,实现各个管理环节和每一管理人员职责的归位,并达到责、权、利的统一。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强化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安全工作中责任。
从生产设计、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制度落实、现场监督到安全思想教育、安全培训等,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追究相应主管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涉及多个部门的,依据各自所应发挥的作用,确定责任大小。
在安全质量方面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生产技术管理,安全检查部门负责制度落实和现场监督管理,党群部门负责安全思想教育,职教部门负责安全技术培训。
各级管理人员的重点是抓安全和质量。
加强了对安检员、群网员、青岗员工作的质量考核,注重实际效果,实行安全问责制,由于未能履行职责,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与事故直接责任者同时处罚。
从而使每一个环节都于PDCA的循环之中。
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重要的是针对策划结果,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包括设备、环境乃至人员思想行为的各方面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因素。
我们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针对危险源等级,重点改进生产工艺,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通过不断提高矿井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升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物的不稳定因素。
“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首先做到正规循环作业”。
通过反复论证和实践,薄煤层小综采工艺最终获得成功,从而取代了高档普采。
通过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结束了炮采的历史,形成了现在的“两综”生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