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 和ISO14000 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由来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 和ISO14000 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由来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WTO 的最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其中包含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就已提出:“各国不应由法规和标准的差异而造成非关税壁垒和不公平贸易,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

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是不能被接受的。

他们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

北美和欧洲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规定:“只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实行统一职业健康标准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不能在北美和欧洲地区销售。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国际贸易中享有与其他成员国相同的待遇,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潜在和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我国必须大力推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发展情况1.1996 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2.1996 年,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导性文件;3.1997 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则》、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4.1999 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 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此标准并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因此不能写成“ISO18001”;5.1999 年10 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 年11 月12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自2002 年1 月1 日起实施,代码为GB/T28001-2001,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与OHSAS18001内容基本一致。

最新版为GB/T28001-2011。

作用1.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2.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3.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4.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5.对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6.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理解1.术语(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要注意区分事故和事件,造成了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情况是事故,没有造成上述情况的是事件。

如日光灯坠落,砸到人是事故,没砸到人虚惊一场是事件。

(2)持续改进: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效机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是通过认证就算完事了,而是需要长期保持。

(3)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4)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5)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6)相关方: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相关方有两个特点:第一,相关方不属于法库县局,第二,相关方对我们的职业健康安全非常关注。

法库县局的相关方主要是客户、地方政府及下属的各单位、外来办事人员、公安协勤、合同方、工程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等。

(7)不符合: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8)目标: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

(9)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10)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11)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共17 个)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必须包括最高管理者对“遵守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4.3.1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辨识危险源时必须考虑:①常规和非常规活动;②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③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此外危险源辨识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当工作场所发生变化(如办公地点搬迁等)设备设施(如新购进一台搅拌机)及工艺(如由原来的合成生产改为来料加工)发生改变时,都要对危险源辨识重新进行辨识。

4.3.2 法规和其他要求至少遵守现行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将法律法规的文本进行收集,识别需要遵守或适用的条款。

4.3.3 目标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通常是用来控制不可容许风险的,目标必须是能够完成的,如果条件允许,目标应当予以量化,以便于考核。

(如实现1000 天无安全事故、驾驶员持证上岗率100%、重大责任事故为0 等)4.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要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必须具备职责、权限和完成时间表等要素,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规范的管理方案。

4.4.1 结构和职责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承担特定职责,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负责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除管理者代表之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应有一名或几名员工代表,参加协商和沟通。

沈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是李建华,最高管理者是邱崇宝。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具有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工作的能力。

本要素重点关注的是员工的上岗资质以及安全意识和能力。

如驾驶员的驾驶证和上岗证,稽查人员的检查证和执法证,炊事员的健康证等。

4.4.3 协商和沟通协商沟通的主要内容有: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管理者代表;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4.4 文件本要素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和保持足够的文件并及时更新,以便起到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充分了解和充分有效地运行。

4.4.5 文件和资料控制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主要目的是便于查找,当文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传达到员工,保证重要岗位人员的作业手册是最新版本。

4.4.6 运行控制在进行了 4.3.1 至4.3.4(策划)之后,应当按照策划的结果进行实施。

本要素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不符合报告重点“光顾”的对象。

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确定那些与已辨识的、需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的危险源相关的运行和活动,以管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这应包括变更管理(参见4.3.1)。

对这些运行与活动,组织应实施和保持:a) 适合组织及其活动的运行控制措施;组织应把这些运行控制措施纳入其总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中;b) 对采购的货物、设备和服务相关的控制措施;c) 与进入工作场所的承包方和访问者相关的控制措施;d) 形成文件的程序,以避免因其如缺乏而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e) 规定的运行准则,以避免因其如缺乏而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a) 识别潜在的紧急情况;b) 对此紧急情况做出响应。

组织应对实际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预防或减少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不良后果。

组织在策划应急响应时,应考虑有关相关方的需求,例如应急服务机构、相邻组织或居民。

组织也应定期测试其响应紧急情况的程序,可行时,可让有关的相关方适当参与其中。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在定期测试和紧急情况发生后(见 4.5.3)。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准备,二是响应。

如果可能,这些应急程序应当定期进行测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检测预案的可行性。

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本要素主要是对 4.4.6 的结果进行监测和检查的过程。

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本要素是在监测或检查时发现不遵守法律法规、制度、流程等方面的行为而采取的纠正、整改措施。

4.5.3 记录和记录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各种记录,记录的作用在于它的可追溯性,也就是平时经常提到的“有据可查”。

记录必须规定保存期限和保存地点,记录的管理必须便于检索,即需要查记录时,必须在很快的时间内找到该记录。

4.5.4 审核此处的审核是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即组织自我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审”,是检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的重要手段。

4.6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一般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通俗地说,管理评审是指组织的某个部门在改进体系的职业健康安全业绩时,需要别的部门的配合、协助,或者是准备购买某种物品而需要使用资金等重大的、涉及面较广的、本部门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上级批准的问题的解决过程。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1)采用建立管理体系的方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控制(2)采用PDCA循环管理(戴明模型,P 是指策划, D 是指实施和运行,C是指检查, A 是指改进)的思想;(3)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4)遵守法规的要求贯穿在体系的始终;(5)要求全员参与;(6)适用于各行各业,并作为认证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