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航班正常统计

第六章 航班正常统计

第六章航班正常统计航班飞行正常率是衡量各航空公司和各勤务保障部门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部门尽其职,密切协同,做好飞行和保障工作的结果。

各级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在抓好飞行安全的同时,认真抓好航班飞行正常工作,把飞行正常问题作为飞行或讲评的重要内容。

要总结经验、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航班飞行正常率。

一、统计范围1.民航航班正常统计范围为国内、国际和外航的货运航班;飞往港澳地区的航班以及港澳航空公司飞往内地的航班,按国际航班统计;国际航班的国内段按国际航班统计。

2.机场放行正常统计范围为国内、国际和外航客货出港航班。

3.航班正常和机场放行正常统计时间以自然月为统计周期,每月的1日零时(使用北京时)起至当月最后一日24时止。

跨日的航班按计划起飞时间的日期统计。

4.航空公司提前一日通知有关部门取消次日航班,该航班不列入统计范围。

二、统计标准(一)航班正常统计标准1.正常航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航班为正常航班。

(1)在班期时刻表公布的离站时间后15分钟(北京、浦东、广州以及境外机场30分钟,虹桥、深圳机场25分钟,成都、昆明机场20分钟)之内正常起飞未发生返航、改航和备降等不正常情况的航班;(2)在班期时刻表公布的到达时间前后10分钟之内落地的航班。

2.不正常航班: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不正常航班。

(1)不符合正常航班条件的航班;(2)发生返航、改航和备降等不正常情况的航班;(3)未经民航总局或地区管理局主管部门批准,航空公司自行改变计划的航班。

(二)机场放行正常统计标准1.正常放行:符合以下条件的航班为正常放行。

(1)在航班时刻表公布的离站时间之前完成各项地面服务保障工作,在航班离站时间后15分钟(北京、浦东和广州机场30分钟,虹桥和深圳机场25分钟,成都和昆明机场20分钟)内正常起飞的航班;(2)来程晚到航班按该机型最少过站时间关好机门并在关机门后15分钟(北京、浦东和广州机场30分钟,虹桥和深圳机场25分钟,成都和昆明机场20分钟)内正常起飞的航班。

2.航班过站时间(1)过站时间:从航空器滑至停机位开启机门至航空器准备工作就绪关机门之间的时间。

(2)最少过站时间:指通常情况下航班过站需要的最少时间。

航空公司安排航班计划时,不得少于最少过站时间。

60座以下的航空器不少于35分钟,如: EMB145、ATR72、CRJ200、DORNIER328和SAAB340等;61-150座的航空器不少于50分钟,如:B737(700型以下)、A319、MD82和BAE146等;151-250座的航空器不少于60分钟,如MD90、B767、A310、A320、B757-200和B737-800等;251座以上的航空器不少于75分钟,如:A300、B747、A330、A340、MD11、B777和IL86等。

(3)北京、浦东、广州、机场航班过站时间在相应机型过站时间基础上增加15分钟,虹桥、深圳、成都和昆明机场航班过站时间在相应机型过站时间基础上增加10分钟。

三、统计部门1.记录单位(1)始发航班从飞机滑至停机门起至关机门后请求推出止,过站航班从飞机着陆起至关机门后请求推出止,由航空公司或与航空公司签订代理协议的代理机构(以下简称地面代理机构)监督和记录航班的保障情况;(2)从飞机关机门推出至航班在到达站着陆,由空管部门负责监督和记录航班的正常情况;(3)飞机晚到航班的延误原因,由上一站航班地面代理机构负责及时通报下一站地面代理机构,并由到达站地面代理机构负责记录航班晚到的具体原因。

正常起飞的晚到航班(如绕飞雷雨、盘旋等待、禁航等原因)由到达站地面代理机构负责了解和记录航班晚到的具体原因。

2.汇总、统计及报告单位(1)民航总局负责国内、国际和外航(含港澳航空公司往返内地的航班,下同)航班正常及机场放行正常的汇总统计和报告。

(2)民航各地区空管局负责将各自汇总统计结果向民航总局空管局报告;(3)航班正常和机场放行正常由各起飞机场空管部门负责统计汇总并向地区空管局报告。

四、统计报表(一)表格分类航班正常统计报告表分为国内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统计报告表(附表1)、国内航空公司延误时间统计报告表(附表2)、外航航班正常统计报告表(附表3)和机场放行正常统计表(附表4)。

(二)填表说明1.航班正常统计报告表(表1、表3、表4)第1项,填写航空公司或机场名称。

根据需要,填写航空公司名称或填写机场名称;第2项,填写按班期时刻表公布的或经民航主管部门批准改变的航班计划的航段班次或离港班次,计划班次应为正常、不正常班次之和;第3项,填写正常航段班次或正常离港的班次;第4项,填写不正常航段班次或不正常离港的班次;第6项,填写航班正常率或机场放行正常率,是由正常航段班次或正常离港班次除以计划航段班次或计划离港班次的百分比,即第3项除以第2项的百分比;第8-17项(表3第8-18项),填写不正常原因,详见附件1“航班延误原因分类”;第18项(表3第19项),填写与上年同期正常率相对增减的百分点,“+”号表示高于,“—”号表示低于;表格下方填写各种原因占不正常航班比例%2.航班延误时间统计报表(表2)第1项至第6项填写内容同上。

第7-12项,填写延误航班延误时间,六项航班数之和应为不正常航班总数;表格下方填写各时间段航班占不正常航班比例%。

五、统计、报告要求1.报告时间各机场空管部门必须每天进行统计。

航班正常统计和机场放行正常统计报告表一般每个月报告一次,报告日期为:(1)机场空管部门不迟于每个月的3日16时前,将统计报表报到地区空管局;(2)地区空管部门将辖区内各机场的统计报表汇总后,不迟于每个月5日16时前,报民航总局空管局;(3)民航总局空管局汇总后,于每个月的7日,报总局领导及有关单位。

2.报告办法使用业务电报,按规范的电报格式。

报告国内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统计表(表1)拍发B1电报;报告机场航班延误时间统计表(表2)拍发B2电报;报告外国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统计表(表3)拍发B3电报;报告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统计表(表4)拍发B4电报。

3.统计结果公布(1)国内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统计结果按照航空公司航班总量占全国航班总量的比例分为两类公布,5%(含)以上的为第一类,5%-1%(含)的为第二类,航班总量少于1%(不含)的,对其进行统计,但暂不公布其航班正常情况。

(2)机场放行正常统计结果按照机场放行架次分为两类公布,年放行架次在40000(含)以上的为第一类,年放行架次在40000(不含)以下的为第二类。

4.统一使用开关机门时间(1)班期时刻表公布的航班时间为开关机门的时间,或称为离站、到达时间。

各业务保障部门均应按此时间进行工作和对外宣传。

(2)经民航总局或地区管理局主管部门批准改变的航班计划,按改变后的离站时间进行进行统计。

(3)空管部门通知和协调航班时刻时,均应统一使用开关机门时间。

5.机构和职能(1)各地区管理局要在空管部门设立专职人员,负责本地区管理局航班正常和机场放行正常的统计及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

各机场空管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航班正常和机场放行正常的统计汇总及报告工作。

(2)各地面代理机构应对其负责的每个航班派专人进行监督。

对延误航班的原因,应当立即查明情况,落实责任,认真登记,并于每日11时前,将前一天没有按时关机门航班的统计表交当地空管部门。

6.延误原因填写(1)所有延误航班必须填写延误的具体原因。

(2)如果延误航班由多种相互关联原因造成的,只统计导致航班延误的第一个原因;(3)晚到航班必须填写造成晚到的上一航站起飞延误原因(外航航班可填写“飞机晚到”),因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相邻4个统计航段延误原因填写“天气”原因,如后续航班继续延误,则填写“公司”原因。

(4)晚到航班超过航班机型规定过站时间的,应填写该航站造成的延误原因。

(5)各保障部门在确定航班延误原因有歧义时,在关机门以前发生的情况,由地面代理机构界定;关机门以后,由当地空管部门界定。

如仍不能统一意见,在地区管理局所在机场,由管理局当日值班领导负责最终裁决;非地区管理局所在地的机场,由当地监管办值班领导负责最终裁决。

7.设备负责航班正常和机场放行正常统计的单位,必须配备计算机、传真机、国内直拨电话,具备民航转报网接入功能,使用统一的“航班正常统计系统”。

六、相关定义1.航班班次:航班的每一次起降为一个航段班次。

航班正常统计以航段班次为统计单位。

2.关机门时间:飞行准备工作就绪、关闭客货舱门、机组向空管部门请求开车的实际时间。

3.航班起飞、落地时间:空管部门拍发起飞、落地电报所标注时间。

4.延误时间:航班实际起飞时间-(航班时刻表公布时刻+规定的滑行时间)。

5.放行班次:每一个航班离港起飞为一个放行班次。

机场放行统计以放行班次为统计单位。

七、延误航班原因分类1.天气原因包括:(1)天气条件低于机长最低飞行标准;(2)天气条件低于飞机最低运行标准;(3)天气条件低于机场最低运行标准;(4)因天气临时增减燃油或装卸货物;(5)因灾害性天气造成机场或航路通信导航设施损坏;(6)因降雨跑道积水或因降雪跑道积雪、积冰;(7)为绕避影响安全的灾害性天气而改变航路;(8)因高空逆风超过标准航段运行时间(9)航空器进行除冰、除雪检查或等待除冰、除雪;(10)因天气原因造成的空管部门调整航空器间隔;(11)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合并、取消;(12)机场周围地区秸秆焚烧造成天气条件低于最低飞行标准;(13)其它天气原因。

2.公司原因(1)航班计划中的过站时间少于最少过站时间;(2)航班计划中的航段飞行时间少于规定的时间,造成航班晚到,影响后续航班的正常执行;(3)航空公司基地站无飞机执行航班任务;(4)临时调整航班计划;(5)市场客货不足,航班临时合并;(6)航班改变,而该机型的飞行时间和过站时间与原机型不同;(7)未经民航总局批准,航空公司自行改变航班计划;(8)飞机机械故障;(9)例行的维修检查工作未按时完成;(10)机务地面勤务工作未按时完成;(11)等待地面保障设备(电源车、气源车等);(12)未按时将飞机拖至客机坪;(13)空勤组原因;(14)飞机清洁;(15)食品供应;(16)运输服务;(17)航空公司其它原因。

3.空管(1)流量控制;(2)航行保障设备设施故障;(3)未及时提供气象服务;(4)航行情报服务不及时或有误。

4.机场(1)机场跑道、滑行道等道面损坏或灯光故障;(2)飞行场地有杂物;(3)机场运行保障设备故障、不足;(4)候机楼停电;(5)等待停机位,等待登机口分配;(6)鸟害;(7)机场运行信息发布不及时;(8)有人、畜、车辆进入跑道或滑行道;(9)候机区秩序;(10)因机场原因导致飞机、保障车辆等待影响航班正常;(11)安全检查;(12)飞机清洁;(13)食品供应;(14)例行的维修检查工作未按时完成;(15)机务地面勤务工作未按时完成;(16)等待地面保障设备(电源车、气源车等);(17)未按时将飞机拖至客机坪;(18)其它机场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