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7课_维新变法运动 上课课件
第7课_维新变法运动 上课课件
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 培养人才;科举 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 文化 考试废除八股文; 的封建文人 创办报刊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帝 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
四、结局:戊戌变法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 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 废除变法法令。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 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议一议
1. 任何一次变法或改革的出现,总是社会发展的 需要。 2. 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 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伴随 着激烈斗争,甚至出现挫折失败,为此要付出沉重代 4. 要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勇于学习先进文化。 5.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启蒙思想 家——严复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 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 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1879年,严复等被 公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积极倡导西学的启 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 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 法以自强保种。
“六君子,头颅送, 袁项城,顶子红, 卖同党,邀奇功。 康与梁,在梦中, 不知他,是枭雄。"
中南海瀛台,后党政变后,光 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变法的结局:变法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 新”。
为变法而 牺牲的第一 人——谭嗣同
谭嗣同(1866--1898), 是激进的改良主义思想家。 1898年,奉旨入京,以四品 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 戌政变后,放弃逃生机会, 慨然道:各国变法,无不从 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 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请自嗣同始。从容 被捕,与林旭等六人同时被 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维新派主要活动
类别
报刊
名称
《时务报》《国闻》
学会
学堂 著作
强 学 会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天演论
北京强学会旧址
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会每十日集会一 次,每次有人演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 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影响:
3、公车上书意义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打破了清朝一 直以来禁止知识分子干政的局面,反映了知 识分子的国家和民族责任感。
康有为 (1858—1927) 清末资产阶级 改良派领袖, 后为保皇派首 领。
康有为(1859—1927),广东南海县人。 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过严格的封 建教育。1879年,康有为开始接触西方资本 主义文化,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的道路。 1891年,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 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1895年, 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未果。7月,和梁 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4月, 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 日,光绪帝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百日维 新的措施基本上都是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 后,康有为逃亡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 “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回国宣 传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1927年病死于青岛。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5.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论而受
)。 D.1901年
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
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帝 6.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 C.光绪帝 D.雍正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变法的背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变法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 法。
变法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项目 内容 作用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 守旧贵族的利益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 展 开放言论;取消 多余的衙门和无 政治 用的官职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梁家墩中心学校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 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 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 代表人物:
梁启超 康有为 严复
谭 嗣 同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天演论》
短暂的百日维新
公车上书
背景:条约《马关》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时间:1895年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宣 武 区 维 新 变 法 活 动 旧 址 分 布 示 意 图
戊戌六君子被杀于菜市口刑场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教师下载有关“戊戌变法”的 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看。
选一选
1.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 )。 A.慈禧太后 B.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宣统皇帝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C.《天演论》的发表 D.《马关条约》的签订 3.严复译述的《海国图志》,把( )介绍到 中国。 A.西方先进科技 B.西方进化论学说 C.世界各国地理历史 D.民主和科学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 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1890年梁启超拜 康有为为师,求学于万木草堂,受康有为 的影响锐意维新。1895年,梁启超遂协助 康有为组织了“公车上书”。此后两年, 他办报纸、写文章,宣传维新变法。在 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他与康有为一 起成为活动主将而载入史册,变法失败后, 梁启超逃亡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宣传 保皇立宪,主张改革,反对革命。辛亥革 梁启超(1873-1929)命后回国,参与组织和策划了反对袁世凯 字卓如,号任公,又 复辟的护国战争。1920年,梁启超潜心于 号饮冰室主人,广东 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组织共学社、 讲学 新会人,是中国资产 牡、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 阶级启蒙思想家,政 究院,担任京师图书馆与北京图书馆馆长。 治活动家、教育家、 在学术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 研究更是取得了非凡成就。1929年1月29月 学术大师。 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作用: 推动了维 新运动的 发展
光绪帝名载湉 (tian),是慈禧太后的 姨侄,他被选定继位时 才四岁,实权掌握在慈 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 成年以后,很想摆脱太 后的束缚,而有一番作 为。光绪皇帝对康有为 上书所痛陈,再不及时 变法、国将不国的言词, 深受震动,于是,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 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历史真相?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乙未科 会试,康有为自称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在松筠联合 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 达。事实上,这次行动康有为仅有众弟子支持,而公车 上书的主要发起者均为其他人。由于光绪帝年纪较轻, 且没有实际从政经验,康有为依靠其激进且不符合实际 的改革观点于当年5月底第三次上书,这得到光绪帝赞 许。但根据不少学者的看法,康有为在进行政治宣传以 及回忆的时候,(最明显如其《康南海自订年谱》)他 的做法存在着很多不尊重事实的地方,而且又有很多吹 牛造假的现象。而茅海建等不少学者则根据许多文献认 为康有为所谓的组织举人联名上书,事实上是一次流产 的政治事件,但是被康有为的派系不断地涂抹,篡改了 历史,并被之前许多历史学家所接受。公车上书实则是 由当时的翁同和、李鸿藻、汪鸣銮等京城高官发动组织, 目的是阻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改革政治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②兴办新式学
④建设海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序幕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
《天演论》 百日维新 最终失败
想一想
材料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照昆仑。 ——《狱中题壁》 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材料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哉快哉!” 请回答:1.上面的诗句和话是谁说的? 2.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历史小知识
1907年,49岁的康有为在美国西部,结识了17岁的美国华侨何旃理。何不仅通晓四 国文字,且熟悉中国文化,能歌善舞,听了康有为的演讲后迷恋上他。康有为当时 已娶了原配夫人张云珠、二太太梁随觉,但何旃理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康有为。 1908年,康有为与北极光有过一次梦幻般的邂逅。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遭遇的奇景: “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 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如非亲眼目睹,一个封闭国度之人难以 如此生动地描述“午夜时分,却日如正午”的极光美景。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 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在六位太太中,康有为似乎格 外疼爱何旃理。何于1914年病逝,此后每逢周年忌,康有为都要在其灵前焚香哭拜; 清明时节,则亲临墓地祭祀,偌大年纪的人,在坟冢前涕泪交加,长跪不起。 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 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却无钱偿嫖资。久而久之,让妓家知道了,群到康有为所住 的客栈索取,康有为觉得很不好意思,就往广东逃。上船之日,各妓家都到船上来 找他,搜了半天找不到。开船后,有水手看见船板内有人,大惊,呼众人来看,正 是康有为先生。后来,有人写诗讽之:“避债无台却有舟,一钱不值莫风流”。 1918年春夏畅游杭州。这位“圣人”竟“挟妓游湖”,并乘兴做诗一首,开头便是 “南妆西子泛西湖,我亦飘然范大夫”。把妓女比作西施,自己比作范蠡,一时被 传为笑柄。 康有为泛湖闲游,忽见一位妙龄女郎在浣纱,疑是西施再世。经打听此女叫张光, 年仅18岁,尚未婚配。康赶紧托人提亲,张家见康已年逾花甲,婉言相拒。但在康 的坚决要求和媒人尽力撮合之下,家境贫寒的张家最终点了头。 1919年,康有为在上海举行婚礼,亲朋好友尽皆道贺,唯独妻妾儿女均不赞成这门 亲事,以集体缺席婚礼相抵制。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汇泉湾畔,购宅居住,题其宅为“天游园”。后其几个子 女在青岛读书时也都居住在此。初居青岛时,有意兴建大学,并拟好大学章程,后 因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先行一步而作罢。晚年,为青岛的优美风光写下了不少诗作, 其若干诗词刻石已成为崂山景点的组成部分。 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去一位广东同乡家中作客。回家饮了一杯柠檬红茶,腹痛 如绞,请了两位医生诊断,一位日本医生断为食物中毒。苟延残喘20多小时,于 1927年3月31日(阴历二月二十八)清晨5时断气。据说死时七窍溢血,尸体不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