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要点第一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了解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基本特征及宋代文学概况(词、诗、文全面繁荣)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诗文一、宋初的诗文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一)掌握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偁的诗文创作概况及代表作(二)掌握宋初晚唐体诗人:九僧/林逋、魏野等隐逸之士的诗歌概况及代表作(三)掌握西昆体诗人的创作概况及代表作二、欧阳修和诗文革新运动(一)了解欧阳修生平(二)掌握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及其文学革新主张(三)掌握欧阳修散文创作状况及代表作(四)掌握欧阳修诗歌概况及代表作三、梅尧臣与苏舜钦掌握梅苏的诗歌概况及其代表作四、王安石和曾巩(一)王安石掌握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及其代表作掌握王安石诗歌前后期不同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二)曾巩掌握曾巩散文平正周详的风格:《墨池记》第三章北宋前期的词一、五代词风的延续——晏欧(一)晏殊掌握晏殊词的大致内容、理性圆融之词境及其代表作(二)欧阳修掌握欧阳修的大致内容、多样词风及其代表作(三)晏几道了解晏几道生平、痴亦绝人的性格,掌握小山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二、词风的变革——范仲淹、张先掌握范仲淹、掌握张先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三、长调的勃兴——柳永了解柳永的生平,掌握柳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地位影响及其代表作第四章苏轼了解苏轼生平、掌握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的大致内容、艺术特点及代表作重点掌握苏轼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作第五章北宋后期文学一、黄庭坚和江西诗派掌握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其诗的艺术特色、江西诗派的概念、代表诗人陈师道创作概况及其代表作二、词人秦观、贺铸掌握秦观词的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掌握贺铸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三、周邦彦和大晟词人了解周邦彦的生平重点掌握其词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掌握大晟词人的概念第六章南宋前期的文学一、女词人李清照掌握《词论》观点掌握李清照词的内容、前后期词风变化、艺术特色及代表作二、张元幹和张孝祥:掌握大致词风及其代表作三、掌握陈与义、曾几诗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四、大致了解南宋前期之散文第七章陆游及其并世诗人一、陆游(一)了解陆游的生平和思想(二)掌握陆游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三)掌握陆游词的大致内容二、杨万里、范成大等人(一)掌握杨万里诗的内容、诚斋体的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二)掌握范成大诗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作第八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一、辛弃疾(一)重点掌握辛弃疾的生平思想、辛词的主要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二)掌握辛弃疾诗、散文的大致内容二、与辛弃疾同时的辛派词人掌握陈亮、刘过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三、后期辛派词人掌握刘克庄、刘辰翁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一、四灵诗派掌握何谓四灵诗派、诗风及其代表作二、江湖诗派掌握江湖诗派之得名、代表诗人戴复古、刘克庄诗风及其代表作三、姜夔了解姜夔的生平思想、重点掌握姜夔词的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四、吴文英了解吴文英的生平,掌握梦窗词之内容、风格及其代表作五、王沂孙掌握王沂孙词的内容、风格及其代表作六、史达祖掌握史达祖词的内容、风格及其代表作七、张炎掌握张炎词的内容、风格及其代表作八、文天祥和其他爱国诗人掌握文天祥的代表作九、严羽和《沧浪诗话》大致了解《沧浪诗话》的内容第二编元代文学史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一、了解元代社会的大致状况1、疆域辽阔2、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盛3、民族矛盾尖锐,文士落魄二、元代文学概述(一)元杂剧1、了解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型。
秦汉:角抵戏,如《东海黄公》。
南北朝:歌舞戏,如《踏摇娘》。
唐代:参军戏,有参军、苍鹘两个角色。
宋代: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戏剧结构分为艳段、正杂剧、通名、杂扮四部分。
金代: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诸宫调(说唱文学)。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2、掌握元杂剧的体制特点(剧本结构、演唱体制、角色、宾白、科范等)剧本结构:一般分为一剧四折一楔子,剧末附“题目正名”。
楔子放在剧首为序幕,放在中间为过场戏。
“题目正名”为二句诗或四句诗,扼要概括剧情,用于剧团演出前贴“招子”之用。
演唱体制:用北方曲调演唱,流行的宫调有五宫四调。
每折只采用一种宫调,四折的宫调不重复。
每剧一般只用一人主唱,其他脚色只有说白。
由正末主唱的剧本称“末本”,由正旦主唱的剧本称“旦本”。
打破一人主唱惯例的剧作有《西厢记》、《望江亭》等。
角色:分为旦、末、净、杂四大行当。
旦行扮演女性人物;末行扮演男性人物;净行扮演勇猛或滑稽、反面人物,男女均可;杂行扮演陪衬性人物,男女均可。
正末、正旦、外、净、丑、孤、卜儿、孛老、邦老、倈、茶旦等。
宾白:剧中称为“云”,指剧中人的说白。
有韵白和散白两类,韵白为诗句,散白为散文。
细分有独白、对白、旁白等。
科范:剧中称为“科”,指演员的做工、武打、歌舞等表演。
如“笑科”、“做意科”、“做谢科”、“混战科”、“三科了”、“内做风科”。
掌握元杂剧发展的前后两期,后来南戏的复兴。
元杂剧前期:也即元杂剧最兴盛的时期(蒙古灭金以后的至元、元贞、大德年间)元杂剧后期:元武宗以后至元末,后期作品的数量、质量远不及前期。
南曲戏文(或称南戏、戏文)是在地方戏“温州杂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南曲演唱的剧种。
元末,杂剧衰微,南戏在吸取北杂剧的艺术经验之后得以复兴。
(二)元代散曲掌握元代散曲的大致状况散曲的体裁,有小令与套数之分。
据《全元散曲》所录,有姓名可考的散曲作家凡212家,作品4310余首。
(三)元代诗文掌握元代诗文发展的前后两期、代表作家元代前期:许衡、刘因、吴澄、王恽、姚燧、卢挚等为代表延祐(1314—1320)以后: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大家”欧阳玄、萨都剌、王冕、杨维桢等,也是元代有成就的诗文作家。
第二章戏剧家关汉卿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掌握关汉卿主要杂剧作品、代表作流传下来的杂剧18种:《窦娥冤》、《救风尘》、《蝴蝶梦》、《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绯衣梦》、《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陈母教子》、《裴度还带》、《五侯宴》、《单鞭夺槊》。
代表作: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二、《窦娥冤》掌握《窦娥冤》的题材来源、剧情梗概、角色扮演(一)题材来源民间传说:东海孝妇第三折:“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刘向《说苑》、《汉书·于定国传》、干宝《搜神记》对姑婆极尽孝道的东海孝妇周青,被诬称杀死姑婆;将处斩时,孝妇立誓:“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
行刑后,其血果然“缘旛竹而上标”(《搜神记》)。
(二)剧情梗概及角色扮演剧情:楔子:抵债别父。
第一折:守寡拒婚。
第二折:受诬蒙冤。
第三折:临刑誓愿。
第四折:鬼魂雪冤。
扮演:正旦:窦娥(原名端云)。
冲末:窦天章。
卜儿:蔡婆。
净:赛卢医。
副净:张驴儿。
净:桃杌太守(孤)。
孛老:张驴儿之父。
外:监斩官。
魂旦:窦娥鬼魂。
(此剧为旦本,由正旦窦娥主唱。
)剧情梗概:穷儒窦天章卖女窦娥于蔡婆做童养媳。
窦娥夫早死,张驴儿父子以对蔡婆有救命之恩而欲双双入赘蔡婆家。
窦娥不肯,张驴儿便下毒害蔡婆,以胁窦娥。
不料张父误食至死,驴儿便诬娥害公公,蔡婆也受牵连。
为了不让婆婆受刑,窦娥含冤认罪,刑前以白绫溅血、六月雪、三年旱为誓以明冤,皆应验。
后天章得官,窦娥鬼魂托梦诉冤,其父复审此案,为女昭雪。
三、关汉卿的其他杂剧作品(一)掌握《救风尘》的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赵盼儿形象及其艺术特色(一)喜剧《救风尘》1、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第一折:阻嫁。
第二折:闻变。
第三折:解救。
第四折:官判。
扮演:正旦:赵盼儿。
外旦:宋引章。
冲末:周舍。
外:安秀实。
卜儿:宋引章之母。
丑:张小闲。
外(孤):郑州守李公弼。
(此剧为旦本,由正旦赵盼儿主唱。
)剧情:妓女宋引章与贫秀才安秀实相恋,富商周舍诱宋,宋欲从之,义姊赵盼儿苦劝,宋不听。
已而周虐宋,宋悔。
赵佯以身许周,并暗使宋与周赚得休书后,携宋逃走。
未几,周觉,追上赵、宋,抢得休书吞毁,拖二人至官,告赵诓骗其妇。
不料周所吞休书是假,赵复出真休书,安亦告周强占他人之妇,吏遂判周诬告,杖之,并判宋归安。
2、赵盼儿形象机警世故侠义心肠泼辣痛快3、艺术特色戏剧情节引人入胜,喜剧效果强烈(二)掌握《望江亭》剧情梗概剧情梗概:白士中赴任潭州,权豪杨衙内久欲霸占新寡谭记儿,闻其与白相好,便以势剑金牌,欲往杀白。
会中秋,杨泊江赏月,谭乔装渔妇献脍,杨睹其美,留之。
谭将杨权醉,智取势剑金牌与白。
及旦,杨欲缚白而无据,白反出势剑金牌,又令谭对质,责杨霸占渔妇。
适湖南都御史得知,奏明圣上,诏夺杨职,白仍知潭州。
(三)掌握《单刀会》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主题及人物、戏剧结构、特点1、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剧情:第一折:定计。
第二折:劝阻。
第三折:训子。
第四折:刀会。
扮演:正末:乔公(第一折),司马徽(第二折),关羽(第三、四折)。
冲末:鲁肃。
杂:关平、关兴、周仓、黄文(东吴信使)。
(此为末本,由乔公、司马徽、关羽主唱。
)2、主题及人物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的英雄形象。
关羽:赤胆忠心,大智大勇乔公:对汉朝怀有浓厚感情,反对战争司马徽:厌倦战乱,绝意功名,赞赏关羽。
乔公和司马徽都是衬托关羽的人物。
3、戏剧结构第一、二折主要人物关羽均未出场,均为铺垫。
关羽第三折方出场。
第四折关羽单刀赴会为全剧高潮所在,与一般元杂剧高潮在第三折有异。
4、特点:(1)改造史料,借古讽今。
(2)突出主要历史人物关羽的形象。
(3)用铺垫和渲染之法塑造人物。
(4)语言刚劲有力,融入诗词。
第三章王实甫和《西厢记》一、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了解王实甫的生平、掌握其主要杂剧作品、代表作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一说名信,字实父。
大都人。
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期。
早年为与歌妓关系密切的书会才人,晚年为幽居园林的隐士。
现存剧目14种,剧本3种,《西厢记》为其代表作。
一生创作18种杂剧,完整流传至今的只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芙蓉亭》、《贩茶记》今仅各存一折;其它已佚。
《西厢记》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二、《西厢记》故事源流和剧情梗概、脚色扮演掌握《西厢记》的故事源流、剧情梗概、演唱方式、脚色扮演、创作主题及人物形象、艺术成就(一)故事的创作源流唐代: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
宋代:赵令畴《蝶恋花鼓子词》、宋杂剧《莺莺六么》。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金院本《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
(二)剧情梗概第一本:第一折: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