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史


杨维桢的诗
杨维桢少时 少时被父亲赶上筑在铁崖山上的“万书楼”苦读。后被朱 少时 元璋强征入朝,作诗曰:“皇帝书徵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 商山本为储君出,黄石终期孺子来”,朱元璋不得不将他放回。 铁涯体:诗风怪诞恣肆、秾丽妖冶。常出言新奇,拗语夸饰,非 前人诗中所有。但过于逞才使气,专务新奇,往往失之怪诞。但 的诗风力破元季纤细柔弱的诗风。 《鸿门会 》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 吹巢双猰貐 (yà yǔ)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馀。座中有 ) 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军声十万振屋瓦,排剑当人面 如赭。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剑光上天寒彗残,明 朝画地分河山。将军呼龙将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虞美人行》 拔山将军气如虎,神骓如龙蹋天下。将军战败歌楚歌,美人一死 能自许。仓皇伏剑答危主,不为野雉随仇虏。江边碧血吹青雨,化作 春芳悲汉土。
王实甫《西厢记》欣赏
一、《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西厢记》,天下夺魁”---贾仲明 2、第六才子书---金圣叹 3、“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 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化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太和正音谱》 二、越改越好的《西厢记》: 1、元稹《莺莺传》P69 2、《董西厢》P70 3、《王西厢》
王实甫《西厢记》欣赏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第二折
王实甫《西厢记》欣赏
一、主题: 批判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了爱情婚姻的自 由和自主,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二、艺术特色: 1、情节波澜起伏 2、重视心理描写 3、体制上创新:五本二十节;多人唱 4、语言华美,诗意浓郁;人物语言个性化。
将《琵琶记》节选《糟糠自 厌》改写成一个八百字左右 的叙事散文
虞集的诗
虞集的诗笔老意到,语无枝叶,素以典雅精切著称。 然文采、气韵均不足。胡应麟说他的诗“浑厚典重, 足扫晚宋尖新之习。第其才力不能过诸人”,当是公 允之论。虞集的诗成为后来诗人学习的榜样。 《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 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 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散曲欣赏
一般杂剧作家兼写散曲,如关汉卿、白朴、马致 远、张可久、张养浩、睢景臣。 一、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P30) 三、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四、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南戏
一、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 嘉戏曲”。 二、南戏的体制特点: 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 出。 2、除了生、旦,还有净、末、丑、外、贴等角色。 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 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 3、在音乐上,以鼓板配南曲演唱。 三、南戏代表作: 《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王冕的诗
王冕, 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 的花鸟画家。行事异于常人, 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 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 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 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 之。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 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 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 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 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 止;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 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 相拒。
元杂剧概述(3)
一、元杂剧的分期:大都时期,杭州时期 二、元杂剧原本大部分散失。钟嗣成的《录鬼 簿》和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
元杂剧名篇
一、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P53); 《西蜀梦》(P53);《救风尘》P61 二、马致远《汉宫秋》(P85) 三、白朴《梧桐雨》(P87);《墙头马上》(P94) 四、纪君祥《赵氏孤儿》(P88) 五、康进之《李逵负荆》(P91) 六、郑光祖《倩女离魂》(P95)
元代文学
总论
总论
一、落后的游牧民族以强悍的武力统治中原 二、不仅不认可中原地区的生活方式,也不认 可社会制度和文化,对中原地区的经济、政治、 文化是次反动和破坏。 三、中国正统的诗文在这一朝代遭到冷落,与 北方有渊源关系的文学和供统治者享乐的文学 兴起。
元代的诗歌
元代的诗歌创作水平不高: 1、对科举不重视,士人往往不能靠诗文攀上 高位,而崇尚理学。 2、“诗到苏黄尽”---元好问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鲁迅
杨维桢的诗
《西湖竹枝歌》 劝郎莫上南高峰,劝郎莫上北高峰, 南高 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 湖口楼船湖日阴,湖中断桥湖水深。楼船 无柁是郎意,断桥无柱是侬心。 石新妇下水连空,飞来峰前山万里。 妾死 甘为石新妇,望郎忽似飞来峰。
元代俗文学的兴起
通俗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以诗词为主体 的抒情文学退居其次。主要原因有:(1)封建商品 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兴起,叙事性 文学恰好能满足他们在勾栏瓦中的文化消费(2)元 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儒生失去了仕进的机会,或为 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出现了一个俗文 学的创作群体。(3)元时程朱理学的影响相对下降, 知识分子相对自由和独立。(4)创作群体要么直接 出自市民阶层,要么能பைடு நூலகம்泛接触市民流连于市井的群 体。 二、 元代的通俗文学主要包括:杂剧、南戏、散曲
王冕的诗
王冕的诗在元代诗坛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诗歌清新通俗,不故作深语; 二是诗歌现实性强,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痛苦。与元末诗坛纤 细柔弱之风不同。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 《劲草行》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 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 不倒。 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 暗抱忠臣魂。 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白骨沉埋战血深, 翠光潋滟腥风起。山南雨晴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寸心摇摇为谁 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昨夜东风鸣羯鼓,髑髅起作摇头舞。 寸田尺 宅且勿论,金马铜驼泪如雨。
刘因、赵孟頫和虞集的诗
一、前期:刘因、赵孟頫 二、中期元代四大诗人:虞集、杨载、范梈、 揭傒斯 三、晚期:萨都剌、杨维桢、王冕
刘因的诗
刘因的诗有两个特点:一是诗中理学气重;二 是诗中多议论。皆秉承宋风。 《白沟》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 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元无四方 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淮河去,止罪 宣和恐未公!
高明《琵琶记》
一、《琵琶记》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1、“曲祖” 2、“《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 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 家不可无”---朱元璋
高明《琵琶记》
二、艺术成就: 1、“众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全忠全 孝”。 2、双线结构。 3以情感人 4、语肖其人。
作业
散曲概述
一、散曲的兴起:填补了词变为雅文学后的空间(词余): 1、俗的本色;2、被管弦;3、情调 二、散曲与词的异同: 1、同点:都是长短句样式,都是音乐文学。 2、异点: (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P26); (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曲调的腔 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 (3)词韵属中原语系,曲韵是北方语系;用韵较密,一韵到底。更显活 泼流畅,顺口动听; (4)词一般避免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词含蓄委婉,端庄秀美;散曲直露明快,庄谐并陈。
元杂剧概述(1)
一、戏曲与戏剧 二、我国戏曲的三大高峰 三、我国戏曲的特征:综合性、主情性、 程式性、虚拟性。
元杂剧概述(2)
一、我国成熟得最早的剧种。 二、基本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折即采用不同曲子(宫调)的标志,也是故事情 节的不同阶段。 三、组成部分:曲辞(曲+辞)+宾白+科 1、宫调:仙吕点绛唇;南吕一枝花,正宫端正 好;中吕粉蝶儿,越调斗鹌鹑;双调新水令 2、每个宫调又同许多曲牌组成 四、元杂剧的角色:旦、末、净、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