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1)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1)


*人际关系的主体—人 *人际需要 *人际接触或互动
五、人际关系所处的位置
人际关系是介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内心 两者之间的中间连接位置,而人与自我的 关系是核心
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 是人的生存空间之一,使人获得人生幸福。
2、 是人性的生长发育空间之一。人的社会性是
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人际交往的原则

第四节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一、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
3.有利于陶冶护士的情操
4.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5.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第四节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二、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 (一)专业性 (二)时限性
(三)多面性
(四)复杂性
第五节 护患关系
六、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护患关系中的常见问题 2.护患交往的阻抗 护士方面:对服务对象关注不够、缺乏应有的 职业行为规范、态度不良、心理问题。 服务对象方面:对护士的期望及要求过高、 疾病原因、心理问题、对护士及护理专业 的偏见。
第五节 护患关系
六、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预防及解决护患关系问题的方法
2.相容的原则: 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 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 、忍让。 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 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 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 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七、人际交往的原则 3.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 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 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 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 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 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1.消除角色不明确的影响
2.消除责任冲突 3.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4.加强护患沟通及理解
第五节 护患关系
七、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
1.创造良好护患关系的气氛及环境
2.与服务对象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
3.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4.为服务对象树立角色榜样
5.健康的工作情绪,良好的工作热情
第六节 护士与医生的关系
认知者、认知对象、交往时的情景
★认知发生偏差的影响因素
主观感受、环境、文化背景、当时的心理状 态。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一)心理方位: 1.概念:
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 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程度,是评价及衡量人际 关系的基本指标之一。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二)心理距离:
该模式适用于对急性 病患者护理时。
第五节 护患关系
四、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共同参与型模式
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护患双方具有大致同等 的主动性和权利,共同参与护理方案、措施的决 策和实施。 此模式适用于慢性病病人或受过良好教育的病 人。
第五节 护患关系
五、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 (一)观察熟悉期
主要任务:是建立护患间相互信任和了解关系 护理的重点: 建立信任感 环境的介绍 资料收集 此阶段护士端庄的仪表、良好言行和态度有 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五)协作性 (六)公众性
第四节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一)服务对象:1、病人
2、病人家属 (二)密切合作关系:1、护士与医生 2、护士与本科室的护 士
第四节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三)上下级关系:
1、护士与本科室的护士长、科主任 2、护士与医院各级领导 (四)邻里关系: 护士与医院各科室人员 如:其他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后勤等
第五节 护患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意义
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护理工作的 重要前提。 2.融洽合作的护患关系对服务对象是 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 (一)技术性关系 是护患双方在一系列护理过程中所建 立起来的,以护士拥有相关的护理知识及 技术为前提的一种帮助关系。 主要表现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彼此 的地位及心理方位。
满足自身的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 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 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 社会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特征
1.人际关系的互动性 3.人际关系的明确性 5.人际关系的多面性 7.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2.人际关系的心理性 4.人际关系的渐进性 6.人际关系的动态性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夏冬新 涞水县医院外四科
学习目标
人际关系的概述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 护士与医生的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广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的所 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 面。 狭义: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
1.相近吸引
2.个人特质因素:仪表、才能、个性品质 3.相互性吸引:相似、相补、相悦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适度原则:
自尊适度
表露适度 忍让适度
热情适度
谦虚适度
信任适度
谨慎适度
频率适度
幽默适度
期望适度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人性原则
第六节 护士与医生的关系
四、促进医护沟通的方法
1.相互信任,真诚合作
2.主动宣传护理专业的特点
3.尊重医生的专业自主权及专业特征 4.坚持原则,适当解释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一、社会认知 (一)概念:
是个体对他人、自己及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推测与判断过程,包括 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 程。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每个人通过其外表、神态言语、 一、社会认知 能力、行为等方面的特征,时刻 向他人传递个人的信息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三 、医患关系模式
理想的医护关系模式应是:交流一协作-互补 型。 即:①有关病人的信息应及时互相交流; ②医护双方对工作采取配合、支持、协作态 势,尤其在病人病情突变或须急救时,能相互代 替应急处理日常工作注意满足彼此的角色期待。 ③切实按医护双方道德关系即:尊重、信任 、协作、谅解、制约、监督的原则处事。
第五节 护患关系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二)非技术性关系 1.道德关系 2.利益关系 3.法律关系 4.文化关系 5.价值关系
第五节 护患关系
四、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主动--被动型模式
这一模式适用于难以表达
自己主观意志的病人。
如昏迷病人、婴儿等。
第五节 护患关系
四、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指导---合作型模式
交互原则
理解原则
真诚原则
守信原则
人道原则
平等原则
文明原则
互利原则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
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人际关系发展状态 零接触状态 开始注意状态 表面接触状态 情感卷入状态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第一,保持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积极主动。 第三,要多帮助别人, 第四,尽量不要当面批评别人。 第五,积极反馈。 第六,具备“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七、人际交往的原则
4.信用的原则: 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 、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的格言。 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 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 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 庄而不过于 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 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 取得别人的信赖。
五、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
(三)终止评价期
主要任务: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护理重点: 进行有关评价,了解病人的态度。 健康教育及咨询。
制订出院计划和康复计划,保证护理的连续性。
愉快的终止护患关系。
第五节 护患关系
六、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护患关系中的常见问题 1.护患之间的冲突 因角色模糊或定位不当而产生的关系问题 因责任冲突而产生关系问题 因权益差异而出现关系问题 因理解分歧而产生关系问题
1.平等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 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 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 ,才能深交。 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 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 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 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七、人际交往的原则
1.知觉信息的选择性
2.社会认知的互动性 3.认知行为的一致性 4.社会认知的评估性
通过对自己的修饰、言谈、举止 的选择,来改变认知者对自己的 印象
将认知的对方作为一致性的认 知对象来观察 人们常根据有限的信息对他 人作出判断、猜测及评价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一、社会认知 (三)社会认知的偏差: ★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印象的三个要素:
一、医护关系的概念
医护关系
是护士为了服务对象的健康和安危与医 生所建立的工作性人际关系。 医护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群体、同事合作 关系。
第六节 护士与医生的关系
二、医护关系的模式
1.主导—从属模式
2.独立—协作模式
医疗与护理专业相对独立,不可互相取代
医疗与护理专业相互协作互补,共同发挥 作用
建立良好医护关系
第五节 护患关系
五、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 (二)合作信任期
主要任务: 应用护理程序解决服务对象的各种身心问 题,满足其需要。 护理重点:制订并合作完成护理计划 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护理计划。 共同面对个体的改变提供适当的护理支持。 此阶段护士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是保证良好护 患关系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