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工路分公司散化肥接卸改扩建码头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军工路分公司散化肥接卸改扩建码头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军工路分公司散化肥接卸改扩建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简本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07年7月一、建设项目背景1. 地理位置上港集团军工路分公司散化肥接卸改改扩建码头工程(上海市浦西军工路原港务局码头6~9号泊位)地处上海市宝山区境内。

宝山区地处上海市北翼,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北角前沿,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闸北、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

本工程具体位于黄浦江下游西岸,距离吴淞口约7km,距市中心约16km,属于上海港件杂货作业区之一。

2. 现状情况公司占地25.1万m2,码头岸线长743米,有万吨级多用途泊位4座,配置8台门式起重机、各类装卸机械154台;港内铁路专用线6304m,火车可直达码头前沿;库场总面积 151546 m2,其中仓库3座46143 m2,堆场105403 m2,道路面积约25544m2。

现状军工路码头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重要的外贸件杂货作业区,装卸的主要货种有设备、钢铁、有色金属、木材、非金属矿石、纸浆、集装箱和其它散杂货等。

2006年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547.4万吨。

现状码头共有工作人员1789人,年工作天数365天、工作时间24小时。

3. 建设的必要性上海港是全国进口散化肥接卸量最大的港口之一。

本项目根据上海市对黄浦江两岸港区的总体规划要求及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对上港(集团)新华分公司的散化肥接卸进行转移,于年底前退出港口装卸功能并进行综合开发,转移至将在相当长的时期继续保留港口装卸功能的军工路分公司进行接卸。

因此,本工程是上港(集团)公司对现有港区接卸功能调整的重要举措,符合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上海港的总体布局规划,其实施是必要的。

此外,本项目的及时实施对于满足国内化肥接卸任务、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等均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名称:军工路分公司散化肥接卸改扩建码头工程本项目码头年设计化肥吞吐量为330万t(其中:进口散化肥接卸量为200万吨、袋装化肥装船量为130万t)。

项目共占用库场约59277m2,新建散化肥仓库和灌包库各1座及输送所需的转运站和廊道等。

本工程估算总投资为27707万元。

建设单位: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1. 码头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 环境空气根据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地区NO2、SO2、PM10和TSP的环境空气质量均能达到二类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2) 地表水监测期间,黄浦江蕴藻浜断面、军工路断面、闸北水厂断面pH、COD Mn、总磷水质分别达到Ⅰ类和Ⅲ类水质标准;蕴藻浜黄浦江段石油类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军工路和闸北水厂断面均达到Ⅰ类水质标准;水体中溶解氧蕴藻浜断面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军工路和闸北水厂断面均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三个监测断面全部劣于Ⅴ类水质标准。

(3) 声环境根据监测,本项目码头区域军工路厂界(南侧、西南侧围墙外)受军工路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厂界声级超标较为严重,昼间超4类区标准约5~8dB(A),夜间超4类区标准约16~22dB(A)。

码头北侧黄浦江边厂界昼间厂界声级昼间达到4类区标准,夜间超4类区标准约6dB(A)。

超标原因主要是码头装卸作业所致。

码头东侧厂界略超3类区标准。

由于码头呈狭长布置,因此东侧厂界仍然受到军工路交通噪声影响,东侧厂界声级略有起伏,幅度与标准相比在3dB(A)以内。

2.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1) 施工噪声与振动施工期水上主要噪声源是挖泥船,其声功率为112-117dB(A),但由于本次挖泥作业的施工量较小,因此作业时间小,对施工场地周边的影响不大,同时由于水中施工场地距离陆域上居民等敏感目标的距离大于1km,因此其对陆域居民环境的影响不大。

陆域施工建设过程主要包括基础施工和结构施工两个阶段:基础施工阶段,主要施工机械是各种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等;结构施工阶段的主要施工机械是混凝土搅拌机和振捣棒。

结合本工程的总图布置,本项目拟建泊位布置在距离陆域敏感点1km以外的长江江面上,工作平台上布置有码头办公室等间构筑物。

因此不会出现噪声扰民的现象。

但施工单位还应该认真落实噪声防治的有关措施及施工管理规定,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

(2) 施工废水桩基施工泥浆扩散对水环境的影响码头施工水下打桩、挖泥,会造成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增加,其影响范围呈半椭圆形。

本工程码头前沿处,水流流速较大。

据调查,打桩施工造成悬浮物浓度增加值超过10mg/l的范围沿水流方向长约100-250m,垂直岸边宽约50m,该范围面积为0.005~0.0115km2。

项目水下施工造成的SS的局部水域的提高,但对水环境的总体影响不大,对饮用水源取水口影响甚微。

施工岸线所在的黄浦江江水面宽度较大,打桩施工悬浮物浓度增加10mg/l 的影响范围较小,因此不会对鱼类等的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船舶含油废水的环境影响船舶含油废水发生于挖泥施工船舶。

为避免施工船舶含油废水偷排或乱排而造成水体污染,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施工船舶必须事先经海事部门对其排污设备实施铅封,因此施工船舶不会直接向水域水体排放含油污水。

施工废水建筑物混凝土浇筑与养护、表层装修与冲洗等都产生一定量的废水,会造成一些基坑积水,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此外,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和施工车辆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处理不当会对地表水产生一定的污染。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办公、生活、餐饮污水。

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和动植物油等,其水质和一般的城市生活废水区别不大,建设单位注意集中收集后清运处理,对环境将不会造成影响。

施工过程中上述各类废水排放量不大,但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同样会危害环境,因此施工期废水不应任意、直接排放。

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

陆域施工现场必须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简单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污水,应分类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质,作相应的处理后排放。

(3) 施工废气根据工程分析:在本项目施工建设期间,产生的主要大气影响是扬尘污染。

由于本工程主要的施工量大部分属于水上建构筑物的施工,且距离陆域敏感点大于1km,因此实际施工期间的扬尘量将大大小于上述的类比数据,只要合理安排施工方式,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完全能够将施工期扬尘的影响降低至最小的限度,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当地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4) 施工固废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带来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处理不仅有碍观瞻,影响景观,而且在遇大风干燥天气时,将产生扬尘。

生活垃圾如不及时处理,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则会滋生蚊虫、产生恶臭并传播疾病,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 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噪声、扬尘、生活污水和固废。

(1) 噪声项目建成后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船舶和车辆的交通噪声,装卸输送设备的机械噪声以及船舶靠岸时的汽笛声。

建设单位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对输送设备以及装运设备采取降噪措施,采取措施后装卸设备和辅助设备噪声一般低于90dB(A)。

此外,由于改扩建码头泊位距离陆域居民敏感点大于1km,因此影响较小,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可知:本改扩建码头泊位建成后码头区域及除军工路厂界外噪声声级均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类区域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 dB(A)的要求;距居民敏感点噪声影响声级均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类区域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

军工路厂界处由于受军工路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厂界处昼夜声级超4类区标准,昼间为71~74dB(A),夜间为65~68dB(A)。

可见,本改扩建码头项目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得当,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不造成影响。

(3) 扬尘扬尘能够达标排放。

根据预测,各气象条件下扬尘最大落地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的要求,对周围居民区影响不大。

(4) 生活污水本工程建成后,职工生活污水接入军工路市政污水管网。

(5) 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建设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以及陆域生态系统等产生一定影响。

四、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简介1.项目施工期对策措施根据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提出如下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施工,将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 一切生活污水,施工机械洗刷污水都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凡是有机油滴漏的施工机械,滴漏点需备有收集装置,统一收集处理;做好防止施工工地产生扬尘污染的工作;建筑材料和开挖的土方必须统一堆放、清运;为了确保货轮的靠泊安全,需要配合实施疏竣码头作业,应委托专业单位从事疏竣作业,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

疏浚后的污泥由疏浚单位运至港航部门指定地点抛弃,不得擅自丢弃。

加强施工期管理:抓好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期各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1)加强施工机械的检修,严格施工管理,对施工中的沥青、油料、生活污水、渣土等实行严格控制,避免机械油污污染水体。

(2)减少对当地陆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控制临时用地数量,尽量使用荒地,而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工程结束后临时用地及时平整、植草绿化;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穿行人工草皮和草皮密集地;不得用树木作为临时支撑物,不得在人工草皮和绿化苗圃地进行施工设备的前期安装活动。

(3)如有取弃土,取、弃土点需选择适当,选择在远离农田、水体和不易发生水土流水的地方。

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进行景观再造。

应及时对弃土进行分层压实,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

(4)工程施工产生的弃渣土将由上海市渣土管理处统一调配,在渣土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1997.12.14修正)的相关要求,在工程开工前5日向上海市渣土管理处或相关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进行申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排放处置计划,并与渣土管理部门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不得随意排放处置。

2.项目运营期对策措施及其效果水污染治理措施(1) 罐包库内产生的生活污水暂考虑在库外设置集污池一座,由环卫车定期抽吸送至港区现有生活污水系统,今后在港区生活污水处理站改造时对该处污水管网进行连通。

(2) 在廊道、转运站、码头后沿及散化肥仓库等处配置冲洗水带,并设置地漏或排水明沟,冲洗污水经排水明沟或排水管道汇聚流入集污池,经处理后出水汇入港区生活污水管网或纳入市政生活污水管网。

(3) 工程拟在陆域适当地方设置生产污水处理设施一套,设施处理能力Q=5m3/h,主要处理工艺暂定为混凝沉淀→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处理后出水汇入港区生活污水管网或纳入市政生活污水管网。

相关主题